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兆軒
摘要:目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已經成為一個實現農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的任務。本文分析農村污水處理的現狀,對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進行了分析。目前,為了實現農村振興戰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適用技術;選擇因素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農村水環境的治療以及生活環境改善的關鍵環節。對于在農村基本的大眾服務來說,這些是很有意義的,它可以幫助村莊的建設更加的美麗適合居住,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促進城鄉的一體化的進度。自十二五以來,黨和國務院對于農村的污水處理給予了非常高的重視。國務院特別召開會議來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被發布,實施促進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采取根據當地條件,在地方治理的過程中,地形、人口密度、社會和經濟發展應該全面考慮,最后選擇適合當地環境技術和技術模型。
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
考慮分散生活污水的特點,小數量和大的變化是在中國農村污水、農村生活的污水處理等問題中需要考慮的,這其中就包括穩定的技術處理、投資和運行費用低、簡單的維護和管理等等。目前,廣泛使用的分布式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
1.穩定塘處理技術
穩定塘技術,由于其低成本和方便維護的原因,被廣泛應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穩定塘分為有氧、氧氣、曝氣和厭氧池。消除污染的原則是,廢水進入池塘后,使用分解反應、反硝化反應、光合作用反應,通過細菌、藻類和其它生物的作用,可以去除酸性污染物。由于水力停留時間長、面積大、沉降量大、臭氣分布嚴重以及自然條件對污水凈化效果的影響,出現了許多新的穩定池塘,如活性藻池、水生植物池、高效藻池、人工中池、超深厭氧池、移動式曝氣池等。
2.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在這一個系統中,主要包括了填料、微生物、水中植物、動物(有脊、無脊)、水這五部分。對于污水的凈化處理要經過吸附過濾、析出沉淀、置換、植物吸收、微生物這一系列的過程。這些方式普遍效率好、消耗低、資金投入少,應該被廣泛的使用和推廣。
3.土地處理技術
土地處理技術指的是生態系統項目,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部的吸收這些綠色安全的方式處理污水,去除污染物實現無害、穩定和污水的回收利用。近年來,對污水處理的土地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只有適當的液壓負載,才可以確保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
4.生物膜技術
使用生物膜進行污水的過濾,將大顆粒的污染物過濾出來。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區分好氧和厭氧。
二、一體化集成裝置處理技術
1.化糞池
化糞池是一個小型治療結構,通過分離和沉淀,處理污水。化糞池可以將水中懸浮的物質分離出來,利用化糞池中的有機物和部分微生物,有效的實現分離。化糞池的結構非常的簡單、成本不高、很容易管理,這些都是它的優點。缺點是積累的污泥需要定期清理,容易污染地下水。
2.沼氣池
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在厭氧微生物分解之下產生甲烷。
3.污水與垃圾聯合處理池
這一種聯合的處理池,是用來處理垃圾還有污水的。設備有機地結合了垃圾池、牲畜的房子、廁所和沼氣消化器產生農村生活垃圾,回收能源和資源,實現農村衛生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三、問題分析
首先,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基礎薄弱。環保部門在農村開始接管國內污水處理。在2018年底,不清楚家庭背景、不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技術標準不完善。同時,現場調查表明,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和維護通常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水平同樣需要改善。此外,中國在建設和交通方面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需要比較高的資金的投入。另外,農村的生活污水的處理措施配套了套網,這導致成本的增加。第三,使用和維護污水處理的設備,絕大部分的地區使用污水的處理時需要依靠政府,政府將承擔巨大的壓力。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網沒有實現雨水和污水的分流。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在部分省已經變成原來的雨水排水管網,但是還是有的地區并沒有意識到雨水和污水分流。最后,加工技術缺乏。在現在的農村地區,污水排放量較大,在不同的省份和地區,污水處理的技術不均衡,往往不能滿足經濟的需求。山區和丘陵地形復雜、農村人口分散,池州市、安徽省建設成本低,管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易于維護和管理。迫在眉睫的是研究和開發管理技術,專用設備適用于分散在山區的村莊。
4 對策建議
1 根據條件不同的農村地區,鄉村人口集中程度高,污水發生規模廣、周邊環境敏感性好。農村地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和其他農村地區率先開展國內污水處理。條件成熟時,將優先考慮建設地區的農村廁所、污水處理廠,分散居民區和大的環境容量,并促進國內污水處理工程建設。
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當嚴格執行在縣級行政區域計劃的編制。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的技術選擇和項目選址,并加強質量監管。
3 研究開發適用技術。經驗表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必須結合農村條件和現實。集中處理設施,不能簡單的復制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模式和技術,家庭處理設施不能完全復制日本久保田的凈化池技術,雖然這種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的農村地區。積極組織開展村莊污水處理領域研究、召開專家咨詢、指導研討會,召開專業公司領導和村民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綜合考慮農村污水特點,農業發展,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結束語
針對污染問題,引起當地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穩定的池塘、人工濕地、土地過濾、生物膜和集成設備,特別是這些技術相結合的影響。實際應用中,農村已取得一定的污水處理效果,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氮的排放。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國內污水處理模式,和適用于廣大農村地區與低密度、人口分布分散、低工程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低的技術。此外,當地的政府還有相關的污水處理部門必須加大對于污水處理方式的宣傳,要向農村常住的居民推出污水處理的講座,提高農民們處理污水的能力,制定農村地區污水處理的相關條例,還要爭取政府的支持。促進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的可持續發展,真正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柴喜林.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優選之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2019.
[2] 洪志國.新農村建設中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27):160-161.
[3] 李新艷,李恒鵬,楊桂山,等.江浙滬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污染調查[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6,32(6):923-932.
[4] 謝紅梅.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和運行模式研究[J].節能與環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