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政治、經濟、科技、國防和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以“民族自豪、自信”為主題,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惠東中學2023屆高二(13)班 郭 燕
辛丑牛年7月1日,北京天安門,惠風和暢,一片熾熱的紅在蔚藍的蒼穹中翻涌。直升機、戰斗機分別組成“100”和“71”字樣掠過長空。百響禮炮之后,五星紅旗冉冉升起,10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開篇點面結合,描繪慶祝活動場景,字里行間洋溢著自豪、自信之情)
1921年7月,一艘紅船揚清波,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十幾個年輕人圍坐在一條船上,他們要讓眼前這個積貧羸弱的中國,徹底變個樣子!(以具象而生動的語言回顧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渡上稍顯突兀)
推翻三座大山,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抗美援朝勝利,三大改造完成,人造衛星升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敘述原子彈和氫彈爆炸,語言不夠簡潔,時間順序也欠妥)
許海峰奧運奪金,“銀河-Ⅲ”型計算機研制成功,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神舟”返回,加入世貿,舉辦奧運,蛟龍潛海,神五升空……中國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我們大踏步趕上了時代!(相較于其他段落,本段羅列案例偏多,有冗余之嫌)
墨子問道長空,港珠澳大橋通車,北斗導航開通,抗疫成績斐然,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中國人民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說:“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這份光榮來之不易,這份自豪來之不易,這份自信來之不易!
鴉片戰爭失敗后,有識之士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試圖重建民族自信。甲午慘敗后,民族信心危機更趨嚴重。辛亥年間,章太炎等人奔走呼號,“用國粹激動種性,增進愛國的熱腸”。日本侵華之后,“民族自信力”成了社會熱門話題。曾幾何時,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妄自菲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回顧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歷史,與當今中國人充滿自信形成對比)
在新時代,我們中國人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文化保守主義徹底復古的自信,也不是文化激進主義全盤西化的自信,而是基于強大綜合實力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為改變山區女童命運傾盡所有的公益校長張桂梅,建愛心廚房溫暖無數人的平凡夫婦熊庚香和萬佐成……如今的中國,平凡的人們辛勤耕耘,樂于奉獻,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作為青年人,我們更應該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做奔騰的后浪,昂首振山河!(以人民史觀呈現當下自豪、自信的中國,拓展了文章的廣度和深度)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初心不變,壯心不已。美哉,中華民族!壯哉,我的中國!(使用仿用手法,以短句收束全文,鏗鏘有力)
(聽名師+作家更多講解、看升格后作文請掃下方二維碼)
特邀名師劉艷軍,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惠州市首席教師。發表文學作品和教學論文約10萬字,散見于《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語文報》《羊城晚報》等。指導學生發表眾多文學作品。
問:主題作文如何擺脫乏味、千人一面?
答:核心就是兩個詞:場景、細節。要選取典型場景和案例,通過細節讓文章有畫面感。比如,本文開頭就從視覺、聽覺、觸覺等不同角度描繪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場景,畫面感極強。又如,敘述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取得的成就,像“人造衛星升空”“航母相繼下水”等,也極富畫面感。這就避免了單純議論可能導致的文章枯燥乏味的問題。
本期特邀午歌抒寫民族自豪與自信。午歌,作家、編劇、工程師,已出版《晚安,我親愛的人》《一生有你》《高效寫作課:先會讀,再會寫》等多部作品。
問:看到這個題目,您首先想到什么?
答:我首先想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正是中國的高速崛起。而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運強。豐厚堅實的中華文化底蘊,開放、包容、與時偕行、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特質,讓今天的中國能夠把握時代機遇,擔負歷史使命,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我想從文化根脈與思維方式入手,來談談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