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紅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茶文化內涵豐富,包含了哲學、道德、倫理、藝術等優秀文化,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陶冶,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將極大地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學生掌握系統的職業技術能力的同時,形成現代化的文化理解和文化感知。因此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中在有一定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發展,綜合素質逐漸成為社會用人的一大標準,因而學生文化素養教育在當前學校教育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而茶文化中沉淀著深厚思想文化的精髓,能夠極大的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綜合素質。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去除經濟社會帶給學生的功利浮躁之氣。此外,茶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其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當前社會競爭激烈,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處處碰壁,導致其自身價值得不到社會認可、理想抱負難以實現,陷入消極低沉的情緒中,甚至走入歧途。而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中,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茶文化過程中靜心凝神,始終保持內心的平和,幫助學生以豁達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不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茶是中國文化的物質載體,從春秋時期到現代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茶中蘊含的茶文化,在不同社會中有著不同的形態內容。茶文化興起于唐朝,至宋朝達到鼎盛狀態,因此以飲茶為主要目的的茶肆成為了宋朝市民們進行消遣的主要娛樂場所。至元朝,人們流行沖泡散茶,明朝人則重視茶具的發展。到了清朝,茶則廣泛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茶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也出現了煎茶、泡茶、點茶等各不相同的飲茶習性。茶不只是一種簡單的飲料,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儒家“仁””禮“、道家“淡泊自然”和佛家“茶禪”等思想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精神,彰顯了強烈的中華文化之美。將其融入職業教育,使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了解,體會其內涵的文化魅力,形成對中華文化的正確認識,提高其文化認同感,從而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在社會的傳播與發展。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在數千年的發展中不斷更新,而新時代的人本主義又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在尊重個體自我需求下,重視個體精神價值和精神享受,這與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本主義的教學主張一脈相通。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滿足了其生理和精神的雙重需求,使其修身養性,形成處事不驚的平穩心態,從而豐富其精神世界,提高思想精神境界。因此,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中,不僅能夠提高其精神境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而且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此外,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還可以豐富其教學內容。學習茶文化勢必要開展一系列茶事活動,才能讓學生對茶文化有真感、印象更深刻。這樣的活動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使學生不再拘束于書本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不同于普通教育重視對學生知識文化的積累。職業教育側重對學生今后進入社會所具備的技術的培養,使其有一技之長,適應于社會。而當前,職業教育中存在著教學體系不健全、目標目標脫離社會需求、教學觀念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育目標的實現,阻礙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院校多為中專和技校升級而來,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沒有歷史的積淀,未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而是生搬其他院校教學體系,未加修改直接硬套于本校,因此,其教學中的理論教育占據越來越多的地位,而忽視職業教育所側重的實踐技術,專業多而不精,無法為社會培養高尖技術性專業人才。其次,院校課程單一,缺乏系統教學。只是就理論進行簡單的講授,而缺少相關實踐和培訓。還有一些院校為擴充規模,開設一些不必要的形式化專業,這背離了教學的最終目標,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后缺乏競爭力。此外,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設備落后,沒有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相關的設備和操作平臺,不利于學生實踐技術能力的提高,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職業教育是指讓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其既體現在專業技能方面,又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而當前職業教育中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注重于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的教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等人文素質的培養,導致了學生進入社會后對工作崗位適應能力差、離職率高等問題。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知識更加便捷,而互聯網內容參差不齊,使得部分學生思想脫離了社會主流趨勢,再加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和情感的正確引導,使得學生未及時發現并糾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傾向,這嚴重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偏離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主流。
當前職業教育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教育規模屢創新高,盡管如此,當前職業教育還存在一些嚴重問題,滯后于社會發展,不適應社會現代化發展需求。主要原因是職業教育還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未及時向現代化職業教育轉化,其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觀念落后,教學管理僵化滯后。職業教育課堂仍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表達個人意見想法的需求,降低了其學習積極性,而教師教學得不到學生的及時反饋而無法繼續推進自己的教學內容,這嚴重挫傷了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不利于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而教師缺乏知識更新的意識和學習的平臺,不適應當下社會,不利于教學的發展。
職業教育是培育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被國家和社會賦予了更高的期望。而將茶文化內涵融入到職業教育中,可以極大的提升其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中,可以從優化教學活動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轉變教學觀念三方面入手。
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能方面,更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因此,職業教育應立足于社會用人需求,明確教學活動目標,把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機結合起來。首先,在教學中要注意茶文化理念的教學,提高學生對社會的了解認識。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告訴學生,在唐朝時,茶文化追求崇高而樸拙的美學,而至宋朝,受程朱理學思想影響,茶文化重理,強調對人的教化功能。其次,注重將茶文化與日常實際結合起來。比如茶文化中的“和”思想與當今社會和諧社會的建設有什么關系?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教師最終總結,引導學生將茶文化理論實踐于日常生活。
教學內容包括教材、課程等,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中,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并結合當前教育實際調整教學內容。首先可以開發茶文化課程,院校需加大財力、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完善教學設備,研發出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茶文化課程教材,形成系統的茶文化教學體系,并不斷發展完善。其次,挖掘茶文化中的文化精華并將其與其他學科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此外,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自發成立茶文化小組,開展多種形式的茶文化社會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實現自我學習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中,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與社會、時代接軌,鼓勵師生以茶文化活動為載體深入社會。首先,需要重視茶文化,并將其付諸實踐。院校可以開設茶文化課程或相關內容研究課題,加強對師生對茶文化的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其次,可以與茶文化企業聯合開展茶事活動,幫助學生將茶的知識理論應用于實踐,同時也有利于為茶文化行業提供優秀實踐人才。此外,對接中小學或社會機構,可以組織茶文社會服務活動。比如,院校可以聯系周邊的中小學校,舉辦茶文化宣講活動,讓師生將茶文化知識帶入社會,走入人們內心,向學生們普及茶文化及其相關知識。一方面可以提高茶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師生對茶的認識,提高其思想修養和審美能力。
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代表了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它已廣泛滲透于人民的社會生活,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與思想,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著積極作用。將茶文化融入職業教育,一方面促進了我國茶文化在社會的發展傳播,另一方面也極大的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