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全國9000多萬共產黨員里,只有29人獲此殊榮。其中有一個熟悉又意外的名字: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天野。
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之初的第一批骨干演員,這位如今已94歲高齡的老前輩,奉獻過太多經典角色。而最令人意外的是,直到獲得“七一勛章”,他的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才終于被揭曉。原來,藍天野還曾是一名出色的中共地下黨員。
“組織上讓(我)干什么就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一句話,隱姓埋名幾十年,他的人生,比他演過的戲劇還要傳奇。
1927年5月,河北饒陽一個王姓家庭里,有一個小孩出生了。祖父為他起名王潤森,這是藍天野的原名。
他剛滿月不久,全家人遷居北平。在北平的胡同里,藍天野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白天跟著母親去聽京劇,晚上祖父給他講傳統故事,偶爾還去逛廟會看民間表演。這激發了藍天野對藝術的喜愛,尤其是繪畫。
可惜好景不長,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剛滿10歲的藍天野,目睹了北平淪陷。接連兩個月里,藍天野的祖父母和父親先后去世,只剩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
家破人亡的絕境中,藍天野沒有放棄對知識和藝術的追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美術教育學府,由徐悲鴻擔任校長。
當時,學校里有很多進步青年學生,為排遣北平淪陷的苦悶和壓抑,開始排練愛國話劇。受好友影響,藍天野也加入其中。但此時的他沒有想到,這會成為他扭轉自己人生軌跡的齒輪。
1945年年初,離家6年、音信全無的藍天野的三姐石梅突然重返家中。原來,她的“消失”是因為受到先進革命思潮的影響,在抗戰爆發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抗日根據地從事革命宣傳工作。她這次回到北平,是接受黨組織派遣。
看著三姐每天組裝短波收音機,記錄軍區消息,18歲的藍天野也按捺不住為國效力的心。他追隨姐姐的步伐,開始參加革命工作,成為一名地下黨交通員。
他一邊協助姐姐把消息文字刻成蠟版逐頁油印,交給地下黨員分發,一邊騎著自行車,冒著生命危險將“西山”解放區需要的文件、物資,來回轉送。這是非常危險的工作。日后回憶起這件事,他卻說,當時完全沒有多想,只想為黨盡自己的一點力量。
光榮入黨那天,條件受限,沒有儀式,也沒有宣誓,但藍天野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個日子——1945年9月23日。他說:“就像人會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
入黨后不久,組織看中藍天野有話劇表演經歷,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轉行演戲。當時,北平各個學校都有學生劇團,劇團成員基本都是愛國學生運動的領軍人。
藍天野放棄自己的美術學業,加入地下黨成立的北平劇聯黨支部,一邊配合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民主運動,一邊參加劇團演出,發展黨員。他全身心撲在戲劇工作上,壯大了北平地下黨在文藝戰線的力量。
但是,帶有進步思想的劇社活動,很快地引來國民黨的注意和懷疑。局勢危急,北平劇聯的骨干成員要立即隱蔽轉移。但此時,藍天野卻不能離開,他被組織進一步交付了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進入國民黨軍中的演劇二隊。
演劇二隊表面受國民黨調派,實則受共產黨領導,隊員全是青年共產黨員。公開身份為“國民黨少校”的藍天野,要繼續為這些地下黨工作者承擔掩護任務。這時,他年僅19歲。
1948年,局勢愈發緊張,國民黨加緊搜查力量,演劇二隊的個別成員也被納入重點監視對象。危急時刻,黨組織秘密制定計劃,讓劇團成員撤回解放區。不料,國民黨更快一步,封鎖大學進行大搜捕,并連續三天在報紙上公布抓捕的“黑名單”。
為了全面控制演劇二隊的動向,國民黨委派了一個新隊長上任,計劃揪出隊中“內鬼”。千鈞一發之際,藍天野保持鎮定,并想出了應對方案。
中秋節前夕,他帶頭領著團員,為新隊長舉行了“接風”儀式。觥籌交錯間,藍天野向隊長提出,新官上任要籠絡人心,不如讓劇團隊員中秋輪流放假3天。隊長采納了建議,怎料一夜過去,整個演劇二隊竟然憑空消失了。
原來,在藍天野的掩護下,演劇二隊兵分多路,3天后全部成功撤退到滄州解放區。為了不連累其他戰線的戰友親人,也為了安全,組織要求他們立馬改名,重設身份。從此,王潤森徹底在人間消失,日后世人只識得藍天野。
當藍天野再次跟隨部隊回到北平時,這座他從小長大的城市,也和他一樣改名了——北京。開國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凝望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藍天野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此時,藍天野的任務仍未結束。“少校”的頭銜不復存在,他仍是一名演員,轉身投入開國大典的慶祝文藝晚會演出中。
新中國成立后,話劇成為文藝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立,簡稱“北京人藝”,藍天野等人成為第一批骨干演員,這個地方也成了他全新藝術生命的起點。
“北京人藝”堅持藝術要逼真動人,就必須注重生活積累,所以建院之初并沒有馬上排戲,而是要求全院專業人員,下廠下鄉,為期半年,體驗不同生活。先體驗,后排戲,也成了藍天野貫徹一生的“演戲秘訣”。
后來,老舍的話劇《茶館》被搬上舞臺,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分配到了藍天野頭上——秦二爺。這個角色前后反差很大,不好演。藍天野特地去找了一位商人,認真觀察他的經歷和生活,又和同事們一起挖掘了解老北京人的體態動作,成功地在舞臺上把秦仲義這個人物演繹得淋漓盡致。除了演劇,他還導劇,并一手挖掘培養了濮存昕、宋丹丹等一批骨干演員。
1987年,藍天野從“北京人藝”退休,因為擁有扎實豐富的演戲、導戲經歷,他進入演藝圈,拍了《封神榜》《渴望》等多部影視劇。
不演戲時,藍天野也沒有閑著。他游歷高山大川,手執畫筆,潛心作畫;除了畫畫,還培養起各種興趣愛好,鑒賞奇石,學琴下棋,釣魚打球,讓晚年的自己仍能不斷在藝術上激發出更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他曾說:“一個人對生活有熱情,對生活有感情,對生活有興趣,才能搞創造。”
2011年,為慶祝建黨90周年,84歲的藍天野受“北京人藝”邀請,重返闊別19年的話劇舞臺,重排獻禮節目《家》。他說:“我是老黨員,只要組織需要,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排練中他不慎摔傷,手指骨折,第二天仍照常出現在現場,還主動安慰所有人說:“昨天對不起大家,讓你們受驚了。”
他認真并出色地完成了工作,88歲高齡還在排練現場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為演員示范。
把德行放在藝術之上,又把藝術當成使命,這便是藍天野。以戲愛國,以藝傳人。藍天野波瀾壯闊的一輩子,前半生是熱血,后半生是熱愛。
(摘自“國館”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