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桐,劉嫦云
(韓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 潮州 521000)
潮汕工夫茶與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古代茶文化,通過不同的傳播路徑融入當地的生活與習俗中,使得兩種茶文化擁有相似之處的同時,也展現出各自鮮明的特點與魅力。本文從物質載體、沖泡程式、思想內涵、文化習俗等方面對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兩種茶文化進行對比研究,以期借鑒日本茶道的精華部分,與傳統工夫茶結合,把工夫茶品飲體驗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和思想層次。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著眼兩者所用的茶具,可以窺探到其中絕妙之處。
潮汕工夫茶扎根于生活,之所以有“工夫”之名,是緣于其用具之精致和程式之講究,所用器具也主要是為茶的湯色、香氣和味道服務。傳統潮汕工夫茶的茶具眾多且精細,茶學家陳香白在其著作《潮州工夫茶》中以表格形式詳細記載了“潮州工夫茶”所使用的各類茶具,有“生火用具”、“煮茶用具”、“烤茶用具”、“盛茶用具”、“量茶用具”、“盛水、舀水用具”、“濾水用具”、“飲茶用具”、“清潔用具”以及“陳列用具”等。其中,泥爐、砂銚、孟臣罐與若琛杯四樣在當地被稱為傳統工夫茶“四件寶”。泥爐為紅泥風爐;砂銚又稱玉書煨,俗名也稱“茶鍋仔”,用于煮水,體型較小;孟臣罐俗稱“沖罐”,是泡茶用的茶壺,茶壺的選取視飲茶人數而定,但一般只用小品壺;若琛杯指一種白色的圓形小瓷杯,上口寬,下底窄而小,陳香白對此的描述是“底平口闊”,其中有一種杯也叫“白玉杯”,制作非常精美,杯壁薄如紙,杯身呈白玉色,因其極薄的特質,使得茶杯更能帶出鳳凰茶的香氣,使品茶體驗更上一層樓。
日本茶道重于茶道精神,意在通過茶事達到修身養性、探求人生哲理,所以其用具與潮汕工夫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式茶具同樣種類和數量眾多,有添柴用具、燒水用具、布置壁龕用具和點茶用具等。但與潮汕工夫茶相比,茶器種類相對少了,而其物質載體中,茶建筑如茶室與茶庭等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日本茶道的物質載體主要由茶器與茶建筑兩方面構成。另外我們可以在日本茶具與茶室擺設等獨特設計風格中了解到兩種茶文化的差異。首先,茶具中可以關注茶碗的設計。因為日本茶道受禪宗思想“真如自性”的影響,和式茶碗常為古樸自然、陶釉花紋等不對稱的設計,追求自然的美感,使得每個茶碗都是獨一無二。這一點與工夫茶具設計追求勻稱和流暢的線條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茶建筑中可以關注茶室的布置。日本餐桌設計師濱裕子在《四季和風茶席設計》中提到,日本茶室設計可分為“茶席設計”與“茶室的陳設布置”。和式茶席有幾個鮮明的特點:1、不對稱性。如左右茶盤、茶杯等擺放不對稱;2、設計簡樸。如每個擺設案例中都會置入簡明易懂的必需品,但不會“過多地添置各種器皿物件”,且顏色搭配常選擇柔和色調;3、注重季節感。茶席擺設“要以歲時記為主題”,擺放有當季特點的物品,如應季的花卉與總體色調符合季節特性。從茶碗和茶室設計都可以看出日本茶道“禪茶一味”的理念,在不對稱的設計中透出自然簡樸和幽寂的感覺,能使品茶者更好地通過茶以清心養性,在自然和平靜中感悟人生哲理。
潮汕工夫茶與日本茶道都有固定的沖泡程式,且各自有其獨特的沖泡步驟。
潮汕工夫茶的沖泡程式步驟較多,據陳香白在《潮州工夫茶》中的記載,沖泡程式可分為以下的具體步驟:治器、納茶、候湯、洗茶、沖點、刮沫、淋罐(俗稱“熱罐”)、燙杯、灑茶。其中有三點使潮汕功夫茶在沖泡上有別于其他茶道,即刮沫淋蓋、“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刮沫淋蓋為潮汕工夫茶所特有的程式,即在開水沖滿壺時用壺蓋刮去浮起的白色茶沫,然后在蓋定壺蓋后再次用開水淋壺,這樣既能徹底除去茶沫,也更能帶出茶的香氣。另外在灑茶時的“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瓣P公巡城”是用三個茶杯擺成“品”字狀,然后在杯子上方順時針繞三圈斟茶,目的是讓三杯茶湯的濃度接近?!绊n信點兵”是在茶壺中茶湯不多時上下點甩,這是為了使茶湯不殘留在茶壺中而影響下一道茶的滋味。
