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龍
(大慶油田造價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從最近幾十年的石油經濟形勢發展情況來看,國際原油價格主要呈現周期性變化,在2000年的時候原油價格暴跌,在之后幾年逐漸回升,使得單位產能油氣田資產成本增高,投資效益大幅度增長。基于我國國情,我國原油價格成本本身就高,加上各項成本的增加,使得原油成本管控在我國顯得尤為重要。石油開發基本都是圍繞油氣田建設和油氣生產,進而衍生出來一系列的服務,從工程造價的角度來說,對成本管控是有必要的。
油氣田地面產能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的投資金額比較龐大,這里我國就以某油田進行舉例說明[1]。總產能建設投資控制規模達到百萬噸,不同指標系數占比標準不同,主要是根據業務需求進行調控,在這些占比中,對油氣田地面建設的工程造價有著明確的劃分,油氣田地面建設包含了多個方面的內容,我們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控,地面建設的組成成分比較多,包含了聯合站、集油氣站、凈化廠、注水站等,地面建設涉及的規模遠遠超過其他建設類型,所以建設項目投資有著多級劃分。進入項目決策階段,其產能多少對總投資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一般的工業建設占比一半以上,產能影響在70%~80%左右,也就是說,決策階段的產能投資對整體項目投資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投資項目設計階段對總投資規劃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投資的前期階段,對投資的影響因素會進行分析然后進行確定,所以這個階段的影響系數比較小。油田地面建設是一個全面性的過程,涉及的環節比較多,成本管控要合理,如果在項目決策和設計階段出現失誤,那么對最終的造價管理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造價管理要注意的地方比較多,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主要是對量和價的確定,隨著市場經濟的大幅度波動,不少工程造價的控制主要以招標的方式進行確定,基于建筑市場的容量變化,低價中標逐漸成為了常態,需要明確指出的事,對造價的控制不是量單一的減少,而是建立在各方面需求都滿足的前提下。從現實情況來看,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造價一般是從整體角度出發,對整體造價進行控制,前提是必須滿足可行性基礎,相關審查部門要認真核查指標,保證指標規劃的合理性。目前對量的控制一般是由設計單位負責,很多公司只是負責審核,無法很好對量進行調控[2]。使得已經完工的地面建設工程還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油氣田地下管網出現裂痕,運行效率比較低,倒班點布局不合理。這些都是因為設計階段對量的不合理管控造成的。這種問題可以用經濟學的方式進行優化和解決。構建數據模型,利用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分析,如果建筑物層面過高,停車場面積無法滿足需求,說明建設指標不標準,存在缺陷,地面建設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可控因素,容易導致設計效果與預期效果出現較大的偏差,或者人為修改指標,使得最終完工效果不理想。要重視對量和價的調控,在這兩者的基礎上進行可行性研究,采用技術經濟優化手段,不斷健全技術經濟指標體系。
從現有的油田單位造價管理情況來看,對勞動力的整體分配都是有一定標準的,一般是在設計單位完成評估研究后,油田企業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進行聽審,主要分析技術方案內容的合理性,匯報內容包括造價形式分析,通過聽審使造價管理不流于形式。設計方案的規劃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需要做好各個環節的對接工作,在對設計方案初步評審時,需要有一個評審重點,明確需要掌握的重點,包括技術規劃、建筑單體布局、功能需求等。根據建設性質的不同評審的方式也會有所區別,造價部門的勞動力付出有著一定的規劃,造價部門在整個評審過程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設計單位完成設計施工圖紙后,會將施工圖紙預算羅列出來,造價部門再對施工圖紙預算進行審核,通過審核之后就可以進入招標階段了。招標的時候,造價部門會參與其中,勞動力分配為1人1天,這種分配方式直到建設工程完工,造價部門需要承擔全程的結算任務。受季節變化因素影響,勞動力分配存在一定的波動,在節約造價的可行性研究基礎上進行調控,可以保證造價控制所付出的勞動力成本最低[3]。
油田工程造價管理涉及到的部門種類較為多樣化,不同的部門負責的職能范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主要有規劃計劃部、基建工程部、工程造價管理部、審計中心等。規劃計劃部主要負責對投資的合理調控,還有就是一些投資命令的下達,基建工程部主要負責工程的整體建設,保證工程能夠順利完工。工程造價負責概算、預算和結算,審計中心主要是對整個項目進行審計。根據內控體系的建設要求,我們可以對造價管理的組織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優化,技術經濟支撐前期可行性研究,施工階段的預算由造價管理部門負責,基建工程部門轉化職能屬性,主要負責現場簽證的審核,項目完工之后需要結算,結算由項目組織部負責,審計中心職能屬性不變。
從現實投資情況來看,地面建設投資在整個油氣田產能建設中都有著極大的占比,通過對油氣田地面建設的造價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建設成本預算。對工程造價管理的組織結構需要進行一定過得優化調整,以技術經濟為主體,構建全面的技術指標,逐漸轉移工程造價管理重點,著重強化事前控制,推行標準化設計,保證工程造價控制中價與量的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