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彪
(山西省公路局忻州分局,山西 忻州 034000)
道路橋梁病害以裂縫最為常見,裂縫的產生原因包括水化熱的影響及支架下沉影響。在20 ℃的環境溫度條件下,熱源中心,也就是后澆筑部分的橋墩和蓋梁,其核心溫度為35 ℃,可見,核心混凝土的實際溫升可以達到15 ℃。由于受到水泥水化熱的持續作用和影響,在蓋梁當中會產生很大拉應力,這一應力主要集中于蓋梁中部與和上部想靠近的部位。當越靠近蓋梁的核心部位時,由水化熱引起的Z向拉應力不斷增大。最大拉應力產生于蓋梁和Y形墩之間的結合處,可以達到4.93 MPa,雖然超過了混凝土在Y向的初凝強度,但主要由配置在這一部位的鋼筋網片來承擔,所以在表面通常不會產生裂縫;而Y形墩和蓋梁相結合的部位向蓋梁內延伸處的應力可以達到3.70 MPa,這說明在這一部位將極有可能產生水平橫橋向的裂縫。為了對Z向裂縫是否會產生進行分析,需對水平橫橋向的正應力進行計算。蓋梁在橫橋向上的正應力相對較大,特別是蓋梁中部和靠近上部的表面應力,可以達到更大,且分布十分復雜,應力的數值處在2.53~3.30 MPa范圍內,已經超出了混凝土自身初凝強度,這說明有很大的可能會在蓋梁當中產生豎向裂縫。如果混凝土中的主拉應力大于混凝土自身強度,則會使混凝土開裂,如圖1所示。在圖1中,主應力最大處集中于C區與D區。其中,C區為淡黃色,這一區域中的應力在2.9~3.2 MPa范圍內,超出混凝土自身初凝強度,除外表面以外,這一部位無鋼筋布置,受水泥水化熱作用后將很有可能產生裂縫。盡管D區的應力可以達到最大,但這一區域處在布置了很多鋼筋的表面,所以水化熱并不容易引起開裂,開裂現象產生的可能性較小。

圖1 第一主應力
由于受到混凝土自身重量和施工荷載等因素的持續影響,模板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沉降現象。如果支架沉降滿足線性分布,則在蓋梁端施加豎向的強迫位移,其位移量為10 mm,則各節點的實際位移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由支架下沉引起的整體位移
受支架下沉持續作用和影響,橫橋向的正應力與第一主應力都產生與蓋梁頂部,當支架下沉10 mm時,橫橋向的最大正應力為4.89 MPa。可見,如果支架的下沉較大,則會在這一部位產生豎向裂縫。根據分析可知,如果支架只下沉了1 mm,則橫橋向上的最大正應力將降低至0.49 MPa,基于此,單個因素不足以產生裂縫。
水化熱與支架下沉兩種工況條件下蓋梁和Y形墩應力值如表1所示。

表1 水化熱與支架下沉兩種工況條件下
對于C40混凝土,其抗拉強度的標準值為2.40 MPa,可見,受水化熱與支架下沉因素的影響,都有可能導致蓋梁產生裂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受水化熱作用和影響,蓋梁除了可能產生水平橫橋向的裂縫,也有可能產生豎向裂縫;受支架下沉因素的影響,蓋梁上部可能產生貫穿至Y形墩墩頂處的豎向裂縫;在產生可能性方面,水化熱是導致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利用壓縮空氣對每個孔眼進行吹掃,防止孔眼被灰渣阻塞,然后沿裂縫的走向按照從上到下的方向對裂縫兩側進行處理,清除灰塵、浮渣與松散部位,然后將構件的表層整平,將突出的地方鑿除,再用蘸取丙酮的棉布進行擦洗,清除裂縫及其周圍附著的油污,在清洗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施裂縫堵塞,對之后的施工造成影響。
在裂縫延伸方向上進行灌膠嘴的騎縫設置,在其中一個灌膠嘴進行灌膠的過程中,其他灌膠嘴可充當排氣嘴。所有灌膠嘴都必須固定于預定位置,灌膠嘴就位后,需在其四周和外表面使用厚度為5 mm左右的結構膠進行密封與粘貼。
封縫隙的主要目的是使裂縫變成一個完全封閉的空腔體,封縫一般需要根據其大小,并結合灌膠的基本要求實施。對于細小的裂縫,可使用環氧膠泥或者是環氧樹脂漿液貼脫脂玻璃絲布直接進行封閉。當檢查發現滲漏時,應使用水泥與水玻璃進行封堵。實際的封縫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后續的灌膠處理質量,所以必須引起重視,并認真操作。
為了使封閉完成后形成的空腔有良好承受能力,需要在封縫完成后對其密封效果進行檢查。檢查方法為:在封縫是使用的砂漿或膠泥達到固化以后,在裂縫的表面均勻涂抹一層皂液,然后通過灌膠嘴向空腔內連續通入壓縮氣體,如果裂縫表面的皂液沒有產生氣泡,則說明封縫合格,可開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否則要進行修補。
灌膠開始前,連接好管路并將灌膠嘴閥門開啟,然后用壓縮氣體進行二次吹掃,并對灌膠所用設備實施檢查,經試運轉確認合格后方可開始正式灌膠。對于灌膠的方法,需要以裂縫所在位置和大小為依據確定,一般分為單孔灌漿與分區群孔灌膠。對每條裂縫進行的灌膠,都必須從其中一端開始,直到另外一端。灌膠壓力一般采用0.2~0.4 MPa,開始灌膠時,壓力不能太大,之后逐漸升高,注意不可突然加壓。在達到要求的規格后,仍要保持穩定,使灌膠質量達到預期要求。
對于水平方向的裂縫,應按照從較低的一端從較高的一端盡心灌膠;對于豎向腹板上的裂縫,應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灌膠。在其中一端開始灌膠之后,當另外一端排出和灌膠端濃度相同的膠液后,方可停止灌膠,但要保持壓力,對灌膠嘴進行封堵。
對于貫通裂縫,若單面灌膠開始后另外一端表面沒有冒出膠液,則需要在另外一端再進行一次灌膠。而對于沒有貫通的裂縫,在鄰近的灌膠嘴開始噴漿后方可。
灌膠完成的標準為停止吸漿,吸漿率不超過0.1 L/min,此時繼續灌注一段時間后方可停止。在灌膠完成且經檢查確認合格后,盡快拆除灌膠管路,并對其進行沖洗,防止時間太長導致管路中的膠液凝固,影響下次正常使用。
在裂縫中灌入的膠液達到初凝后,將灌膠嘴拆除,并利用固化速度較快的膠液對灌膠嘴部位進行抹平。
灌膠結束并封口完成后開始質量檢驗,檢驗方法為通入壓縮空氣(其壓力按照灌膠時采用的壓力的70%~80%),必要時也可采用鉆芯取樣的方法檢驗。若檢驗中發現曲線,應立即予以補救。
綜上所述,道路橋梁經過長時間的使用,難免產生一些病害,輕則影響道路橋梁整體外觀,給人以不安全的感覺,嚴重時將影響到行車安全。以上就裂縫這一道路橋梁最為常見的病害類型,對其產生原因及處治方法進行分析,旨在為實際的養護工作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