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立
(焦作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100)
雞痛風病是近年來流行的常見病。主要是由于體內尿酸鹽增多、沉積、無法全部排出體外而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雞發病后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行動遲緩、消瘦、關節腫脹、跛行、排白色稀糞等。該病發病率和病死率都高,給養雞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通過一例痛風病的診治,給養雞場提供參考意見。
雞痛風癥是由于雞體內尿酸代謝障礙,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大量的尿酸經腎臟排泄;各種原因引起的腎損害及腎機能減退,進一步引起尿酸排泄受阻,形成尿酸中毒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多發生于肉仔雞和籠養雞。發病原因與尿酸鹽的攝入和代謝具有相關性。當攝入較多的蛋白質或者尿酸鹽排出不暢時易發。
VA具有保護黏膜的作用,缺乏時可使腎小管、集合管和輸尿管發生角化與鱗狀上皮化生。由于上皮的角化與化生,黏液分泌減少,尿酸鹽排出受阻形成栓塞物——尿酸鹽結石,阻塞管腔,進而發生痛風。當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不合理配合以及精料存放時間過長時,會造成VA的大量破壞,由于缺乏VA導致腎上皮損害,腎小球濾過率明顯降低,尿酸及磷的排泄受阻。
豆餅、動物內臟、魚粉及肉骨粉等含蛋白質較高,由于禽類肝臟不含精氨酸酶而不能將氨合成尿素,腎臟因無谷氨酰胺合成酶也不能攜帶氨,因而禽類蛋白質代謝產物則是通過嘌呤核苷酸合成與分解途徑,以生成尿酸的形式排出體外。腎臟是禽體內尿酸代謝最重要、最關鍵的器官,也是禽類尿酸唯一的排泄通道。當腎臟功能發生障礙或尿酸產物過多時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與血液中的Na+、Ca2+結合形成尿酸鹽在體內廣泛沉積,加上輸尿管的阻滯,將不可避免地發生尿酸血癥。從而引起肝、腎腫大、質脆,腎小管和輸尿管因尿酸鹽結晶的阻塞而擴張,并排出白色石灰樣稀糞,關節腔內由于受尿酸鹽沉淀物的摩擦刺激,關節面發生糜爛和滲出,導致關節腫大、運動障礙或癱瘓。
在飼料成品中過多地添加石粉和貝殼粉,造成高鈣低磷以致鈣磷比例嚴重失調。另外,有的養雞戶使用產蛋雞料飼喂雛雞,有的養雞戶為加快蛋雛雞的生長,有意識地用肉雞料飼喂,或在料中過多地添加貝殼粉、石粉等,繼發高血鈣,高血鈣導致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在一定條件下,鈣鹽在腎臟沉積并逐漸鈣化,當鈣化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脫落到腎小管腔內,則成為腎臟結石形成的基礎,細胞不斷脫落,逐漸聚合,形成腎結石;同時,由于腎單位不斷遭到破壞,致使有機能活動的腎單位逐漸減少,不足以代償全部腎臟功能,從而發生腎臟代償性腫大和慢性腎機能不全。
飼喂劣質的魚粉。當飼料價格猛漲,使養雞效益大幅度滑坡時,有的養雞戶資金周轉困難而使用廉價魚粉,這些魚粉蛋白含量低,鹽含量高,往往摻有尿素;有的魚粉甚至發霉。高含量的鹽、尿素、霉菌及其毒素是造成腎損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飼喂劣質的骨粉,這是痛風發生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各地加工骨粉的廠家很多,原料來源不足,質量就難以保障,有的骨粉未經脫脂、脫膠、烘干即粉碎而成。其中含有的脂肪、膠質以及水分使骨粉極易酸敗、霉變。
飲水不足是家禽痛風癥的一個誘因。在炎熱的夏季或長途運輸時,若飲水不足,會造成機體脫水,促使尿濃縮,機體的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而造成尿酸鹽沉積在輸尿管內,腎輸尿管被尿酸鹽結晶阻塞,誘發痛風。
許多藥物對腎臟有損害作用,如磺胺類和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等在體內通過腎臟進行排泄,對腎臟有潛在性的毒性作用。若藥物應用時間過長、量過大,就會造成腎臟損傷。尤其是磺胺類藥物,在堿性條件下溶解度大,而在酸性條件下易結晶析出。如果長期大劑量應用磺胺類藥物而又不配合NaHCO3等堿性藥物使用,會使磺胺類藥物結晶析出,而沉積在腎臟及輸尿管中,影響腎臟及輸尿管的功能,造成排泄障礙,而使尿酸鹽沉積在體內形成痛風。
