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連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廣西 崇左 532200)
文化自信是每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舞臺的必要支撐。每一個民族對自己產出的文化抱有充分的自信能夠為自身提供巨大的精神能量。文化本身就是民族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代表,而我國的文化自信的來源之一是歷經五千年而仍然耀眼的中華文明,是各個民族創造的各種文化的總和,在諸多領域如政治、歷史、文學、工藝、生活自然等都有著深刻影響。我國要建設文化自信需要先文化自覺,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哲學藝術和精神內涵,并結合當下時代特征深化改良并發展,使我國的中華傳統文化更具吸引力,在世界文化舞臺上更具現實競爭力,在未來的社會文化建設中更具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在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歷經上千年的傳承之后,在當今社會仍然生機勃勃,散發出耀眼的文化光輝,展現出了強大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發展的強強不息的生命力。茶文化內涵既包括生活實體,又在哲學理念上有著獨特的光芒。茶文化包含了多個角度,但又在不同的角度中能夠形成各自的文化體系,而在不同的體系中又能夠呈現出豐富的文化脈絡,體現了茶文化兼容并蓄和修身養性的文化特點。在歷史長河中,茶文化不斷與其他優秀文化吸收融合,展現了光彩奪目的文化內容,并使其具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未來的文化建設中,茶文化仍然能夠在文化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職業本科院校教育的重要一環,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是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教育目標的重要連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是否能夠培養出既能符合經濟產業發展需求,又符合社會和諧發展需求的人才。因此為了提升職業本科院校教育教學質量,需要研究當前我國職業本科院校發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方案”強調,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
目前我國各所職業本科院校的學生群體逐漸以2000年之后出生的學生生源為主。新一代的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較為活潑,而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呆板教育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對象的改變使得教育方式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調整,提高教育效率和質量,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成才。
職業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標應是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但在大部分的職業本科院校重視專業技術、動手能力培養,而輕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由于多數學校思政政治課堂較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育后的實踐性低下,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本科院校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調整職業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困難,首先是院校管理層對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薄弱,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是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不足等。
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具體文化入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有真實具體的文化實例作為教學內容。通過真實的文化實例,積極發揚茶文化茶德和茶人精神,提高人們的思想水平,增進友誼,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擴大國際茶文化交流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
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學習簡單的政治理論知識之外,還應當承擔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將職業本科院校作為茶文化的傳承地,使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素質。職業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符合時代的發展,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關注中華傳統文化中茶文化的培養與影響。將茶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道德品質和民族精神充分融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過程,使得學生的思想素養得到提升,優化職業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學生在接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茶文化的過程中能夠培養自己的獨立自主的精神和人格。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學生在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形成屬于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見識,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進行獨立思考和研究,勇敢尋找自己的價值和追逐自己的夢想。
茶文化中的修身養性與職業本科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契合。學生的身心健康是當代社會問題的重點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思想內涵,幫助學生從思想上就重視修身養性。無論是茶本身還是茶文化的文化內涵都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例如茶文化中的烹茶是一項需要緩慢速度的、追求質量的藝術,能夠使得身處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學生慢慢平定內心的浮躁,通過學習烹茶的技術和飲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逐漸形成內心平穩的健康心態。
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豐富踐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實踐。“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務。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系統解決“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積極將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協同教務處做好課程思政,有利于促進職業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改革。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他國家的茶文化的形成也形成了重要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茶文化理論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知識視野,另一方面是促使學生主動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茶文化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具體而言可以從院校課程建設出發,建立與傳統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相關的專業課程滿足學生深度學習的需求。除此之外以思想政治課程為背景,將茶文化作為文化教學信息內容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學生既能夠學習到茶文化的具體內涵,也能夠充分感受茶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對學生積極思想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雖然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合具備重要價值,但是并不能夠完全代替思想政治課程上主張的全部思想理念,因此除了教學課堂之外,應當豐富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的方式,例如在校內定期開設與茶文化相關的知識講座。在知識講座中,講師可以向教師和學生講解中華茶文化的歷史和發展,使得學習者從專業的角度了解學習中國茶文化。
另外還可以成立以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社團,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從古至今,種茶、制茶、泡茶、品茶都被認為需要高度技藝,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們能夠真實接觸到茶文化,加深學習印象。但無論是開展茶文化知識講座還是組織建設茶社團都應當主動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兩者相互滲透,加強學習效果和教育質量。
豐富優秀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創新的教學方式都需要優秀的教師作為教育執行者,因此優化職業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和茶文化相結合之外,還應當重視校內的教師隊伍建設,增強師資力量。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不僅重視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促進教師道德素質以及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茶文化,不僅是簡單的飲食文化過程,而且折射出上下五千年華夏民族的精神特質,若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則難以帶動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無論是茶文化的教學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強調將茶文化內涵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想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的文化自信建設要求職業本科院校使學生積極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實踐有利于學生豐富自身文化涵養,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而對于院校的教育工作而言,有利于創新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促進職業本科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