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菲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近些年來我國不斷與國際接軌,學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曾幾何時,我國莘莘學子選擇出國留學,但如今有很多國外學生選擇到我國留學。來華留學生和我國留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因此需要對適用于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適當改革和完善,才能使其適用于來華留學生。針對我國學生和來華留學生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不同,教育模式也會有所區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教育質量,能全方位展示中國形象。
我國是茶葉的起源國家,茶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和特點也在發生變化。茶文化本身具備時代性特點,會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而體現不同的價值功能。近些年來,我國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茶文化內容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通過茶文化擴大來華留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使來華留學生加強對茶文化核心價值的進一步了解與認知,從而使來華留學生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我國民族眾多,不同民族的飲茶習慣會有所不同,來華留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飲茶方式和飲茶習慣,也能感知華夏文明的包容性,增強對茶文化的進一步理解。
茶文化中包含歷史、經濟、人文等方面內容,后期流傳到多個國家后,演變成不同的茶文化。英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日本茶文化等都各有千秋,這也充分說明茶文化本身具備一定國際性。我國是茶文化的搖籃,通過強化對我國茶文化的了解,來華留學生也能感知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了解我國茶葉起源的久遠。不同時期的茶文化和茶特色不同,來華留學生感受中國的茶道、茶德,了解茶文化的精髓內容,有助于茶文化的傳播和發揚,也有助于民族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和教育一直在飛速發展,來華留學生數量越來越多。但目前很多學校對于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關注較少,這也導致針對來華留學生開展的思政教育相對隨意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我國特色的教育內容,能培養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針對我國學生展開。很多學校會忽略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部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來華留學生來講形同虛設。由于文化差異、地域差異,導致很多學校僅對來華留學生展開思想教育,而政治教育形同虛設,這也說明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的相對片面。世界各國都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和信念等方面的教育,這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最佳渠道。我國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能維護全人類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也應針對來華留學生展開,不能存在隨意化態度,這會有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性。
由于我國沒有對來華留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隨意化問題,雖然一些學校專門設立針對來華留學生的相關課程,但對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其存在形式化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偏多,這也導致其理解難度相對較大。積極引導來華留學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時,應啟發其自主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和意義,避免過度灌輸而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處于被動地位。我國學生從小接觸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也相對深入。而來華留學生的基礎和生活背景與我國學生不同,很多來華留學生不愿意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甚至對社會主義理論不屑一顧。來華留學生本身不會積極接觸思想政治教育,而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相對形式化,這也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高。
我國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堅持培養四有新人,培養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視和關注。教育部門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出臺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能強化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更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性展開。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對學生展開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教育等。因此,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也相對完善。但針對來華留學生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針對國內學生展開的思政教育相比,明顯相對落后。由于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獨立性,導致很多教育內容呈碎片化特征。教育內容的瑣碎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科學性不強,教師也無法通過思政教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碎片化不利于穩定來華留學生思想,也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
21世紀各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加強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向各個國家留學生展示我國的軟實力。以茶文化為例,茶文化中蘊含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集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于一身。通過茶文化引導來華留學生了解不同國家茶文化的不同,能使來華留學生強化對文化差異的深刻認知。針對來華留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是想幫助來華留學生正確認知中華文明,避免其因無知而誤解華夏文明。雖然我國歷史悠久,但部分來華留學生對我國的印象停留在鴉片戰爭以后,甚至部分來華留學生在留學前認為我國是愚昧和落后的。當來華留學生親自邁入這片熱土,能感受中華文明的活力,也能消除其對我國的誤解。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能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也能減少發達國家對我國的固有偏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來華留學生了解華夏文明,能幫助其感知傳統文化魅力,也能助力傳統茶文化的發揚和傳承,“講好中國故事”。學校必須具備戰略眼光,加強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
來華留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與我國學生不同,其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也會有所區別。我國無法僅靠理論宣傳使其認知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因此教育過程中還應增加一些共產主義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理論內容,并適當增加實踐教育比例,才能使其在實踐中感知思想政治魅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導來華留學生積極進行實踐,通過情景式教育、體驗式教育等引導來華留學生強化對燦爛華夏文明的認知。我國是茶文化的起源國家,茶文化經由我國流傳到諸多國家,通過茶文化使其感受華夏文明,能使其加強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進一步認知和認可,也能避免其對社會主義理論產生錯誤認知,形成錯誤理解。與此同時,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也應積極宣傳正能量內容,引導來華留學生從多角度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從而確保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提升,使來華留學生真正感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針對來華留學正式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為了同化他們,而是引導其正確認知華夏文明,避免其對我國存在較大偏見。
茶文化視角下,應積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率,優化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系統性和完善性。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幫助來華留學生端正思想,完善其知識結構,才能根據來華留學生發展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教師需要優化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并針對來華留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明確責任主體才能提升其系統性和科學性。來華留學生來自于不同國家,因此其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會有所區別,這就需要根據來華留學生發展需要分層式定制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因此,學校可積極完善線上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針對不同國家的外國留學生,適當完善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引導其全面了解紅色革命文化、傳統茶文化、優秀革命歷史等。強化了解能助力來華留學生增強對我國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優化奠定良好基礎。只有來華留學生真正對思想政治教育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接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了解華夏文明,提升文化認同感。提升思政教育的系統性,能確保思政教育展開時,充分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也能使來華留學生見證華夏文明的璀璨和光輝。
針對來華留學生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革新和完善,才能制定符合來華留學生特點的教育模式。不可否認,目前針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很多問題,但隨著傳統茶文化和優秀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更多來華留學生能深入感知華夏文明,真心認可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應學會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