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瑋
(成都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隨著茶文化和茶習俗的發(fā)展,飲茶進入人們的生活,并形成了一種品茗的藝術程式,茶藝便是這種品茗藝術程式的集中表現,在有限的時空內展現,通過篩茶、擇水、識器、烹技展現境佳、茶美、水清、器凈、藝精的品茗意境,創(chuàng)造中華茶藝的文化藝術氛圍。
四川茶藝源遠流長,自成一脈,為茶人所愛的蓋碗茶具、紫銅壺、茉莉花茶、矮方桌、竹椅子,共同承載著盛行百年的蓋碗茶文化,形成了極具四川氣質的“茶道”。
1.1.1 表演型茶藝。蓋碗表演型茶藝是在實用性茶藝的基礎上增加表演藝術,將生活中的茶道提煉為舞臺藝術的一種茶藝表演形式。表演型蓋碗茶藝借助舞臺表現藝術提升蓋碗茶藝藝術感染力,宣傳蓋碗茶文化,推廣蓋碗茶知識,對蓋碗茶飲茶習俗和文化的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有著其特有的豐富性和歷史性。此種茶藝類型適合在多人聚會場合或節(jié)慶活動進行,重視聽眾視覺觀賞和聽覺享受。
1.1.2 待客型蓋碗茶藝。待客型蓋碗茶藝是由主人與客人一起參加的品茶活動,主客都可參與茶事活動,參與茶藝的創(chuàng)作與體驗,共同交流茶藝,探討茶道精神,在“以藝釋道”方面比表演型茶藝更好的融入生活中。待客型茶藝適合的地點多為茶藝館、企業(yè)和普通家庭等,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具有較好茶藝知識和溝通能力,能將泡茶、溝通結合起來。
1.1.3 營銷型蓋碗茶藝。營銷型蓋碗茶藝主要通過茶藝展示茶葉、蓋碗茶具,這類茶藝主要應用于銷售茶藝、茶具等產品的茶廠、茶莊、茶館,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解說詞,茶藝師根據茶類的特性,以科學、合理的泡茶程序進行沖泡,引導客人賞茶品茗,同時向客人介紹茶葉知識,以激發(fā)客人的購買欲望。
1.2.1 蓋碗茶藝師。蓋碗茶藝師是茶藝表演中的技藝展示者,具有較好的茶葉專業(yè)知識和茶藝表演經驗,能向客展示茶藝沖泡技能和闡述茶藝精神文化。在蓋碗茶藝里有非常多優(yōu)秀的茶藝師,比如專職茶藝師多在茶文化協會等機構或大型活動中從事專業(yè)茶藝表演、茶藝培訓和茶文化宣傳,專職茶藝師的總體數量相對較少,并且多為兼職茶藝師,其日常工作內容主要是在茶館內進行茶藝表演,促進茶館經營和茶葉銷售,并進行有償培訓等。
1.2.2 茶館經營者。茶館經營者會在茶館進行具有待客服務性質的蓋碗茶藝,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選擇各類茶葉為客人進行沖泡,大部分是專職茶藝師,工作內容多為增加茶葉、茶具的銷售額。
1.2.3 消費者。消費者進行茶藝體驗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個人休閑消費者,也包括一些習慣性消費的愛茶一族,他們將茶作為飲料消費去茶館進行休閑體驗,亦可在家或者聚會中進行茶藝沖泡表演或體驗,也有部分消費者甚至進行了專業(yè)的茶藝知識學習和茶藝表演沖泡學習。第二種是商務洽談消費者,主要指以品牌茶為經營的茶藝館、茶樓、茶館等,雖然消費者的主要目的是洽談工作,但由于消費者具有豐富的飲茶體驗,對飲茶環(huán)境、茶葉、沖泡和茶藝人員均具有較高的要求,是高端茶和茶藝的主要消費區(qū)域。
蓋碗茶藝從茶館到舞臺,是多重藝術元素的結合。蓋碗茶藝表演技藝不斷提高,內容日益豐富,既有茶館茶博士的隨意動作,同時又逐漸形成固定的沖泡和表演內容。隨著與戲劇藝術、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的融合,四川蓋碗茶文化內涵日益豐富,并形成了以巴蜀風情為核心的主題表演型茶藝,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茶藝常見的禮節(jié)有5種,鞠躬禮、伸手禮、注目禮、點頭禮、叩首禮,蓋碗飲茶中還有其他的飲茶禮儀也甚多,例如討茶喝,因是別人喝過的茶,故稱為“加班茶”,每道茶只能飲一半,茶碗中所剩之茶水稱為“茶母子”。
四川蓋碗茶藝的發(fā)展過程注重技藝交融,同時也體現出多種藝術的吸收與借鑒。在蓋碗茶藝中通過凈具、備茶、沏茶、奉茶,經由茶藝人的舉手投足將碗中靈動的水與茶結合,融合背景音樂,講解表達藝術體驗和哲理感悟,同時采用情景劇、舞蹈、小品、戲劇、歌曲等多種呈現形式,將表演型茶藝、生活型茶藝和營銷型茶藝完美結合。蓋碗茶藝的美,通過茶、壺、水、具,經由人的行為結合而成為一種綜合的、充滿詩情畫意和富有哲理色彩的審美意境。
四川具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蓋碗茶藝成為茶葉店、茶館中不可缺少的程式,但是在很多茶葉店和茶館內蓋碗茶藝只注重泡茶技藝,沒有考慮到蓋碗茶藝的文化精神內涵。這種狀況會使得蓋碗茶藝的精華流失,無法激發(fā)蓋碗茶藝真正的生命力,非常不利于蓋碗茶藝的文化傳承與長期發(fā)展。
大部分茶館中的茶藝師僅能表演簡單待客型茶藝,缺乏專業(yè)的四川蓋碗茶文化素養(yǎng)和沖泡技法,并不能有效地傳達蓋碗茶藝所具有的文化藝術和茶道精神,甚至可能引起消費者對于四川茶藝和茶文化的錯誤認識。造成茶藝師供不應求的根本原因是茶藝師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行業(yè)準入標準,無法真正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市場形態(tài)。
