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娟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山西 晉中 030600)
茶文化包含很多與茶有關的獨特文化內容,還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等思想教育內容,并且構成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對于整個中華民族都產生深遠影響。為了讓茶文化跟隨新媒體的發展形勢,提升發展水平,需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載體作用,以網絡新媒體環境和平臺為依托,推動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為其教育發展工作奠定基礎。
近年來,在互聯網技術全面發展與應用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和媒介發展方式發生很大改變,信息傳播所運用的載體變得更加多元化。特別是在智能終端等方面推動其信息的有效傳播和發展,讓信息傳播呈現出時代化與及時化的特征。同時,在信息傳播中,網絡新媒體的傳播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尤其是在文字、視頻、圖片等方面,不再受到約束,達到一種數字化傳播發展和融合的狀態,而且也是現階段很多信息傳遞活動開展的主要路徑。個體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成為信息和媒介傳播的主要主體,在接受和接觸信息中,通常依賴和借鑒網絡途徑來了解新聞知識和社會內容。在新媒體環境不斷影響的時代下,信息傳播活動的開展也不會受到時間方面的限制,在其空間等方面也得到拓展和優化。當然,在網絡新媒體傳播發展中,雖然能夠讓反應過程和溝通變得更加方便,但是信息傳播發展也會存在一些魚龍混雜的信息內容,給社會大眾的信息接收和學習帶來不利影響。為了正確了解網絡新媒體環境發展價值,推動時代的合理發展,需要在網絡新媒體環境發展的背景下,加強茶文化和思政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通過思政教育和茶文化資源合理優化網絡新媒體環境,達到教育和文化傳播工作共同開展的目的。
為了推動茶文化的合理發展,需要以多樣化的新媒體發展形式為契機,加強文化內涵和道德觀念的弘揚。在茶文化的發展中,可以借鑒思政教育這個教學載體,通過讓思政教育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與茶文化融合等形式,充分發揮電子文檔、視頻教育、語音對話等功能,推動茶文化知識的有效普及和發展。這種創新型的媒體傳播形態也能提升學生對于茶文化的學習興趣,還能達到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目的。此外,思政教育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出現教學體系固化的現象,學生對于思政學習的興趣相對低下。學校在教學手段和內容等方面過于僵硬,沒有達到思政教學和網絡新媒體環境與時俱進的發展目標。為了合理改善這種現象,應該讓茶文化作為教學的豐富資源和內容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這樣也能改善傳統思政教育形式以及發展體系,推動和促進茶文化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并且在網絡新媒體發展的視角下,不僅給茶文化和思政教學之間的結合帶來新的機遇,還能推動其教學體系的形成和構建,讓教學和茶文化的發展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文化、經濟、科技實現融合發展。但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所以也不可能存在兩個國家完全相同的文化、經濟、科技背景。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文化,在文化交融發展的過程中,也意味著個性化色彩會消失。正如當前我國茶文化發展一樣,受西方不同文化侵蝕的影響,我國傳統文化思想和茶文化日漸衰微,一些儒家的孔孟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等理念也呈現出發展效果逐漸低下的問題。西方腐朽文化的不斷沖擊,甚至連傳統的自強不息等道德思想也在不斷受到影響。現代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受到網絡新媒體負面文化的影響和沖擊,導致學生對傳統茶文化的道德觀和價值精神缺乏認同感。為了合理消除網絡新媒體負面影響,需要提升對茶文化傳播和發展的力度。還要在思政教學當中,通過與儒家和道家思想理念、茶文化之間結合等形式,避免出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丟失或者消失的問題。茶文化與思政教學在結合中,會以網絡新媒體平臺、技術為主要手段,對優秀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價值進行宣傳。讓中國傳統優秀思想文化和茶文化占領網絡新媒體環境的高地,使其現代學生或者個人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媒介素養,避免出現不利于國家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錯誤價值觀念。
學校思政教育要想運用網絡新媒體向現代學生傳播茶文化,實現教育融合發展,需要構建專業化的新媒體平臺,在組建運營團隊的基礎上,讓茶文化和思政教學之間結合。還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新媒體運營和教育的發展工作。在選擇新媒體運營團隊人員時,不僅需要團隊人員具有互聯網信息技術精通和使用能力,還要充分的了解茶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最主要的是能夠通過網絡新媒體環境傳播茶文化和思想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專業化的新媒體平臺構建中,學校可以運用目前比較流行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構建自己的新媒體平臺,然后引導學生關注學校發生的各種事件和動態,還要在新媒體平臺中傳遞茶文化和思想教育理念,運用網絡化的教育形式來推動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結合。茶文化中的一些典故、歷史事件可以對學生正確價值取向和觀念進行培養。所以,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積極對其中的典故或者文化精髓進行挖掘,并且采用讓思政教育和各種歷史故事、典故之間結合等形式,制作成學生感興趣的網絡視頻。要求學生通過視頻分享、評論、討論等形式,提升學習效果,間接地推動學生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另外,在專業化的新媒體平臺構建中,學校需要對網絡新媒體環境進行有效的凈化,及時篩選和甄別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思想和教育內容,合理將茶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思想觀念融入到平臺中,使其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網絡新媒體平臺的發展中,每個人都能進行交流和表達,還會設計自己的網絡視頻。而且在新媒體平臺中一些名人所發出的聲音更容易被模仿和跟隨,加上部分學生缺乏對網絡內容的鑒別能力,所以在新媒體平臺中也會盲目的模仿和跟隨,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面對這種情況,高校需要因勢利導,采用運用校園明星對傳統茶文化和思政教育正能量進行新媒體平臺傳播等形式,吸引更多學生了解和熱愛茶文化,還能幫助學生在文化傳播中形成積極樂觀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幫助其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教育目標。在發展新媒體育人影響力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可以通過學校的官方網站,對茶文化和知識內容進行傳播,調動學生參與平臺學習的主動性。新媒體環境下的很多思政教育知識和茶文化內容可以被制作成視頻和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素材,學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茶文化視頻內容或者思政教育知識的學習,不斷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學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來說,利用網絡新媒體讓思政內容和茶文化結合,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新的教學平臺。還能轉變過去說教強調式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目前還存在茶文化與思政內容整合力度不足的情況,也沒有充分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構建茶文化思政教育新的語言體系。所以,為了解決相關問題,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靈活運用目前流行的網絡語言和表現手法整合茶文化與思政內容,還可以結合趣味性的教學視頻,推動茶文化的弘揚和宣傳,這樣也能更好地被大學生所接受,提升其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茶文化中的歷史文化知識和道德精神,能夠豐富思政教育資源,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對茶文化中的各種各樣精神、文化進行挖掘,并且采用整合教學資源、教學素材,然后分享到網絡平臺的形式,提升茶文化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網絡新媒體發展中,信息技術為其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還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新媒體中的微信、QQ、微博、貼吧等平臺得到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和學生參與到社交軟件的應用和學習中。互聯網作為一個開放共享的平臺,能夠幫助任何人隨時隨地的了解和掌握相關信息內容。同時,為了提升茶文化的傳播效果,需要在網絡新媒體環境發展下,讓茶文化和思政教學融合,這樣也能達到思想和文化教育之間協調發展的目的,優化其網絡新媒體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