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
(廣州華商學院,廣東 廣州511300)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報告指出了高等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2012年,教育部相關文件也指出創業教育應當納入高校教學改革方案、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評估指標。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要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2018年國家教育部又出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旨在全面加速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進程,全面提升校園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水平,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當代是信息碎片化時代,更加需要核心信息的整合共享,創新創業信息平臺作為一項驅動,既可以抓住高校學生會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各大高校之間設計人才和資源的整合,又可以間接引導當代審美趨勢下設計產品的市場化走向。
全面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于設計學院而言,雙創人才的培養能更好地讓畢業生與社會接軌,然而縱觀中國高校大學生創業者的素質構成與人才的輸出量、就業率及某校創意與設計學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設計類大學生創業者對國家和地方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各類創新創業項目與競賽、投資基金與孵化器、如何尋找創業導師資源等不是特別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這些因素間接導致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稍顯不足,創業失敗率也由此上升。因而完善以學院為基礎的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機制,開設大學生所需要的創新創業類課程,有利于定向提升大學生某方面的雙創能力,切實地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幫助教師提高傳道授業效率和效果,乃至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實踐平臺搭建、競賽、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與評價體系提供一些參考。同時,創意與設計學院云設計平臺發揮了互聯網+融媒體的作用,在整合創新設計素材的同時,更加專注于設計師圈子的搭建,是未來設計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高校創新創業熱潮已經興起,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重要群體,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助力,國內外學者基于此撰寫了一系列有關大學生的雙創能力培養的文獻。
國內學者李秀娟在2007年提出了構建“兩平臺、三層次”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組織豐富多彩的多樣化教育教學活動。2013年史寶中、袁俊茹和張雅妹共同提出建立以高等學校項目實施機制、師資隊伍建設和業績考核評價為基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項目及相關人才培養方案。2017年高金朋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研究——以許昌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為例》一文中指出,人才培養方案中需要注重實踐教學課時的安排,從而間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儲備相關產品設計人才。2021年張洋以湖北經濟學院設計專業為例提出“一制三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并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大學生“設計+管理+營銷”三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且構建了藝術類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體系。同年,吳梅英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中也提出以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要素為基礎,從雙創環境、師資力量、課程結構、校企合作和考試方法等五方面重構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國外學者文獻中也曾表明,大學生向導師學習專業或學科知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科研方法、學習方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例如,文菲爾德委員會認為大學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接受科研方法的培訓。除此之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方面較為完善,為大學生累計提供70多門創新創業類課程,在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和以賽促訓方面也是首開先河地創建了創業者俱樂部和全球創意挑戰賽,力求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創新創業精神。斯坦福大學在創新創業制度完善力度和為師生提供的創業扶持力度也是與日俱增,而且十分注重產學研合作,目前累計協助教師和學生創辦1 200多家企業。哈佛大學則在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上融合了各學院專業特色,注重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并為大學生構建了多元體驗的學習平臺,推崇科研項目導師制,鼓勵教師引領學生創業。
綜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獻和目前已有的培養模式而言,雖然中國大學生人才培養計劃中已經開始完善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設置,但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從單一維度或多維度進行分析和探討,很少有研究者將成功案例與高等教育培養方式相結合,因而對大學生雙創能力評價標準、過程要素,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實證分析與探討,提出以學院為分支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與專業評估系統的共同構建研究較少。
