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

你相信嗎?有一種微生物,在它覓食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出日本東京附近城市的交通路網。
有人會說,這不可能。想想看,人類工程師要完成一個復雜路網的設計,都要經過很多年的培訓。而且,東京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輸效率之高,在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典范。微生物怎么可能做到呢?
讓我給你講講。這種微生物叫黏菌。它在平時可不太招人喜歡,黏糊糊的,就像一大攤鼻涕。黏菌平時是作為一個整體生活的,但在饑餓的時候,會拆解成一個個單細胞生物。
這些單細胞生物叫阿米巴蟲,它們每一個都可以獨立出去覓食。一旦阿米巴蟲找到了食物,它們就會修建起一條條管道,給其他伙伴輸送食物。如果在好幾個地方都找到了食物,那它們修建的管道就可以把各個食物點相互連通到一起,形成一個食物輸送網絡。
2008年,日本東京大學的實驗小組就利用黏菌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先把整個東京市以及周邊36個城市的地圖,等比例地濃縮進實驗室的培養皿中,在東京周邊的城市上,放上黏菌愛吃的食物。然后,他們把一攤黏糊糊的黏菌,放在東京市的位置上。接著,實驗人員打開一個微縮攝像頭,拍攝著培養皿,就這么放著不管了。
一天多過去,當實驗人員再次打開培養皿的時候,他們發現,一張完整的交通網絡剛好把周圍的幾個城市,和中心的東京市連通到了一起。
攝像頭忠實記錄了黏菌是怎么修建交通路網的。
在最初的8小時里,黏菌一直都在攻城略地,修建管道網絡,觸達越來越多的食物點。這時的網絡又細又密,很像我們的毛細血管。
但是,11小時以后,黏菌開始優化這些管道網絡了。大量的毛細管道消失,少數管道變粗、變清晰。
26小時后,網絡基本定型。實驗人員把這個網絡輸入電腦中,驚訝地發現,這個網絡在輸運效率方面的表現,竟然毫不遜色于人類設計的現代東京交通網絡!
黏菌是怎樣做到的呢?
科學家發現,黏菌之所以能夠對整個管道網絡進行精煉、優化,秘密在于兩點。
一個是管道端口的壓力。黏菌的聚集會對管道的端口產生壓力,這種壓力會有節律地把食物一點點地擠壓到管道之中,讓它在管道中緩慢蠕動。
第二點是,黏菌修建的管道是一種類似于果凍的凝膠物質,它可以伸縮。
有了這兩條機制,想象一下,黏菌聚集越多,壓力就越大,壓力越大,食物的流量就越大,管道就會變粗。反之,黏菌聚集少,壓力小,食物少,管道就會變細,直至消失。
而如果連接一個食物源的管道有兩條,但是一條長,一條短。在同樣的壓力下,短道就會有更大的輸運流量,大流量無疑又會進一步讓管道更粗……
就這樣,兩條管道最初一點點的長度差異,被不斷放大。從整體上看,這就表現為整個管道網絡的優化了。
其實這就是一種正反饋機制。正是它的存在,才讓阿米巴蟲僅僅通過局部的相互作用,就能完成看起來不可能的“設計最優路網”的任務。
在這個實驗以后,越來越多的實驗室開始重現這個過程,爭相讓阿米巴蟲幫助人類設計師找到連接哥本哈根、首爾或者北京附近城市的高效交通路網。
再進一步,人類還利用它來解決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問題。2018年,NASA,也就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群科學家,居然用黏菌的涌現規律,去發現宇宙星系間的暗物質。暗物質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也基本不和普通物質發生反應。怎么利用黏菌來發現呢?
原來,科學家們懷疑,宇宙間的暗物質會像管道網絡一樣,把宇宙中的各個星系相互連接在一起。于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利用黏菌在目前預測的宇宙模型上,爬行出這個暗物質管道網絡。
只不過這一次,科學家沒用真實的黏菌,而是把它的相互作用規則,用電腦程序模擬出來,形成了“黏菌算法”。結果,他們模擬出的網絡,和我們目前已知的一些暗物質分布吻合得很好。
(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