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新
摘要:消防法制建設與監督機制是消防的基石,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社會火災防控能力的前提條件。本文分析了對我國目前消防法制建設與監督機制的現狀,并針對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革策略。
關鍵詞:消防監督管理;監督機制;措施
1消防法制建設與監督機制概述
1.1消防法制建設
消防法制主要包含了關于消防系統的法律制定、執行以及遵守。消防法制與法律秩序有著極為密切關系。有了嚴謹的法律制度才形成穩定的,以法律秩序為基礎的社會秩序。因此,法律制度是優于一切政策而開展首要任務。而法制建設則是法律制度順利實施的保障。首先需要嚴格的執行和遵守消防法律,從而保證消防救援工作的良性開展。這一過程就是消防法制建設的過程。消防法制是結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需要而制定的基礎法律制度,充分體現了我國對于消防事業的基本要求和長遠規劃。目前我國已經制定和頒發的消防法規主要有消防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技術標準等130多部。
1.2消防監督機制
《消防法》規定了政府各級相關部門對其行政區內的消防工作有著實施監督管理的職責,而具體實施則由消防機構承擔。消防機構主要負責行政區內的消防救援工作,具體包括消防安全責任制定、消防監督檢查、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以及火災及其他災難的應急救援等。首先,消防監督機制表現在消防監督管理部門對監督管理對象進行常規的監督檢查,同時進行必要的消防安全管理事務和各種機制的建立。其次,消防監督機制還表現在對監督對象進行法律法規的臨檢和督促,以保證監督對象能夠嚴格遵守各項制度法規,從而起到對各類安全事故的防范作用。消防監督也屬于行政監督范疇,是行政執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機制則是監督管理行為實施的前提條件,是消防職能的具體體現,相關機制的健全也是法律法規得以落實的必要條件。
2我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人力資源配備不足
當前我國各大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現代化建設水平日漸提升。整體上來講,各大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配備越來越完善,同時也建立起了多個辦事處、居委會以及辦事處等重點單位,普通的單位數量更大。但是在很多城市內部,對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卻沒有充分重視,消防監督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數量稀少,消防監督執法工作力度遠遠不足,直接影響到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在日常的安全事故排查以及緊急事故救援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有限的人力資源超負荷工作的現象,對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同時也影響到了整個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
2.2對消防安全工作重視程度不足
隨著我國各大城市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在城市化建設發展工作中忽略了消防安全建設存在的問題,很多大型城市不斷開展招商引資、新建工業園區等項目活動,帶動著整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城市內部人員密集型場所數量不斷上漲,盡管在一些大型的工程所設置出了必要的安全消防設施,但是在一些中小型單位內部,消防設施仍然無法滿足規范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要求。尤其是社會當中一些私營單位和各地企業,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在日常的工作和發展過程中沒有充分落實火災安全防范措施,只注重自身眼前的經濟效益,而沒有考慮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消防監督管理機制的改進策略
3.1加大行政部門監管體系的建設力度
企業、單位需要構建專門的消防監管部門,在開展消防監管工作時需要多個部門加強合作;加強和建設部門的合作,對建設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加以全面排查,消除隱患;加強和工商部門的合作,對市場上的各類消防產品進行仔細排查,對其質量進行把關;加強和安監部門的合作,對極易出現火災的區域加以重點排查、整改,將火災隱患控制在源頭。社會企業、單位等各行業發現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必須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構建完善的信息交流長效機制。例如,在市面上發現質量不達標的產品需要及時向質監部門反映情況,便于監部門加大對消防產品質量的監管力度。在發生重大火災隱患時,需要多部門進行商議,集思廣益,制定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各方利益。
3.2優化各項資源配置
隨著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各級消防機構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匯報溝通,落實消防工作責任制,將消防工作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這些要從三個方面不斷優化各項資源配置:一是不斷擴大消防監督管理隊伍,尤其是專業管理人員的數量和人員結構的配置,確保開展監督管理工作有足夠執法力量。第二是加大消防監督工作資金投入,用專項資金支持各項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有效地提高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第三,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正確處理“放管服”改革與嚴格執法的關系,更新和提高消防檢查設備,在監督檢查中靈活運用教育、告誡、引導等非常手段,把對物的管理調整到對人的管理上來,實現由“包攬保姆型”向“推動履責型”消防思維轉變。
3.3部門聯動,全面整治突出問題
消防監督工作內容多,覆蓋面廣,工作量大,單純地依靠某一個部門的力量非常有限,無法很好地滿足消防監管工作需求。基于此,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要加強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聯動,加大對人員密集場所的監督檢查力度,及時地排查所存在的火災隱患,嚴格按照法律規章制度對檢查中所發現存在問題的單位關停、查封、處罰,做到嚴格執法,將火災風險隱患消除掉。尤其是要加強和派出所之間的聯動,協同做好消防監管工作,并將該項工作納入公安系統考評內容,構建完善的責任鎖鏈。要重視對常態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構建相應的制度,重點對火災高危場所進行整治,加快智慧消防體系建設,形成火災防控屏障,降低火災等事故的發生概率。以建筑消防隱患為例,建筑施工需要安裝相應的電氣設備,電氣設備則是引發火災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視對電氣設備的監督管理工作,借助高科技安全監測設備,實現對電氣設備的實時化、動態化監管,如:利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夠自動發現火情并發出報警信息,便于及時展開救援。
結束語
我國已有的消防監管機制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消防監管機制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經濟建設要求,在消防監管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新時代消防監管工作做出了簡單闡述,對消防管理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促使我國消防監管體制更加健全,降低火災隱患的發生概率,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新宇,等.消防產品監督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9(05):135-136.
[2]張茗.淺談消防法制建設與監督管理改革策略[J].綜合論述,2017(9):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