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欣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對于緩解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壓力、促使茶文化專業育人工作與社會單位用人需求實現良好對接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在茶文化專業建設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路徑做出持續的探索與優化,從而推進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得以持續提升。
茶文化專業育人體系的優化,主要體現在理論教學體系的優化與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兩個層面。
首先,高校需要重視對茶文化專業理論教學體系進行革新。在理論教學體系構建與優化工作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能力,高校不僅需要重視理論教學體系在提升學生專業理論素養中的作用,而且需要重視在教育內容的設置、教育方法的選擇以及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體現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特征,從而確保茶文化專業建設以及茶文化專業育人工作與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發展趨勢實現良好對接。具體而言,從茶文化專業教育內容的設置來看,教育內容需要體現出貼近性與前瞻性。其中,貼近性體現為貼近茶文化專業崗位所提出的勝任能力要求,前瞻性體現為與茶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展現出一致性。在此要求下,高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用人單位參與到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當中,從而有效提升教育內容的貼近性與前瞻性;在教育方法的選擇來看,教學方法不僅需要呈現出現代化的特征,而且需要展現出以實踐為導向的特點。這則要求茶文化專業教學工作者能夠重視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教學實踐當中,推進教學工作效率與教學吸引力的協同提升。與此同時,教學工作者可以將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以及情景教學法等引入教學實踐,從而促使教學過程與學生就業能力發展需求呈現出適應性;從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來看,高校需要以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出發點,在做好教師培訓工作的基礎上重視通過引入社會企業一線人才來構建兼職教師隊伍,從而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其次,高校需要重視做好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工作。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茶文化專業大學生所面臨的各類工作不僅對其專業理論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也對其問題探究能力與解決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這些能力的養成,則主要需要依賴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也正因為如此,茶文化專業所具有的時間教學體系越完善,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以及崗位適應能力、崗位勝任能力的發展就能夠獲得更為有力的支撐,這對于提升用人單位對茶文化專業大學生的青睞程度具有重要意義。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工作,對于推進茶文化專業育人平臺的拓展以及促使學生專業理論素養與專業實踐素養實現協同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主要以科研型實踐基地為主,即高校需要為學生開展理論研究實踐提供平臺,在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認知程度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所具有的專業科研能力以及專業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理論研究實踐的積極性并充分發揮出校內實踐基地在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中的作用,高校有必要為基地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撐并設計科學的激勵機制;校外實踐基地主要以實習性實踐基地為主,即高校可以通過與企業開展合作,共建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并將企業作為茶文化專業學生穩定的實習基地,從而促使茶文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體現出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導向的特征。
在茶文化專業建設中,就業指導工作對于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就業指導工作的強化過程中,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高校需要明確茶文化專業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在茶文化專業就業指導工作實踐中,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重視開展就業技巧教學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工作,而且需要重視深化學生對自身專業、未來職業的認知程度,針對學生群體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強化職業心理輔導工作。另外,教育工作者需要僅僅圍繞用人單位對茶文化專業學生所提出的任用標準,從外在形象、個人氣質、表達能力等多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所具有的職業意識。
其次,高校需要革新茶文化專業就業指導工作理念。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呈現出全員化、全程化以及全方位的特征。這種“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展現出了不容忽視的指導作用,在茶文化專業就業指導工作中也具有著較高的借鑒價值。從就業指導的全員化方面來看,無論是就業指導課程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通識課教師等,都有必要參與到就業指導工作當中,與此同時,高校還需要不斷提升就業指導主體的專業化水平,為就業指導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從就業指導的全程化來看,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為例,這項工作需要滲透到學生入學至學生畢業離校的整個過程當中,從而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所呈現出的特點以及對自身專業、職業所做出的認知,促使學生對自身所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不斷的優化與調整,從而提升學生所具有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從就業指導的全方位來看,在課程教學之外,高校還需要重視依托校園媒體以及網絡媒體對就業指導內容進行宣傳,推進就業指導與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建設工作實現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通過開展社會實踐來夯實其就業能力,從而促使就業指導工作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最后,高校需要創新茶文化專業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多元化的就業指導工作形式,對于提升就業指導工作的吸引力與有效性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開展就業指導實踐的過程中,高校有必要設置就業指導必修課程,通過將就業技巧、職業生涯規劃作為課程主線,引導茶文化專業學生對這些內容做出深入的認知與掌握。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工作者可以使用情景教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體驗式的就業培訓,促使學生通過開展角色扮演,從不同的視角感悟自身所需要掌握的就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更好的明確自身就業能力發展目標。另外,高校需要重視互聯網、新媒體在拓展就業指導工作范圍中的作用,通過開展實時性的就業指導、跟蹤式的就業指導以及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更好的滿足茶文化專業學生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所展現出的多元化需求,進而有效提升就業指導工作成效。
茶文化專業學生所具有的就業價值觀,對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所展現出的理想、信念以及價值取向等進行著反映。在擇業以及就業實踐中,茶文化專業學生的就業觀對學生所開展的價值判斷以及學生所選擇的工作地方時等具有緊密的關系。如果學生所具有的就業觀存在偏差,那么即便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以及豐富的就業技巧,也難以順利就業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如學生就業觀產生偏差時,則容易出現對自身定位不清晰以及對工作崗位期望值過高等問題,這則會導致學生認知與實際狀況產生脫節,同時導致學生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崗位。由此可見,就業觀引導工作是提升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能力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就業觀引導工作的開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首先,在就業觀引導內容層面,茶文化專業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強化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教育工作,確保學生能夠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作為擇業與就業的重要標準。與此同時,茶文化專業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強化競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教育工作以及誠信精神、法制精神教育工作,確保學生所具有的就業意識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期的就業環境。在此基礎之上,茶文化專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引導學生形成“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要求學生以正確的態度與行為對待自身理想與現實情況之間的差距,引導學生更好的抓住眼前機遇,避免學生產生長時間待業而失去就業時機的現象。另外,茶文化專業教育工作者需要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確保學生認識到自主創業與就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創新創業對實現個人價值、社會價值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將自主創業作為就業的一種形式。
其次,在就業觀引導形式層面,茶文化專業有必要充分發揮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就業觀引導過程中的作用,通過開設就業觀引導專題等方式,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開展就業觀引導工作的重要平臺。高校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就業觀專題講座,通過邀請專家學者、企業家、校友等參與講座,促使學生能夠從多元化層面對正確的就業觀做出深入理解。當然,開設就業觀選修課,促使學生對正確的就業觀及其養成方法做出系統的了解與認知,同樣是開展就業觀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另外,就業觀引導工作需要呈現出全員化的特點,即茶文化專業中的專業課教師也需要在專業教學中滲透正確的就業觀以及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實現就業觀引導與專業課教學的緊密結合,進而有效提升茶文化專業就業觀引導成效。
綜上所述,在對茶文化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工作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高校需要重視革新茶文化專業理論教學體系、強化茶文化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與此同時,高校還有必要做好茶文化專業就業指導工作以及就業觀引導工作,從而為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提升構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