2018年8月1日,四川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發(fā)布《四川蓋碗茶沖泡技法和程式》、《四川蓋碗茶茶藝表規(guī)范》正式作為地方標準開始實施,兩項標準遵循現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根據四川實際需求和特色進行細化,具有引領性、先進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標準的制定對四川茶文化和茶產業(yè)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對四川蓋碗茶的產業(yè)發(fā)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希望運用多種形式讓四川蓋碗茶文化特色發(fā)展更充分。
4.1.1 蓋碗茶藝程式因茶適宜。蓋碗茶適宜沖泡各大茶類,蓋碗茶茶藝應結合各茶類,應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控制好不同茶葉的投茶量(常用茶水比表示)、泡茶水溫、泡茶時間和次數。茶藝的藝術特點比起其它的表演藝術更貼近生活,不強調難度,而是強調生活實用性,以及在這個基礎上去流暢地表現茶文化。
4.1.2 蓋碗茶藝精神內涵整合。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四川蓋碗茶藝基于茶文化融合一定的歷史場景和情節(jié),搭配舞臺美術和背景音樂,逐漸形成以展示巴蜀風情為核心的主題茶藝,表達四川人真、善、美、禮、靜、和的生活追求,成為四川地域特色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蓋碗茶應當整合蓋碗茶藝精神內涵,樹立獨具魅力的蓋碗茶藝形象,促進四川蓋碗茶文化的傳播和產業(yè)的發(fā)展。
4.1.3 蓋碗茶藝承載社交文化。蓋碗茶藝展示了蜀地的生活習俗,體現了一種社交禮節(jié)和獨特的社交方式,茶藝體現了一種獨特的社交方式,作為愛茶的川人,茶自然就成為社會交往的一種載體,并體現某種社會關系。
創(chuàng)編主題型茶藝,需要確定主題、解構主題、演繹主題、茶席設計、動作設計,主題是茶藝表演的核心和靈魂,應該體現思想、意旨、哲思或情趣,應通過場景和情節(jié)的敘述來凸顯,通過介紹茶葉的產地、背景,茶葉的沖泡方式方法等來解構主題。根據主題、解說詞、所沖泡的茶葉類型,精心設計茶藝表演動作,根據主題與茶品,選擇對應茶器具,在材質、色澤、造型、體積、實用性等方面設計茶席,在茶席布置中,擺放相關藝術物品,如插花、焚香、掛畫等增加茶席的觀賞性。主題型茶藝應富有藝術性、觀賞性,應富含茶道內涵,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茶文化的觀念,堅持面向觀眾、不斷藝術創(chuàng)新。
蓋碗茶藝有休閑型茶藝和表演型茶藝,豐富多樣的茶藝類型寓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提倡科學飲茶的基礎上,渲染濃厚的地方色彩。茶藝意境主要指的是茶藝表演的環(huán)境,是組成茶藝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意境可以通過環(huán)境布置、背景音樂、服裝體現。
4.3.1 蓋碗茶藝背景設計。茶藝的背景以營造優(yōu)美的茶藝氛圍,增強茶藝的表現力為目的,營造氛圍方式主要有背景、音樂、禮儀等,還可與書法、戲曲、舞蹈等藝術形式結合,茶藝主題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蓋碗茶的藝術魅力。
4.3.2 蓋碗茶藝服飾設計。在茶藝活動中,還可通過茶藝服飾營造意境,展現茶藝審美的韻味,傳遞茶文化內涵。茶藝服飾的完整性需要通過服飾與環(huán)境的契合來實現通過與茶具、茶室環(huán)境互相輝映,體現茶藝主題和傳播茶文化。歷史性茶藝表演盡量重現體現歷史背景的茶具、服飾、環(huán)境,將古代茶藝文化的精粹和意蘊展現在觀眾面前,民俗茶藝則體現四川地區(qū)的特色服飾,宗教性茶藝表演則多為僧袍、道袍或是漢服。
4.4.1 依托院校專業(yè)和課程建設,規(guī)范茶藝師培養(yǎng)。省內高校在茶藝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茶藝表現多式多樣,部分學校教學注重茶藝的表演藝術,部分學校則注重茶藝的沖泡技能。隨著《四川蓋碗茶沖泡技法和程式》、《四川蓋碗茶茶藝表演規(guī)范》兩個標準的頒布,各校茶藝課程應根據四川實際需求和特色進行細化,規(guī)范茶藝師培養(yǎng)模式及職業(yè)技能的考核。
4.4.2 加強聯合,整合資源優(yōu)勢。茶藝在提升茶葉產品或飲茶服務業(yè)的文化內涵上有顯著的作用,將四川名茶品牌建設與蓋碗茶藝融合,借助茶藝的文化傳達、茶藝館的繁榮,通過蓋碗茶藝的形式來宣傳四川品牌茶葉,發(fā)揚四川茶文化,促進川茶產品的發(fā)展。
蓋碗茶藝亦可與文化旅游聯合,可以選擇具有文化特色的特色街鎮(zhèn)、旅游景區(qū)、酒店茶館等場所發(fā)展傳承蓋碗茶藝,融通實現茶葉營銷與茶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