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戰役在安慶至蕪湖間率先打響。槍林彈雨的長江上,百萬雄師氣吞萬里如虎。他們身后,上萬名船工赴死不惜,劃槳掌舵運送戰士橫渡長江。
當年年齡最小的船工、今年86歲的“七一勛章”獲得者馬毛姐回憶說:“不知道害怕,一心想著送解放軍過江。”
1935年9月,馬毛姐出生在安徽無為縣馬家壩村一個貧苦漁民家庭,一家靠打魚為生,“大魚讓漁霸搶去了,小魚賣不到錢,就去討飯嘛,討到有錢人家,不但不給,還放狗咬你。”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江北岸的無為地區。“解放軍趕走了漁霸,還給我們分田、送糧食。”馬毛姐說,她心中明白了一個樸實的道理:只有共產黨心里裝著老百姓!
隨后,國民黨和談代表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和平解放江南已無法實現,毛澤東和朱德隨即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在西起湖口、東至靖江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
當時,20萬解放軍駐扎在無為,準備渡江。
年僅14歲的馬毛姐和其他無為民眾一同從事修路挖河、征用民船等支前工作,她深知渡江有危險,仍瞞著父母,和哥哥報名參加了渡江突擊隊。“我想把親人解放軍送過江,讓那邊的老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戰役打響。由于馬毛姐年齡小,她在出發時,被解放軍戰士攔了下來,“渡江很危險,你不怕嗎?”她堅定回答:“我不怕,我會掌舵,我會劃水。”馬毛姐趁別人不注意,撐著篙,一下就跳上了漁船。
馬毛姐的哥哥眼睛不好,就在船桅桿邊扯帆;馬毛姐則一手掌舵,一手劃槳。“一條船坐30名解放軍,坐在兩邊幫著劃,槍炮都往船上打。”馬毛姐回憶,船快駛到江中心了,突然,敵人的照明彈、炮彈、機槍彈一齊向小船打來,子彈如雨點般打爛了船帆,也打傷了馬毛姐的右臂,同行的4條船被擊沉兩條。她心想:早一點到岸,把敵人碉堡消滅了,后頭的船就平安了。她咬緊牙關,忍著痛,拼命往前劃。
約40分鐘后,她駕駛的船只抵達長江南岸,成為第一批渡江成功的船只。那一晚,馬毛姐兄妹倆共橫渡長江6次,運送了3批解放軍到達南岸。
馬毛姐是渡江戰役中英勇的無為人民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渡江戰役中,1名解放軍指戰員身后就有10名老百姓的支援。
渡江戰役勝利后,馬毛姐被授予“一等功臣”“支前模范”稱號。她是渡江功臣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1951年9月,馬毛姐受邀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毛澤東主席接見她時親切地問:“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馬毛姐說:“我姓馬,在家排行老三,別人都管我叫‘三姐。”在得知她還沒有正式的名字時,毛主席說:“你姓馬,我姓毛,你就叫馬毛姐吧,你同意嗎?”
臨別時,毛主席送給她學習用品和一本精致的筆記本,并在扉頁上題詞:“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新中國成立后,馬毛姐進入學校讀書,年滿18周歲,她就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于1954年6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作為功臣、勞模,馬毛姐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但她卻從不以功臣自居,從不挑揀工作崗位、講求待遇。退休以后,她也沒有閑下來,經常到機關、學校等地作報告,義務開展革命傳統教育300多場次。她渡江時穿的那件滿是補丁的小棉襖,被珍藏在安徽博物院。
2021年6月29日,馬毛姐獲頒“七一勛章”。“這個榮譽不僅屬于我,更屬于渡江戰役全體支前船工。相比于榮譽,我為黨和國家做的事情太少。”她說。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京報》等,Shand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