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張浩
摘 要:合理選用窄箱型主梁鋼-混組合結構進行橋梁的建設,能夠提升交通設施建設水平。基于此,本文詳細研究了窄箱型主梁鋼-混組合橋的主梁、面板、墩柱結構,及其施工工藝與具體應用情況,實現了對此類橋梁的探討,希望能夠為道橋交通建設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鋼混結構;窄箱橋梁;組合橋梁
中圖分類號:U445.583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本文所研究的橋梁結構具有鋼材利用率高、品質高等優勢,按照此結構開展橋梁建設,能夠更好地響應國家的去鋼材產能號召,提升道橋建設水平,因此,需對此結構橋梁進行深入研究,以具體的了解此結構橋梁的優勢、實用性、建設方法、力學性能,由此更好地發揮此類橋梁的優勢,推動道橋工程領域的發展。
1 研究背景
在2019年以前,鋼材漲跌幅已經達到了7%~12.7%,鋼材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了制約鋼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后,經過三年的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工作,我國提前兩年完成了1.5億噸的去產能目標,而2020年受益于此,鋼材市場的秩序得到了規范化的發展,產能利用率也在不斷增長。在此背景下,為了持續推進去產能政策,人們開始從鋼材消耗量較高的橋梁工程上入手,并準備通過運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來提高橋梁工程對過剩產能的消化能力,由此增強橋梁工程建設工作效用。
2 窄箱型主梁鋼-混組合結構橋梁研究
2.1 橋的主梁研結構研究
鋼混組合橋的主梁有兩種,即工字鋼、箱型鋼。其中,工字鋼主梁的制作、安裝比較簡單,但此種結構的抗扭力學性能較弱,使得運用此種主梁的鋼混組合橋跨度不得大于40 m,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橋墩的數量,提高了此主梁的應用成本。而箱型鋼主梁則具有更好的抗扭力學性能。一般來說,在運用箱型主梁時,若橋面較窄,那么即可將箱型鋼主梁,制作成為開口槽形,并通過在槽內空間中設置橫系梁,構建出窄箱型主梁,使其具有優于工字鋼梁的抗扭性能,可以讓鋼結構力學性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因此,在鋼混組合結構橋梁的建設中,運用窄箱型主梁,顯然是改善橋梁力學性能、經濟性的有效途徑。在此背景下,目前常用的窄箱主梁以雙窄幅箱型梁為主,此類主梁為對稱結構,用料不多,且使用便捷,但腹板設置要比傳統的窄箱梁更密集。通常來說,如果將此窄箱梁的跨度設置為60~80 m,基本就可以達到最優的經濟效果。但在此過程中,窄箱型主梁與混凝土結構之間是以預應力筋作為連接結構,而預應力筋將混凝土結構所承載的應力傳遞給主梁時,會造成一部分預應力的損失,使得預應力僅有43.65%轉移到了主梁上,導致主梁的抗扭等力學性能優勢無法被充分利用,因此,在現階段的窄箱型主梁建設中,人們通常會將預制板設置在梁上后,先進行橋面板的張拉、壓漿,使各塊預制板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然后再將預制板整體與窄箱梁相連接,這樣即可讓65.6%的預應力得以被轉移到主梁上,由此更好地發揮窄箱梁的力學性能優勢,減少應力對混凝土結構的損壞,增強橋梁整體的使用性能。
2.2 橋的鋼混橋面板結構研究
橋面是承載人、車通行的主要橋梁結構,而從本質上來說,橋面屬于一個承壓結構,其負責承受上部荷載,并將上部荷載傳遞給位于其下方的窄箱型主梁,使主梁承受自重、上部荷載帶來的向下拉力,由此借助主梁優質的力學性能,保持橋梁結構的穩定性。對于窄箱型主梁鋼混組合橋來說,常用的兩種橋面包括,常規預制板鋼混橋面、超高強鋼筋砼橋面。其中,常規的預制板橋面,材質通常為C55的微膨脹混凝土,制作方法為較為簡單、常規的分塊預制法,這使得該類型橋面在實際的建設應用中,呈現出了制作簡單、施工成本低的優勢,并借此在窄箱梁鋼混橋建設中得到了普及應用。但在實際的橋梁建設中,這種預制板橋面很容易出現收縮情況,導致其施工效果不佳。為此,施工方通常會先將制作好的預制板存放6個月左右,待其狀態穩定后,再投入使用,由此減輕預制板收縮問題,同時,預制板連接時,還要采用C55無收縮的微膨脹補償混凝土進行勾縫,以此進一步消除預制板收縮造成的影響,增強常規預制板橋面結構的建設效果。
2.3 橋的超高強鋼筋砼面板結構研究
