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忠
老師或父母老是說,努力努力就會走到巔峰——才怪。如果這樣,那不是所有人都走上巔峰了嗎?沒有人開始不努力,后來不努力是因為努力沒有效果。
人生不是走斜坡,你持續(xù)走就可以走到巔峰;人生像走階梯,每一階有每一階的難點。學物理有物理的難點,學漫畫有漫畫的難點,你沒有克服難點,再怎么努力都是原地跳。
所以當你克服難點,你跳上去就不會下來了。就像你學會語文,即使你十年不講,碰到狀況就會講;就像學腳踏車,十年沒騎,碰到腳踏車,上去就可以上手一樣。
當然不是說不去努力,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點而已,是要會思考。我的結(jié)論就是人生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找尋你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把它做到極致,無論做什么,沒有不成功的。
(林冬冬摘自“一席演講”,Stacy圖)
文/劉擎
我們到處可以聽到各種貌似“率真”的宣言——“成為你自己”“做真實的自己”。諸如此類的口號一直在宣揚特立獨行的自主性,尤其肯定獨特個性的優(yōu)越性,并暗示這種獨特性只能從自我內(nèi)部獲得。
但是,這種價值主觀論可以成立嗎?只要我們發(fā)問:“你為什么會珍視或看重它?”回答也許是“我認為”“我相信”“我感覺”或者“我決定”,但完全沒有回答“為什么”。
如果我們進一步去追問來龍去脈,那么任何認真給出理由的回答都會顯示,那個單獨的“自我”實際上并沒有獨自賦予或創(chuàng)造價值,那些看似高度自主的價值決定,在背后往往是有淵源和來路的,是由許多經(jīng)歷和故事造就的,是在關(guān)系中形成的。
我們無法單單依靠自己來構(gòu)成自我,形成有意義的獨特性標準。自我的理想是在對話關(guān)系中塑造的。
(夏荷摘自《做一個清醒的現(xiàn)代人》,湖南文藝出版社)
文/[日]吉田兼好
無論何時,望見明月便令人意快。或云:“無物比月更美。”又一人與之爭曰:“露更有味。”其事殊有趣。其實隨時隨地無有一物不美妙也。
花月無論矣,即風亦足動人。沖巖激行,清溪之流水,其景色亦至佳美。曾見詩云:“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我覺得很有興味。嵇康曾云:“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在遠離人居、水草清佳之地,獨自逍遙,可謂最大之悅樂。
(摘自《散文詩世界》2021年第7期,維寶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