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秀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品茶過程中人們可以體會到社會變遷、歷史發展、人文情懷,并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升道德文化水準、堅定理想信念。將茶文化中豐富寶貴的教育資源運用到高校實際思政教育過程中,可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充實思政教育內容,從而使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實現質的飛躍。
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內容貧乏,極大阻礙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而茶文化底蘊厚實、內涵豐富,對茶文化進行細致剖析,將其蘊含的思想精神填充到思政教育內容中,使二者在思政教育中相得益彰,合力發揮作用。高校思政教育舉足輕重,通過在其中融入茶文化,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歷史和文化的流動與發展,讓學生明確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思想、人文情懷,并引導學生從政治角度去思考茶文化的意義所在,領會茶文化精神內涵。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以茶育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同時還能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因此,高校思政的發展需要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實現茶文化中蘊含的寶貴資源、教育理念、精神內涵與現存思政教育內容的完美融合與有機統一,以此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質量。
高校將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能有效完善學生思想政治知識體系。茶文化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任何一個切入點都能挖掘到具有寶貴價值和教育意義的知識和思想,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政現有教育資源、教育內容中找到突破口,順利將茶文化輸入到思政教育知識框架的各個分支中,牢固契合,完善現有思政知識體系。茶具有樸素、淡泊的特質,品茶能提高學生的品位;了解與茶有關的典故,能提高學生素質;體會感悟茶文化,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總之,茶文化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有育人作用,茶文化之所以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正是因為其蘊含的思想精神能發揮其育人作用,并滲透到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將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完善當前思政知識體系,使茶文化的文化內涵充實思政教育內容,達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最大程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培育符合要求的人才。
茶文化在思想道德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它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心性、提高思想道德標準。品茶的過程正是親身體驗、切實感受茶文化內涵的過程,通過品茶,修身養性,這正是茶文化吸引人的地方。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水準。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凸顯茶文化當中淡泊名利、寧靜以致遠的特質,這些精神內涵與優秀特質,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思想覺悟,學會為人處世之道,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更好地面對挑戰。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都非常傳統單一,無法有效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來的。教師在課上講授茶文化相關知識是目前主要的思政教育方式,與之相關的實踐課程較少,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機會,這與思政教育的初衷相違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沒有考慮到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須知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教育作用。很多高校思政老師在授課時,只是機械講解書本內容,完全無法達到預計教學效果,只有對高校教師的思政教育模式進行改動與創新,才能夠真正發揮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從目前大多數高校情況分析來看,思政內容往往十分單調乏味,有關茶文化的內容同樣如此,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教師授課時,往往遵循傳統的授課模式,講解的內容也側重于大量專業術語的解釋,學生還未對此了解透徹,就要求學生機械背誦,教育內容往往處于浮空狀態,學生無法有效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隨著思政教育的不斷發展,茶文化顯得愈發重要,思政教師需舍棄以往單調的授課內容,將茶文化的精神內涵補充到思政教育中,使思政教育在茶文化的助力下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
關于如何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研究中,大多數人都還處于摸索狀態,導致思政教育的重心偏思想教育,缺少實踐體會。茶文化在很多高校教學內容里只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教師也只會簡單講解,無法貼合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來。很多老師對茶文化的研究也做得并不透徹,在思政教育中精確把握茶文化的能力不足,授課時無法生動有趣地將知識傳授給同學,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對茶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與運用,茶文化因此很難走進學生日常生活。茶文化同思政教學連接松散,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教學滯于表面,學生學習流于皮毛,導致茶文化與思政教育效果甚微。
總體來看,絕大多數高校目前采取的思政教育手段依舊十分傳統,這些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往往十分僵化。眾所周知,茶文化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質是與僵化背道而馳的,茶文化具有典型的文化性和趣味性,因此高?,F有的思政教育手段無法和茶文化很好的契合,只有創新思政教育模式,舍棄傳統、僵化的教育手段,才能將茶文化更好的融合到思政教育研究中。高校思政教育的普遍模式都是教師以單方面輸入的講解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這與大學生的個性恰恰相反,他們往往有很積極的探究性,乏味、單一的教育模式,會讓大學生失去學習的體驗感,使得思政教育徒勞無功。而理論與實踐只有互相結合才能創造出最大價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應該將理論知識同實際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講解茶文化后,也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具有茶文化內涵的實踐活動中,只有通過對文化底蘊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才能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茶純潔、質樸的特質,還能對學生的行為觀念形成有效規范。
以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底蘊,茶文化得以蓬勃的發展,因此茶文化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其所蘊含的精神是由文化內涵同禮儀結合而成。只有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思想體系之中,并且成為其思想支柱,才能促使學生體會并感悟到茶文化所蘊含的精神。校園文化通常是高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將茶文化有機融入到校園文化里,能有效推進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一方面,高校需要注重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可以通過設計、塑造等手段,依托物質環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茶文化,長期的環境熏陶,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形成高尚品質。高校還可以將茶文化所蘊含的思想精神內涵融入到校風校訓、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實踐活動中,只有重視以茶文化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才能有效發揮茶文化思政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思政教師需要時刻牢記將茶文化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教學和活動當中,將茶文化所蘊含的思想精神作為教學切入點,充分發揮其實際教育作用。
思政教育的意義本身就在育人,開展思政教育對于時代發展來說意義非凡,它能夠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規范學生行為、堅定理想信念,讓大學生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重任。茶文化同樣蘊含豐富精神內涵,具有極強的育人作用,兩者結合將會相得益彰。將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中,使大學生對茶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和了解,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和思想,讓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通過學習以形成健全的人生價值觀、良好的為人處世態度。在高校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豐富的哲理與思想內涵,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信。茶文化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將儒家的“仁”“和”“靜”等思想融入到自身的文化內涵當中,而這些思想精神恰好是高校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真正發揮思政育人作用,讓傳統文化能夠真正發揮出其教育精髓,幫助學生在思想境界的提升中強化自身能力的同時,又通過文化內涵、精神品質的養成,主動承擔起高校人才應該承擔的社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