傳統的日本茶道的程式相較于潮汕工夫茶來說更有儀式感,一個完整的茶事需要以下幾步:等候、初座、中立、后座。其中初座和后座是最為重要的兩部分。初座儀式中需要客人更衣,觀賞茶庭景色并靜候,隨后觀賞主人添“初碳”表演和品嘗茶食。后座儀式中進行點茶,主人會先點濃茶,隨后觀賞主人添“后碳”表演,最后主人點薄茶,茶食完畢。由于日本茶道中品飲的是抹茶,儀式中的點茶就是指一邊將沸水倒入茶碗中,一邊用茶筅懸空刷動將茶湯攪出均勻棉柔的泡沫的過程。點茶的技法也有很多講究,其中有“五要素”的說法,包括點茶的位置、動作、順序、姿勢和移動路線。除此之外,日本茶道對端茶食的方法和喝茶方法等都有規定,因此與潮汕工夫茶相比儀式感愈強。
在潮汕地區,茶幾乎等同于生活必需品,所以在潮汕人民日常生活中處處能找到工夫茶的身影。在潮汕方言俗語中,茶葉被稱作“茶米”,其原因不僅僅是茶葉的形狀與米粒相似,更是因為在潮汕人心中茶的地位就跟米一樣平常而不可或缺。在待客時也有“茶薄人情厚”、“人走茶涼”等說法。婚嫁時新人需要向長輩下跪敬甜茶,在喪俗中會用茶,平常拜灶神也需要擺茶。在老人壽禮上,拜壽后會邊喝工夫茶邊談笑拉家常??梢姴枰焉钊氲匠鄙敲癖娚畹姆椒矫婷妫し虿柙诋數匾迅叨鹊纳罨蛯嵱没?/p>
在日本,茶會被用在許多重要的場合。如接待賓客時,會舉行茶事以表示主人對客人的敬意。日本婚俗中,相親、訂婚、入贅和迎娶新娘舉辦相對應的茶事。另外,在喪俗、祭俗中,也會為已故之人奉上祭茶,以表達懷念之情。
潮汕工夫茶與日本茶道都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又與不同的族群習俗相結合形成了各自的思想內涵。
“和”是工夫茶的核心思想,有和睦、和美之意。上文提到,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擺放三個茶杯,有趣的是,盡管品茶人多于三位也同樣只擺放三個茶杯。據潮汕俗語“茶三酒四踢桃二”,潮汕人認為飲茶時三人最佳。“三”是個有趣而神秘的數字,米蘭達·倫迪(Miranda Lundy)在《神圣的數》中提到,在某些文化中“三”就像一棵大樹連接著天地,這個三元的組合把相對的事物看成是一種混合,一種消散或者是一種調解。米蘭達·倫迪對“三”的描述同樣能用于解釋潮汕工夫茶的“和”。三個茶杯在工夫茶中代表“天”“地”“人”,而這三個元素是道教中的三才。工夫茶的“和”指品茶人通過茶與一系列特定的程式來達到忘我的境地,從而進入“天”“地”“人”和諧的境界。這在現實中可體現為主人招待客人時一遍接一遍地按程式為客人烹茶,并且為了讓客人感受到熱情,烹茶時還會進行“刮沫淋蓋”、“罐外追熱”、“高沖低斟”等步驟,保證客人能品飲品質好、熱度夠的茶。其后,客人為了表示謝意,會恭敬地趁熱把茶飲下。另外,人與人之間若產生了矛盾會先坐下喝杯工夫茶,談生意時也少不了這個重要角色,所以工夫茶能為人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更造就了潮汕地區和諧的文化環境。
“敬”有尊敬、敬愛之意。喝茶時,后輩需要敬長輩,主人與客人互敬。茶能促進人與人的相互尊敬,從而又能達到“和”的境界,所以在工夫茶中“和”與“敬”相輔相成,共同創造出和睦的品茶氛圍,帶領品茶人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精”和“樂”是潮汕工夫茶獨特的精神。“精”為精致、精心之意,在潮汕工夫茶乃至潮汕文化中處處可見。“種田如繡花”講的是在潮汕由于人多地少而催生出的精湛細致的耕作技術。相應的,潮汕也擁有非常精湛的制茶技藝,生產的優質鳳凰單叢茶倍受海內外愛茶人士的鐘愛。正是潮汕民眾這種精致的特性,造就了潮汕工夫茶的講究,從茶葉、水源、茶器和炭火的選擇,到沖泡程式的種種,無處不可見其精致。而工夫茶的“樂”自然是快樂。首先潮汕功夫茶的受眾十分廣泛,從大街小巷到茶館和茶藝表演中都能出現它的身影,說明其既是一項民俗,也是一門藝術,工夫茶的“精”使它有更多的細節與講究,那么能把玩的方面也就更多;而“和”創造的融洽的交往環境,讓人更加心平氣和,減少矛盾,這自然也是一種快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思想內涵,由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首先提出,也被稱為日本茶道的“四規”。
兩種茶文化都有相似的“和”與“敬”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有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之意,也有萬物之間和平的含義。首先,在禮節上注重主人與賓客和靜的相處模式,用平和的氛圍化解人與人的矛盾,從而達到人情的“和”。此外,茶人通過茶事清心養性,讓身心融入自然,與自然渾成一體,悟出人生哲理的同時,能夠找尋人與外界的平衡,這也是一種和平的境界,即人與萬物的絕對和平。“敬”在日語中有“尊敬”、“敬虔”和“敬畏”等詞。日本茶道的“敬”包含了對長輩尊敬,主客間相互尊敬,人與人之間遵守一定的禮節,敬重相待,從而能由“敬”至“和”。
