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蕾
敦煌市位于絲綢之路重鎮,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個省份的交界之處,屬于甘肅省管轄。敦煌既有奇妙的自然風光,又有綺麗的文化瑰寶,石窟文化、絲路文化、邊關文化、宗教文化、綠洲文化在這里共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敦煌旅游文化進行研究,全面分層次地分析了敦煌旅游文化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對實現敦煌旅游文化的高質量發展有所裨益。
1.優勢
(1)旅游資源豐富
敦煌的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六大世界名片和莫高窟、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莫高窟是全世界僅有的兩處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六項評定標準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兩大世界自然奇觀,分別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鳴沙山月牙泉、以雅丹地貌為主體的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除了著名的風景區外,敦煌還有陽關、月牙泉、雅丹地貌、玉門關、三危山、敦城、西千佛洞等景點。同時,敦煌的旅游開發也不斷向國際化和現代化邁進。
(2)交通條件改善
敦煌地處甘肅省西北部,市區西部與新疆省接壤,而甘肅省東西距離遠,省會蘭州距離敦煌市長達1100公里,如此長的地理距離,沒有快捷的交通方式,敦煌的旅游無法發展起來。蘭州到敦煌如今有了多條火車、高鐵線路,多家航空公司也紛紛開通了直達敦煌的航線。敦煌到雅丹地貌和玉門關的公路也已經修通。此外,敦煌至青海格爾木,新疆烏魯木齊的鐵路也已建成,敦煌成為了我國西北地區旅游的重要節點。
2.劣勢
(1)缺乏資金
毫無疑問,敦煌是一個旅游城市,而一個旅游城市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甘肅省作為西北地區的省份,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與敦煌知名的旅游名氣相比,資金投入遠遠不足。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更好地開發和保護優質的旅游資源。
(2)專業技術人員不足
敦煌因為有著瑰麗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日益吸引著國際友人前來拜訪,然而作為一個小城市,景區接待能力有所欠缺,專業技術人員,小語種等專門人才并不充足。需要大力培養、培訓專門的人才,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3.機遇
(1)西部大開發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國家的政策和投資進一步傾斜,敦煌的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人數迅速增長,形成了優勢產業。當前,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的熱潮正撲面而來,為敦煌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敦煌的優勢在旅游,特色在文化,圍繞“展示魅力敦煌、建設藝術之都”的發展定位和建設國際旅游城、文化藝術城、大漠光電城。堅持“文化促旅游、旅游促產業、產業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構建大循環旅游業態,實施大項目開發戰略,開創大發展良好局面,做大做強敦煌文化旅游產業。
(2)文創產品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與文化缺一不可,沒有文化,旅游就顯得空洞乏味,這就需要將文化潛在價值轉化為現實的旅游產品,例如敦煌莫高窟已于2020年夏天新開發的網紅文化創意產品,莫高窟定制版雪糕,共有草莓味的九層樓形狀、巧克力味的石窟外景、牛奶味的月牙泉形狀三種口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吃完后的雪糕棒是一枚定制版九色鹿書簽,異常精致。除此之外,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許多美術館都相繼推出各類有趣新穎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敦煌博物館也推出了文具、工藝品、珠寶等文創產品,結合了敦煌壁畫,敦煌舞蹈等元素。通過這些文創載體,豐富了敦煌文化旅游的內涵,讓敦煌文化在當代人的生活里煥發新的魅力,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
(3)數字敦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國各地的線下文娛受到極大影響,全國幾千家博物館、圖書館閉館,在嚴峻的形勢下,大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又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而敦煌博物館也順勢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線,以動畫形式講解莫高窟的壁畫故事。這種生動的形式讓壁畫“活”了起來,用戶可以通過觸點的方式進入到不同的篇章中,通過動畫欣賞敦煌壁畫中晚唐時期的生活場景,并獲得與當時社會民俗、服飾等相關的文化知識。觀看完動畫后,用戶還可以通過參與文化問答挑戰。這是敦煌研究院官方小程序“云游敦煌”在“文化+科技”融合上的又一個首創。作為敦煌文化在移動數字端的重要平臺,“云游敦煌”上線至今,已有超過4400萬用戶瀏覽。
(4)西線旅游
相比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鳴沙山景區的聞名遐邇,敦煌西線的景點則有些無人問津。西線旅游顧名思義指的是敦煌市以西的景點,主要包括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陽關博物館、玉門關、雅丹地質公園。其中雅丹地質公園又名魔鬼城,距離敦煌市區168公里,是敦煌西線旅游大景區的著名景點,雅丹地貌主要為侵蝕沉積地貌,它們形態多樣,栩栩如生。近些年敦煌市西線景區直通車的開通提高了景區的通達度,也提高了游客的體驗度和舒適度。讓來敦游客實現了“坐旅游景區直通車,品玉門關邊塞美食,探雅丹戈壁秘境”。
4威脅
(1)脆弱的生態環境
敦煌四周環繞著多個沙漠和山脈,綠洲萎縮,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嚴重,是我國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沙漠化侵蝕著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月牙泉,這也是對敦煌旅游業的制約因素。月牙泉被看作是敦煌生態惡化的“縮影”,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水域面積相比,月牙泉水域面積縮小了一多半,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水深也由7、8米下降到1米左右。月牙泉被譽為是敦煌之眼,也是大漠深處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現在我們看到的月牙泉實則是人工蓄水而成的,采用地表水與地下水結合的綜合人工回灌滲水治理方案,為月牙泉“輸液”。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這種方式使月牙泉維持了水位,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對整體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
(2)景區超載
隨著敦煌旅游業的日益發展,在敦煌旅游高峰期的游客接待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承載力,這嚴重地損害了旅游資源。文物保護專家曾經做過實驗,如果洞窟內長時間停留大量的游客,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度和濕度的升高,這將會加劇石窟“衰退”,顏料顆粒溶解致使壁畫畫面脫落,當我們真正進入到莫高窟中的洞窟參觀的時候,聽著講解員的講解,會發現原來很多壁畫都已經褪色,有些開放的洞窟上的壁畫是后期修復上去的,脆弱的環境使得洞窟不能使用攝像機,也不能強光照射。
參考文獻
[1]牛海楨等.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背景下的甘肅旅游發展芻議[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2]宋尚有.全力推動天水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N].天水日報,2015.10.22,第1版.
[3]蘇牧.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視角下甘肅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N].民主協商報,2016.1.29,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