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菲菲
(陸軍裝甲兵學院教研保障中心編輯部 北京 100072)
軍隊院校科技期刊是由軍校主辦或承辦的學術理論刊物,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國防建設、學術交流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抓好編輯隊伍建設,打造學者型編輯人才隊伍[2],是提高軍隊院校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根本保證。因此,應加強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服務意識。
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人才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反映了編輯的職業道德修養,關系到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辦刊水平能否提升、論文學術質量能否提高以及對作者是否尊重。軍隊院校科技期刊在編輯隊伍建設和服務意識上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①軍校辦刊體制對科技期刊編輯的束縛。軍隊院校的科技期刊不僅要遵循軍隊的辦刊策略、整體規劃、評價機制,還要接受地方期刊管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辦刊宗旨主要反映在本校的教學、科研成果以及開展軍內學術交流情況,與地方科研院所的學術交流力度不夠。在這種體制下,軍校科技期刊的經費由主辦軍隊院校劃撥,人員編制由軍隊統一規定,稿件主要由所在軍校內部的師生提供,而編輯的選題策劃和組稿無嚴格的程序要求,考核和評價工作質量的標準主要在軍隊院校內部開展,作者、讀者的滿意程度與社會效益無人問津。這種沒有量化監督、沒有競爭與激勵的機制,滋生和助長了軍校科技期刊編輯的惰性,束縛著軍校科技期刊編輯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意識提升,并導致編校能力與國家統一標準不接軌及服務意識淡薄[3-4]。
②封閉辦刊模式對科技期刊編輯的限制。在辦刊體制的制約下,軍隊院校科技期刊長期面向軍隊內部,地方科研院所的作者和讀者很難及時有效地找到其投稿渠道,即使是軍內作者也常因網絡存在的壁壘而不能第一時間完成投稿,軍內發行的科技期刊,更是“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神龍見首不見尾”。此外,由于部分軍內發行科技期刊不進行學術不端檢測,且編輯參加地方組織的編校培訓較少,導致編輯惟我獨尊,服務意識薄弱。這種封閉的辦刊模式和自以為是的辦刊觀念,限制了軍外的優秀稿件,忽視甚至完全放棄了為軍隊內外進行學術交流的責任,因而嚴重地限制了軍校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發展和服務意識[3]。
加強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隊伍建設,應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參加編輯業務培訓、開展編輯業務學習交流、探索學術論文寫作方法指導方式等途徑開展,以使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對所負責的學科專業有所鉆研,從而逐步提高對稿件的評析能力和編輯加工能力。
編輯人員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學科專業素養和學術水平,加深對本單位學科建設及發展方向的理解,并積極參加相關專業學術報告會,深入科研一線,走訪科技人員,根據編輯工作之需多請教相關專業的專家等,以了解各學科發展動向、研究進展,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求實的工作作風開展選題策劃、組稿、約稿工作,以吸引一批優秀的學術論文,提高各欄目的選題質量,同時通過這些方式不斷豐富、更新編輯自身的專業知識。
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大都不是編輯出版專業出身,相關的編輯學專業知識匱乏。因此,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必須通過全國出版行業職業資格考試,做到“持證上崗”。編輯業務培訓對于提高編輯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非編輯出版專業的編輯人員來說,繼續教育至關重要。因此,編輯人員應完成每年72學時的編輯業務培訓,實時掌握編輯出版法律法規、新的標準和規范,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開展業務學習和交流是編輯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具體的實施方法為:
①組織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部成員到不同院校的科技期刊編輯部調研,學習軍內外相關領域的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部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經驗。
②通過組織相關編輯部和學報交流會進行學術研討,加強編輯同行之間的經驗分享,及時了解學術界的研究動態。
③邀請院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交流,并為院內教員、學員開展科技論文寫作方法指導培訓,有助于提升論文寫作質量及被引頻次。
④編輯部內部定期召開編校差錯分析會,就前期編校中出現的問題,逐人分析討論,找出原因,糾正編校錯誤,統一全刊標準,在有效保證期刊編校質量的同時,使編輯業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承擔編輯學科研課題的過程是編輯自身知識積累、知識結構優化、綜合素質提高的過程[5]。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參與論文寫作、著作出版的科研活動,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出版事業的發展需要。通過調研、學習相關領域優秀期刊的經驗,并依照出版行業規范以及軍隊院校科技期刊多年來自身形成的內部約定,組織編輯部人員召開“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方法分析會”,制定科技論文寫作教學方法教案,并與所在軍隊院校的教務部門溝通,為本單位教員、學員開展科技論文寫作方法指導培訓。
