張翠梅
摘 要:河北省北三縣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東側,兩地區隔潮白河相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北三縣由于房地產的過度開發已凸顯出了諸多問題,尤其以燕郊鎮最為突出,貼邊發展,交通擁堵等,大廠縣、香河縣開發較晚,情況相對稍好。本文結合從規劃部門取得的區域人口、進京人口及出行方式等數據調查,對北三縣的現況進京通道進行調查、梳理、分析及評價,得出現況進京通道的供需關系情況。同時結合區域規劃,對未來2035年的進京通道進行分析預測及評價,得出供需關系結論。為實現北三縣進京通道2035年遠景交通目標,對大廠縣、三河市及香河縣分別提出解決通道供需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協同發展;北三縣;高峰小時;進京通道;供給;需求;擁堵;運力
中圖分類號:F572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未來北京將大力推進京津冀三地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提高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隨著北京市政府等更多的職能部門遷入城市副中心,與之隔潮白河相望的河北省北三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十四五規劃提出未來將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原則,推進通州區(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2021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綱要發布,對兩地之間的聯絡通道提出了新的考驗。
2 區域人口、北三縣進京人口及出行方式調查分析
隨著行政副中心的遷入,標志著通州區正式成為了北京市的行政中心。北三縣毗鄰北京市、天津市,行政上隸屬河北廊坊市,有“北京后花園”的美譽。通州區與北三縣隔潮白河相望,與三河市距離34公里,與大廠縣距離22公里,與香河距離26公里。
結合目前國土空間規劃資料,2020年人口及2035年區域人口調查數據如下表:
結合上述數據調查,目前北三縣進京人口數單日多達14.2萬人,換算為高峰小時出行量達到每小時7.9萬人次,且多依靠公交加小汽車出行,公交耗費時間長,滿載率高,舒適度較差。
3 北三縣現況進京通道交通分析
3.1 現況道路匯總及交通量調查
現況通州區與北三縣之間通道共有8條,其中三河市有4條(京秦高速、徐尹路、京榆舊線、通燕高速),大廠縣有1條(武興路),香河縣有3條(唐通線、京哈高速、京津公路)。除武興路沒有實現規劃,其余均實現規劃。
2021年3月對以上8條道路交通量進行現場實地觀測,結果如下表:
3.2 現況通道交通狀況評價
現有8條通道中,三河市共4條通道,通燕高速承接交通量最大;大廠縣僅1條通道;香河縣京哈高速承接交通量最大。
結合交通量調查數據,一天按照平均9小時通行考慮,通過服務水平、負荷度、車道數及行車速度等方面對現況道路的交通狀況進行評價。
通過分析可得出如下三點:
(1)三河市的4條通道中,京榆舊線、通燕高速壓力最大,高峰時擁堵,主要是由于這兩條通道穿越燕郊高新區,常住人口約占整個三河市的70%,占整個北三縣人口的41%,進京人數最多,需求最大,現況通道接近飽和;
(2)大廠縣僅1條通道,道路等級較低,車道數少,負荷度達到1.27,現況通道交通量已飽和,需要提高道路等級或者對舊路提級改造,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香河縣的3條通道,交通狀況相對較好,現況道路滿足需求。
3.3 北三縣縣城內區域路網情況介紹
(1)據調查,北三縣各自縣城范圍內骨架路網已基本形成,路網密度三河市達到2.6,燕郊2.0;大廠縣城達到1.9;香河縣城達到1.8;
(2)三縣城之間的南北向路網大多未實現連通,道路等級偏低,多為“斷頭路”。
4 區域通道規劃情況
結合現有的規劃資料,遠期通州區與北三縣連通通道內交通出行模式為“軌道+地面公交+道路”。
(1)軌道:規劃北三縣進京為“兩地鐵、一城際”軌道系統,M22平谷線:計劃2024年通車;M101:計劃十四五末至小甘棠,預留接入大廠條件;京唐城際:計劃2022年通車;
(2)地面公交:通過增加公交場站設施,構建快速公交通道;完善北三縣與北京中心城區的快速公交網絡,提升跨界公交運力;
(3)新增4條規劃道路:姚家園路東延(快速路,接三河,雙向六車道)、廠通路(一級公路,接大廠,雙向四車道)、通寶路(一級公路,接香河,雙向四車道)、石小路(一級公路,接香河,雙向四車道)。遠期該區域內東西向共12條進出京道路:現況道路8條+規劃道路4條。
遠期北三縣進京通道將是以“軌道+公交”為主,道路交通為輔的交通體系。
5 北三縣進京交通需求與供給分析
5.1 現況通道進京需求與供給分析
結合上述北三縣進京人口調查數據及進京方式,8條東西向道路組成的進京通道,交通需求與供給情況計算如下表:
備注:高峰小時通道供給是通過道路通行能力、區域出行比例、交通分布等,利用Transcad軟件進行推導計算得出。
通過計算分析得出如下三點:
(1)三河市(燕郊)進京道路共4條,為京秦高速、通燕高速、徐尹路、京榆舊線,共計18條車道,早高峰為擁堵狀態,整體負荷度達到0.92,供需即將平衡;
(2)大廠縣進京道路僅1條道路,為武興路,雙向2條車道,早高峰為嚴重擁堵,通道壓力最大,負荷度為1.4,供給小于需求;
(3)香河縣進京道路共3條,為京哈高速、唐通線、京津公路,共計14條車道,早高峰基本暢通,負荷度為0.58,供給大于需求。
5.2 遠期通道進京需求與供給分析
未來三河市、大廠縣均有進京軌道直達,2035年“軌道+公交”交通分擔比例按照75%考慮,道路承擔25%的運力;香河無進京直達軌道,2035年“軌道+公交”交通分擔比例按照35%考慮,道路承擔65%的運力。
2035年三河市進京道路為5條,姚家園路東延實現規劃;大廠縣進京道路為兩條,廠通路建成通車,武興路由二級公路提升為一級公路;香河縣進京道路為5條,石小路、通寶路均實現規劃。未來通道供給與需求分析計算如下表:
通過對2035年遠景交通分析計算,北三縣進京通道內高峰小時交通狀況良好,供大于求,通行順暢。
6 結語
(1)現況北三縣存在職住不均衡,小汽車出行比例過高,居住人口密度大,縣與縣之間溝通不足等問題;(2)遠期將大力推廣“軌道+公交”的出行方式,逐步減少小汽車的出行比例;(3)道路規劃、設計期需充分考慮慢行需求,改變傳統以犧牲步道、綠化空間為機動車讓道的理念;(4)大廠縣迫切需要一條新的進京通道,建議分期推進廠通路建設及武興路的提級;(5)三河市進京人口較多,地面交通接近飽和,待M22平谷線建成后,可大大緩解通道內地面交通擁堵狀況,姚家園路東延及通燕高速降級可同期推進;(6)香河縣現況通行狀況良好,無規劃直接進京軌道,遠期95%需依靠地面交通系統,可考慮設置公交專用道或者快速公交等措施提高道路運力;(7)三河、大廠及香河三個縣城之間的交通脈絡需要打通,基礎設施需要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編寫(2015年4月).
[2]《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發布(2017年9月).
[3]《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2035)》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發布(2019年1月).
[4]《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0年3月).
[5]《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