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甲,郝雪麗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社會和教育領域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教育教學工作可具體應用的對象,也是促進教育融合的重要內容。面對高校和幼兒園在構建合作共同體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以特色的茶文化為主要培訓內容,可降低教師身份上的差異,使他們更加主動的進行溝通,完成學術和教學上的討論,為更好地解決合作上的問題提供幫助,同時促進高校教師和幼兒園教師思想境界和道德素養的提升。
由于教育體制和文化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高校和幼兒園在合作中容易出現教育理念和文化上的意見不合。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學術和理論知識教學為中心,重視對全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研究。而幼兒園作為實施基礎教育的領地,大多數幼兒教師對其沒有過多的關注。將更多的教育重心放置到日常管理中,自身沒有能力和精力對教研工作作出貢獻,使自身的教育經驗得不到有效積累,教學的視野也存在嚴重的局限。這種理念和文化上的存在的理解偏差,會使二者在構建合作共同體的過程中,高校以及幼兒園的教學輔導過于專業,教師傳授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幼兒園教師存在難以深度理解的問題。這種教學理念和文化上的阻礙,會使二者的溝通效率降低,教師之間難以形成合作的意識,無法進行教育層面的深度思考。而在教師培訓層面,高校教師實施的培訓內容集中在理論層面,具體的操作性不強。而幼兒園關注教學實踐的問題,這種培訓內容會使幼兒園出現抵制情緒,難以對高校教學理念和文化氛圍形成認同,無法構建和諧的共處關系。
人才培養活動和科研活動作為高校主要工作內容,社會中各類資源和教育理念的傾斜,使高校在教育領域中保持著明顯優勢,有著前沿的理論和教學經驗。而幼兒園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和日常保育工作,園內的教研和學術氛圍不濃厚,教師掌握的理論知識不全面,與高校向比較有著教學上的劣勢。這種差異導致二者在合作過程中,高校教師以高姿態進入到培訓活動中,對幼兒園教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幼兒教師只能被動的接受,無法對培訓內容展開交流和探討,容易在合作中形成上下級的關系,不但影響合作的質量,也阻礙傳統茶文化的融入。實質上,高校所實施的教育培訓工作,以教學理論的講解和示范為主,幼兒園老師獲得的收獲較少。這種缺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使高校教育教學的融入存在脫離現實情況的問題。二者難以形成相互認同的關系,造成在既不平等又缺少互動的情況下構建合作機制,所形成的合作育人效果達不到預期,違背二者構建共同體的初衷,也無法向幼兒教育領域中傳遞更多的茶文化理念,造成我國基礎教育難以實現蛻變,高等教育也不能積累更多的資源和教學新理念。
在茶文化下,積極融合茶文化元素,建立高校與幼兒園合作共同體,可通過以共同發展的愿景為基礎,在對教師價值、專業、職業素養、文化認知等教育方面,促使高校與幼兒園教師達成共識,以形成相同發展愿景與茶文化體系,促進雙方文化理念融合,確保合作共同體持續穩定運行。首先,在茶文化理念的融合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充分吸收高校專業理論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尋找高校茶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契合點,并在教學設計、研究意識、指導策略中增強創新。其次,高校教師也應將茶文化相關實踐教育,積極引進課堂教學環節,嚴格落實理論聯系實踐教育目標,并鼓勵幼兒園教師參與其中。比如,針對實踐性較強的高校茶文化教育課程,可由雙方教師共同承擔。通過聘請能力強、素質高、茶文化教育經驗豐富的幼兒園教師到高校課堂授課。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理論優勢,并結合幼兒園教師實踐經驗,進一步體現高校與幼兒園茶文化深度融合,有效保障合作共同體在茶文化下得以持續穩定運行。
在茶文化下搭建高校與幼兒園合作資源互補平臺,可通過融入茶文化元素,推動高校與幼兒園教育互補互助,相互促進,更高效的促進高校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首先,高校應依托茶文化資源互補平臺,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提供重要平臺。比如,通過定期在高校內部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實踐演練、案例分析、教研教改等豐富教學形式,將幼兒園教育課程、專業課程進行精簡與重組,由校內外高校教育工作者、教育專家、名師等為幼兒園提供專業化的茶文化教育方案,使之充分了解高校茶文化教育新理念和教學技能。其次,依托專業實踐共同體平臺,由幼兒園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茶文化教育元素。可通過鼓勵高校專業課教師定期到幼兒園內,參觀了解幼兒園茶文化教育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了解幼兒園一日的生活,并協同幼兒園教師組織和觀摩不同領域的茶文化教育教學活動。以此來豐富高校教師教學實踐經驗,提高其教學實踐能力,豐富自身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體系。此外,還需要以合作互助為基礎,增強高校與幼兒園雙方教師的科研互動,有利于雙方合作開展茶文化相關課題研究。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師可根據幼兒園茶文化課程與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確立科研課題,邀請幼兒園教師參與其中,雙方共同開展研究。通過合作研究課題取長補短,發揮各自教育優勢,以達到最佳的科研效果。
在茶文化下積極構建高效與幼兒園合作共同體,應注重結合茶文化元素強化師資培訓力度,加強教師對茶文化的學習與實踐,提高師資隊伍茶文化教育水平。并通過踐行與實際不斷推動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知識素養的提高和完善,成為高素質、高文化師資隊伍,為合作共同體的開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首先,應注重加強對茶文化的宣傳弘揚力度,借助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抖音、電視新聞、報紙等媒介,加強茶文化宣傳與弘揚力度,講解在高校與幼兒園合作共同體構建中,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價值、優勢與意義。并呼吁廣大教育工作者將強對茶文化元素的自覺學習和研究,以豐富自身茶文化知識體系,得到專業成長和發展。其次,應定期組織開展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學術座談會、學術比拼大賽、演講比賽等。鼓勵高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展開茶文化辯論,積極交流和溝通彼此意見、思想與建議,并從中汲取他人優秀教育經驗,以實現知識的個體性與公共性相統一。引導雙方在交流、實踐與反思中逐漸形成實踐性知識,提升實踐智慧,實現教育研究的實踐價值。此外,還應鼓勵高校教師深入幼兒園教學現場,感受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濃厚茶文化元素,并將高校教育中蘊含的茶文化元素代入幼兒園真實教育實踐中,加強對高校和幼兒園茶文化教育問題的研究,以此來促使其在不斷探索、研究與解決過程中,得到成長和發展,成為合作共同體需要的高文化專業師資隊伍。
總而言之,高校和幼兒園構建合作共同體作為全面優化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舉措,二者在踐行合作的過程中,由于二者教學理論和知識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造成合作中容易出現關系不平等、教學理念傳遞不到位、教學培訓效果不佳等問題,嚴重阻礙著合作的深入。為解決這類問題,以我國傳統茶文化為特色,借助文化來消解二者存在的矛盾,使教師之間有著可以溝通的話題,同時也保障教學培訓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幼兒園教師能夠在茶文化中了解更多職業必備的素養,并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凸顯二者構建合作共同體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