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的服務意識反映了編輯的職業道德修養,關系到對讀者的重視和對作者的尊重。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以對期刊負責、對論文負責、對作者負責,進而對學院人才培養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篇來稿。以論文為依托,在編輯過程中加強對作者的指導,樹立優質的服務形象。
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部應從制定和執行編輯部的各種制度考慮,本著為軍隊院校人才培養服務的思想,對期刊的整體質量進行把握。具體做法為:
①制定嚴密的保密審查制度。軍隊院校科技期刊大都刊載有關軍事裝備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稍不留意,就容易產生失密、泄密情況,制定并嚴格執行保密審查制度是對期刊負責的第一要務。編輯部可從建全保密制度、強化編輯保密意識,以及加強對作者的保密知識宣傳等方式,嚴防失密、泄密發生。
②實行全面的學術不端檢測。近年來,學術界的造假丑聞不絕于耳,抄襲與一稿多投現象增多。這反映了整個學術界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部應采取多種措施進行防范,如:讓作者和負責導師簽署“版權協議書”,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此類事件;經多個互聯網數據庫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全軍的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進行全方位查詢,可從技術層面上杜絕類似情況。
③嚴格控制稿件處理時間。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稿件處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嚴格控制每個環節的處理時間。可以利用在線稿件處理系統,實現作者投稿、專家審稿、編輯處理稿件的網絡在線處理功能,方便作者、審稿專家與編輯之間的聯系溝通,進而使發稿周期短、稿件處理速度快成為軍校科技期刊的一大特色,便于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稿件,提高軍校科技期刊自身聲譽和影響力,增強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發展的內在動力[3]。
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編輯對論文負責體現在:熟練掌握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以引導作者重視和糾正不科學、不合理的使用習慣,使論文盡量做到編排統一和規范,提高論文編輯的貢獻率,且有助于提升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整體質量。具體做法為:
①文章結構。首先,要根據論文各部分(如題名、摘要、關鍵詞、結論、參考文獻等)的撰寫要求,評析是否需要刪減或更改,并提出具體可實施的修改意見。然后,編輯讀通、讀懂論文,著眼全篇把握寫作脈絡、理順邏輯關系,引導理論探討深入,突出創新點。
②內容質量。軍隊院校科技期刊屬于軍隊出版性刊物,編輯首先要對論文內容的政治性進行把關,防止出現不正當的言論。此外,要對論文的邏輯性、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等進行判斷,在編輯加工時注意作者是否已將事實弄清楚,是否在弄清楚事實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做出符合規律的判斷,是否說理透徹,有無概念不清、判斷不當、推理不合邏輯、論據不足、論證無力之處等問題[6]。
③標準規范。軍隊院校科技期刊所刊載的論文涉及較多的科技名詞術語及專業詞匯、數字、單位符號及外文符號、物理量、圖、表等,編輯加工工作量大。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需正確理解相關概念,勤查工具書,對照最新標準、規范,準確使用術語、符號、數字,對論文予以恰到好處的修改,以提升論文學術價值。
優秀的稿件是學報生存的基礎,優秀的作者則是提高軍隊院校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人才資源。編輯的作者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和軍隊院校的形象。具體做法為:
①充分尊重作者的創作意圖。在編校過程中,既要做到盡全力完善稿件,也要做到尊重作者的創作意圖。要體諒作者的艱辛,珍惜作者對學報和編輯的信任,不能無視甚至刁難作者。
②高度重視優秀的作者資源。統計每年被引頻次較高的論文,并通知作者為“優先作者”,使其享受優先發表的權利等,以加大對優秀稿件的吸引力度。
③積極開展多樣化服務模式。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創建互聯網采編系統、訂閱微信公眾號、開通手機服務平臺APP、給往期作者郵箱發送最新一期目次與文章鏈接等方式,拓寬與作者交流的渠道。
④及時發放稿酬和寄送樣刊。在定稿后,第一時間與作者核對稿酬發放信息和郵寄地址,保證每期稿酬隨刊寄送,既可使作者感受到編輯部優良的工作作風,同時又給作者提供了查漏補缺的機會。
為充分發揮軍校科技期刊在人才培養中的功能作用,需要加強編輯隊伍建設和強化服務意識。加強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隊伍建設,應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參加編輯業務培訓、開展編輯業務學習交流、探索學術論文寫作方法指導等方法開展。軍隊院校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要樹立服務意識,從對期刊負責、對論文負責、對作者負責3個方面來強化服務意識,以論文為依托,在編輯過程中提高與作者溝通技巧及對作者的指導,從而樹立優質的服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