與雞痛風有關的疾病主要有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IB),傳染性法氏囊病(IBD),沙門氏菌病等。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是雞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通常主要侵害呼吸道,但某些毒株如Holte、Gray、Italian和AustralianT等具有強的嗜腎性,導致腎炎和腎功能衰弱。幼齡雞對傳染性支氣管炎所引起的腎損害最敏感,在腎功能出現減退和死亡前很久即可能發生初次感染。待后備母雞性成熟時,為了產蛋需要,飼喂以含鈣量較高的日糧,如果腎臟在育雛期或育成期曾受到損害,則這種損傷的腎臟不能如正常那樣排出高水平的鈣,從而導致痛風。另外,禽腎炎病毒(ANV)是一種在腎細胞內增殖的腸道病毒,可引起腎臟的炎癥,導致腎功能衰竭,而繼發痛風。
2020年,某縣一養雞場,飼養50日齡蛋雞1 200羽,雞群按正常免疫程序進行免疫,雞群陸續出現吃食減少現象,部分雞只精神沉郁,拉白色稀糞,少數雞冠蒼白呈貧血狀,消瘦,羽毛粗亂,眼無神,不愛活動,個別嚴重的出現關節腫脹、跛行等,10 d內死亡100余只,曾使用過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效果不佳。
根據尿酸鹽沉積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此次發病有兩種,即內臟型痛風和關節型痛風病。內臟型痛風是由于尿酸鹽在內臟沉積后造成的,發病后雞群多會出現死亡,死亡一般是由于腎臟衰竭引起的;關節型痛風在發病后,病雞主要表現為腿部和翅處的關節腫脹和疼痛,主要是翅關節和跗關節的疼痛最為明顯。
雞痛風病發生初期多具有慢性病的特征,雞的食欲下降,雞冠呈現泛白、貧血的狀態,其糞便為白色稀水狀態,多數雞具有顯著的臨床癥狀,一些雞也會在無顯著癥狀的情況下突然死亡。發病雞還出現有其他癥狀,如呼吸不暢、干眼等,這可能是由于引起腎損傷的疾病引起的臨床癥狀。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痛風,就會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和咳嗽等癥狀。也可能是由VA缺乏導致的,出現干眼和鼻孔堵塞等癥狀。
關節疼痛的病雞表現為行動遲緩,不愿站立或者不能站立。將關節部位的膿腫切開后可見到有白色的黏膿性液體。
共剖檢病死雞22只,15只死雞、7只瀕死雞,雞的營養狀況良好,打開腹腔,有一層白色的纖維物包圍著臟器。心臟包有一層很厚的沉淀物。腎臟嚴重腫大,顏色變淺,表面呈“花斑狀”,或表面可見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尿酸鹽沉著形成的結節。切開關節囊,內有膏狀白色黏稠液體流出,關節周圍軟組織以整個腿部肌肉組織中都見白色尿酸鹽沉著,常可引起關節面潰瘍及關節囊壞死。
通過發病雞的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還需要通過對血液中的尿酸鹽進行檢測,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該病的診斷過程中需要注意與關節型結核以及沙門氏菌病進行區別診斷。通過實驗室診斷,可以觀察其血液中尿酸鹽的濃度明顯升高,由正常的0.09~0.18 mmol/L 上升到0.89 mmol/L,而且血液中的非蛋白氮的濃度也顯著升高。發病雞的紅細胞容積值升高,血細胞沉積速度變慢,尿液中的鈣離子的含量顯著上升,尿液pH也呈現出升高趨勢。通過這些檢測,可以確診。
治療痛風需要根據發病的原因進行對因治療,從根本上對該病進行治療,防止復發。根據發病原因,找出根本性問題,如果飼料中營養物質搭配不合理,則需要對其進行調整,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尤其是其中的動物性蛋白質。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痛風,需要對疾病進行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引起病雞死亡等。
根據發病情況,需要進行對癥治療,發病癥狀較輕的病雞,通過增加飲水和添加一些保肝護腎的藥物。在治療的同時,對飼料和飲水要進行調整,可以促進體內的尿酸鹽排出,起到治療效果。
合理飼料配方,避免飼料中缺乏VA;蛋白質飼料及高鈣飼料等原因引發該病,一定要合理飼料配方,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根據天氣及日常管理情況,合理給予飲水等。
發病時,及時作出鑒別診斷,快速對因對癥治療,可以降低病死率,較大程度地降低養雞場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