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特

高考放榜后,很多孩子問我,如果考上一個冷門專業,應該入學以后轉系,還是復讀?或者干脆“躺平”,什么都不做算了?
其實,冷門專業,未必不好就業。我在本科、研究生期間讀的就是偏冷門的歷史專業。我的同學,有當老師的,也有選擇其他行業的,我沒有看到誰過得很慘,甚至有很多人發展得還很不錯。所以,如果你考上“冷門”專業,首先要調研,確認它是否真的是“冷門”專業,還是你或家人不了解,想當然地認為它很“冷門”。退一步說,存在即合理,再冷門的專業,社會有需要,大學才會一直開設。再小眾的專業,在該領域登上金字塔尖的人也都過得不錯。
當你考上了冷門專業,到了大學,你可以先做個摸底調查,看看同專業的學長們,都找了什么樣的工作。以歷史專業為例,畢業生可以做學術研究,可以去中學做歷史老師,可以考文物局、宣傳部等單位的公務員,還可以去文博單位,如博物館、歷史景點等。此外,出版社、報社、網站等媒體也需要大量歷史學科背景的從業者。大公司需要文秘,對具體哪個專業往往沒有規定。我自己就先后在中學、報社、出版社工作過。
當你做完調查,可以判斷一下,你最想做的是哪種工作,把通向它的路還原一下。還以歷史專業為例,想做學術研究,通常要先取得博士學位,那就做好繼續深造的打算;想考公務員,就要提前研究怎么考試、面試;想去媒體工作,要鍛煉過硬的寫作能力。
對標職業,還原路線,同時,你還可以對標人。觀察一下本專業的師兄師姐,誰的工作最理想?你是不是想獲得他們的工作?列出他們得到理想工作時,擁有的軟硬件條件。硬件,包括成績單、實習經歷、所獲獎項、資格證書等;軟件,包括性格、某方面的特長、特殊資源等。再倒推,你能不能取得這些軟硬件,要用多久的時間?此時此刻,你能做什么?列個計劃,一項項完成。
看,對標職業,對標人物,還原路線,衡量差距,就是自動篩選的過程。你大可以去試,反正剛上大學,有的是時間去試錯。
當然,你也許真的不適合你考上的冷門專業,沒關系,轉行很常見,用同樣的方法:對標職業,對標人物,確定自己的新方向。研究自己該怎么走,總比一味抱怨強得多。
你的對標人物不要局限于目光所及的幾個人。我就有個習慣,每當我發現一個成功人士,和我一樣是歷史專業的,我就會研究他或她是如何轉行的,曾經的專業背景在轉行中起過什么作用等。每一次,我都很有收獲。
最后提醒大家,即便轉行,也要把本專業學好,否則連一張畢業證都沒有,就業會更難。
(離蕭天摘自《時代郵刊》2021年8月下半月刊,Bonnie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