“清”和“寂”鮮明地概括出了日本茶道的獨特氣質?!扒濉庇星屐o、清潔的意思。在進行茶事時,茶人進入茶室前需要更衣和洗手,而且舉辦茶事前,茶室的各處也需要打掃干凈,為求營造出一個潔凈的環境,讓人以清潔的心態品茶,洗凈俗濁,消去雜念,以潔白的身心接受茶的洗禮?!凹拧眲t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指茶人心靈的空寂和寂靜,與日本審美中所蘊含的“侘寂”相呼應。這一點存在于茶事的方方面面,比如茶室設計不會采用搶眼的色彩,喜愛使用外觀粗糙、紋樣不對稱的茶碗,品茶時需要觀賞自然的景色。且在茶事中規定忌喧鬧。在這樣肅靜平和的氛圍里,茶人能找到自身的平靜,洗去心中的躁動,達到與外界相襯的寂靜,進入一個“忘我”的思想境界。
最后“和、敬、清、寂”聯合起來,相輔相成,既修煉了人的心靈,更達到了“萬物歸一”的境地。
總而言之,潮汕工夫茶是物質先行,更關心人在品茶過程中的愉悅體驗,以直觀的“精”和“樂”贏得了廣大茶客的喜愛。而日本茶道是精神先行,“清”和“寂”強調茶對人性的修煉,通過品茶環境和程式來追求至高的精神境界。但兩者也有相似的“和”和“敬”,都能使茶人間的人際關系更和睦美好。
潮汕工夫茶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分支,有很強的地域性,是一個有強大群眾基礎且特色極其鮮明的茶文化。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傳入日本后與禪宗思想結合,發展成“道”,認為茶是對人性的歷練,是有思想境界的茶藝術。兩者都是源于中國古代茶文化,但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與不同的民俗文化相結合,必定會存在形式和思想上的異同。因此兩者可以互相吸收借鑒各自的優點,提升品飲的體驗與精神境界
日本茶人能在茶事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與外界的平衡,日本茶道的儀式感功不可沒。濃厚的儀式感促使參加茶事的人因為其規則而重視茶道,尊敬茶道,最后愛上茶道。
潮汕工夫茶可以適當地吸收創造一些實用的儀式用在正式品茶場合。比如參照茶道的等候中的內容,在品茶前可以增加讓客人使用清水洗手,以此表示喝茶前保持潔凈、冷靜的心情;在品茶中增加茶物欣賞環節,主客共同欣賞使用的茶杯、茶壺以及茶室擺設等,以此使工夫茶品飲的藝術性更突出,且能讓品茶人更好地將身心融入整個品茶環境,這樣人們對工夫茶的精神內涵的理解也能更上一層樓。
潮汕工夫茶的日?;沟迷谏钪腥藗儗ζ凤嫻し虿璧沫h境是幾乎沒有講究。而日本茶道卻極其重視茶席、茶室的設計和擺設,講究色彩搭配、茶具模樣和自然景觀的協調等等,這樣最大的好處是通過對茶事環境的設計,充分地把日本傳統的“侘”“寂”的審美融入茶道中,而且環境也能影響到茶人的心境,從而能全身心以茶悟禪。
同樣,我們可以適當借鑒日本茶道的環境設計,在提升潮汕功夫茶的品飲體驗的同時,使潮汕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例如,在工夫茶館的茶席,我們可以掛上寫有充滿民間智慧的潮汕方言語句的掛軸,這樣茶客們在享受茶湯的同時能增加些趣味;茶桌上可以擺上插花,選取潮汕當地當季的鮮花,增加季節感,同時能展現潮汕文化的獨特審美;在自然景觀上,可以結合潮汕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加入更多自然的元素,使得品茶環境更加優美,這樣茶客也能在品茶的同時尋找到更多的樂趣。另外,潮汕音樂也是地方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部分,茶館可以播放潮汕音樂甚至增加潮劇表演,凸顯出潮汕文化的魅力。
總而言之,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都是世界茶文化中濃墨重彩、且有各自獨特魅力的一筆,兩種茶文化都有其美妙之處,其中包含的思想內涵都是來自不同思考角度的感悟。若兩種茶文化能夠融會貫通,取其所長,那必定能夠提升品茶者的體驗,使更多的人體驗到茶的樂趣與智慧,改善人際關系,使人在世間的浮華中仍能保持平和安靜的心,從而讓兩者煥發出新的活力,推動兩種茶文化的交融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