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時之間迎來了國內青年群體的創業高潮;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列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之一,同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鼓勵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2017年,國家發改委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提出“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當代,科技創新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人才作為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其雙創能力的培養成為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各高校依據自身辦校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本校課程體系,助力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建立以學校實踐訓練基地為主,師資保障、激勵機制為輔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有利于推進各大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室的發展;再結合“互聯網+”大賽、當地創業扶持政策和藝術與科技的不斷融合,可以有效地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及設計流程的優化升級。
目前網絡平臺提供編輯和開發這兩種模式,二者可以選擇其一。編輯模式擁有配套的模版,可以滿足基本功能的設計和設置,而開發模式需要撰寫相關代碼,但后期可以對數據進行存儲和應用,同時能與其他系統平臺的數據交互和程序共享。目前,如果需要建立創意與設計學院長效機制,整合全國設計類創新創業資源,那么需要在支持文字、圖片、音樂、語音、鏈接、視頻等格式的平臺系統中,塑造業內設計師模型,并將行業的知名設計師進行用戶畫像和品牌輸出,力求實現各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與共享,從而依據公式輸出帶有本學院各系各專業特色品牌,進而依據公式輸出相應的品牌價值。式(1)中:At為品牌的營銷利潤;t為收益期;i為貼現率。

編程語言:Java和Python兩種語言目前已發展成為開源、免費的基本編程語言。這兩種編程語言專注于編程對象和思維方法上的創新輸出,因而設計專業學生掌握其基本語法和類型難度不是太大,特別是Python提供的大量函數轉換庫和模版庫,便于學生高效地開發各種應用程序,并能實現各平臺之間的安全轉換。以Java為例,在完成云設計平臺的設計師畫像階段,它有很多現成的繪畫語法可以自主繪制一系列卡通人物形象,也可以用配套的圖像識別程序輸出相關卡通人物形象,比如用Draw可以創建一個指定圖像上繪圖的對象,用Arc和Chord繪制弧線,即人物的頭部、身體和眼睛。在給定區域xy內,在開始和結束角度之間繪制一條弧或圓的一部分,再用options選項中outline設置弧輪廓的顏色,Fill設置圓內的顏色,此方法還可以完成圓內畫弦,同理也可以選用Ellipse繪制橢圓形的眼睛。用Line繪制頭發和服飾上的線段,在變量xy列表所表示的坐標之間畫線,坐標列表可以是任何包含2元組[(x,y),…]或者數字[x,y,…]的序列對象,同樣用options選項的Fill給定線的顏色;width給定線的寬度。甚至還可以用Rectangle繪制矩形的眼睛或者服飾花紋,用bitmap繪制位圖圖像,用Text在給定位置繪制多個字符。除此之外,Python中的Matplotlib 2D&3D繪圖庫包含一整套和MATLAB相似的命令API,可以將數據轉化為可視化圖表,也可以用程序完成交互式地進行繪圖。Tkinter模塊可以建立一些簡單的GUI(圖形用戶界面),可以運用在設計學院平臺的界面設計與制作中。
常用系統:安卓和蘋果系統是目前常用的兩款系統,蘋果系統定位中高端客戶群體,安卓系統則以中低端為主打。其中IOS系統的流暢度和安全度較高,Android系統兼容性較高,為了確保后期適用群體的數量達到目標數值,創意與設計學院的云平臺建設可以采用雙系統去構建基本模型。
在硬、軟件資源方面,人工智能工作室擁有高配置電腦設備及攝影設備為該平臺系統提供唯一的服務器,對外開放并指定域名,其他配件也符合配套服務器的使用要求。對于該平臺網站空間足夠存儲系統程序,并且該平臺輸出的是雙域系統上,提升了因用戶身份多樣化而帶來的信息泄漏,保證了個人信息和業界信息在網絡相對安全環境下進行資源的共享。
在人力資源方面,該團隊由創意與設計學院各系學生聯合部分校外企業技術人員組成。到目前為止,該團隊部分成員于2017—2019年已完成類似項目“武漢理工大學自主創新研究基金項目——研究生雙創能力的培養機制創新與平臺構建研究”,并初步建立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模式——Double微信第三方平臺建設;2020年本院部分學生團隊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兩組獲校級優秀團隊項目,其余團隊學生的相關成果也正在進一步量化當中;2021年該學生團隊參加第十二屆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和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組獲優秀獎,一組獲校賽銅獎;同年該團隊申報并立項了3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項目,其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系學生組長帶隊的融媒體時代企業IP形象設計系統項目和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組長帶隊的云設計新范式項目擬入選省級,產品設計系學生組長帶隊的手機殼“文創+盲盒+社交”一體化創新營銷模式項目和環境藝術設計系學生組長帶隊的領閱均已入選校級孵化項目,目前項目成員獲得相關獎項18項,其他相關成果也正在進一步量化。與此同時,相關企業中精通PHP和微信平臺開發軟件的技術人員也在提供技術上的協助,部分業界人士作為會員合伙人為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資金支持。
本文在文獻研究和國內相關培養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調查和可行性分析,確定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關鍵影響因素和相關變量,并依據調研數據顯示,提出建立融“雙創高校+雙創企業+雙創項目”三位一體的校內外共建型雙創人才的培養新模式,并給出合適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用戶畫像和界面設計方法,著力為第三方平臺制定整體的視覺風格,且運用現有的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平臺,結合前程無憂的“桃花島團隊聯盟”微信平臺模式,打造創意與設計學院線上學生創業團隊和業界相關創新創業設計師團隊,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育和信息管理在“雙向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品牌效應。它所建立的網絡設計新范式,結合了手動設計網絡和神經網絡搜索(NAS)的優點,既能描述一些簡單網絡的一般設計原則,并在各種設置中泛化,又能利用半自動過程,來找到易于理解、構建和泛化的簡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