除了常規預制板結構以外,超高鋼筋砼結構也是一種常用的窄箱主梁鋼混組合橋橋面結構。此種橋面結構通常用于橋梁負彎矩處。施工方通過用超強砼制作橋面板,結合對內部配筋的調整,以及ECC材料的應用,可以有效控制橋面結構的裂縫寬度、抗拉性能,使其更好地抵御負彎矩位置的應力作用,增強橋梁的使用性能。其中,ECC材料是指一種高延性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其內部所含的纖維,具有連接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能力,使得開裂寬度得到控制,而且當出現開裂情況時,材料中纖維所具備的強大韌性,使其能夠穩定地連接裂縫兩邊的基體,保持橋面結構的穩定性,由此延長負彎矩位置橋梁結構的運行壽命。但由于該材料屬于新型材料,使用成本比較高,因此,在實際的橋梁建設中,通常與常規的預制板結構聯合應用,以保證窄箱主梁鋼混組合橋的經濟性。此外,由于此類橋面具有優秀的聯結性能、力學性能,因此,可以支持大跨度鋼混組合橋結構的建設,弱化山區等地形復雜區域橋梁工程的建設難度。
2.4 橋的墩柱結構研究
從本質上來說,墩柱在窄箱主梁鋼混組合橋結構中,屬于壓彎構件。通常來說,人們會出于對橋結構的經濟性、實用性等方面考慮,選用空心薄壁高墩結構,作為橋墩結構,同時,還要在此橋墩結構中每隔20~30 m設置橫隔板,以抑制橋墩的橫向變形,提高墩柱結構的穩定性。但事實上,每次進行隔板施工時,施工方均需要進行內膜拆除、隔板模支設、澆筑等隔板施工操作,并待此施工流程完畢后,才能繼續向上進行橋墩施工,導致連續性的施工中斷,拖慢施工進度。為此,人們開始尋求在保持墩柱結構穩定性的前提下,不設橫隔板的方法,由此簡化窄箱主梁鋼混橋的施工程序。在此過程中,有研究者發現,橫隔板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墩柱局部變形,而對于整體結構失穩影響不大,因此,如整體失穩發生在局部失穩之前,那么則可不設置橫隔板,保證墩柱結構的工藝性能。基于此,根據彈性屈曲理論可以得出,當滿足條件,時,就無需設置墩柱隔板。其中,t為墩柱厚度、b為墩柱截面邊長,為局部屈服曲臨界應力、fc為軸心抗壓標準強度,v為泊松比、E為彈性模量、為穩定安全系數,而v、E、為固定值,因此,經過整理后可以得到公式,,而參考常規的窄箱型主梁鋼混組合橋墩柱結構的彈性模量、抗壓標準強度,可以得出的情況下,可無需為橋墩設置隔板,由此實現連續施工,提高工程建設效率[1]。
2.5 橋的施工工藝研究
一般來說,此類橋結構的施工工藝以頂推工藝為主。施工方需要借助該工藝,將梁結構送到設計位置,以完成橋梁結構內各構件的組裝。就目前來看,在道橋工程領域的持續發展中,頂推工藝作為一項主要的橋梁施工工藝,受實際施工工況需求差異的影響,其逐步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而這種趨勢主要體現在頂推方式的多樣化。現階段,適用于窄箱型主梁鋼混組合橋的頂推工藝類型包括,拖拉法工藝、步履式頂推工藝、無臨時墩長懸臂頂推工藝、鼻梁過墩頂推工藝等。其中,較為常用的頂推工藝為拖拉法工藝,此工藝的作用機理為,通過在各個臨時墩上,采取張拉設置法,連續設置千斤頂牽拉鋼絞線,使施工者得以利用該鋼絞線,拖動窄箱型梁在基于臨時墩設置的軌道上移動,直至其到達設計位置,實現梁的安裝就位,此方法操作簡單,但會對墩身產生一定的作用力,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拖動作用力控制,以保證此項工藝的落實效果[2]。
2.6 橋的具體應用研究
根據上述論述,可以看出,此結構橋梁具有跨度大、經濟的優勢,因此,更適用于山區等地形較為復雜區域的道橋建設,這樣可以有效利用此橋梁結構的大跨度優勢,規避一些不良地形,使橋墩被盡量設置在地理條件較好的位置,降低山區土地高低不平、縱橫起伏現狀為橋梁工程建設帶來的困難。此外,也適用于跨水體、流域的道橋工程建設,由此減少水下橋墩建設數量,降低施工風險。但在此橋梁的實際建設應用中,應當注意,由于目前,國內此橋梁的建設應用案例較少,配套技術成熟水平有限,因此,還要加強對此類橋梁結構建設應用的探索,以推動配套技術的不斷成熟,推動道橋工程建設領域的持續優化發展[3]。
3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組合結構橋梁進行研究,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橋梁建設運用依據。在道橋工程建設中,借助組合結構橋梁研究工作,加深對此類橋梁結構的了解,可以明確橋梁的受力機理、厘清橋梁的施工工藝操作、找準此結構橋梁的應用方向,從而為后續的道橋工程設計、規劃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田濤.北京市公路鋼結構橋梁養護定額編制前期研究[J].公路,2021(7):292-299.
[2]葉立,陳東方,廖原.鋼結構橋梁焊接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22):153-154.
[3]黃志剛,徐志華,鄧俊雙.鋼管混凝土系桿拱-連續梁組合橋拱腳結構優化研究[J].公路,2020(10):187-191.
作者簡介:張坤(1986—),男,河南駐馬店人,研究生,工程師,從事橋梁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