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辦瓦特

最近,一位95后新手木匠異想天開,仿制了一個嫦娥五號探測器模型,被央視點贊,登上熱搜。以前,人們會用木頭腦袋來形容一個人,但在此刻,木頭代表著無限可能。
這個做嫦娥五號模型的年輕木匠,叫安旭。早在這之前,他就已經是一位網紅博主。
在被央視點贊以后,安旭被當地媒體稱為“木匠界的李子柒”“當代魯班”。那段時間,安旭的朋友圈里充斥著各種采訪、央視的直播,和“沒空吃飯”的凡爾賽式抱怨。但事實上,安旭是個恬靜、謙虛的95后小伙。
半年前,他用一大塊木頭化腐朽為神奇,復刻出了《仙劍奇俠傳三》中的魔劍、《古劍奇譚》中的焚寂劍,逼真程度直接掀起網友小時候砍自家菜花田被毒打的英雄夢。“兒時有此刀,方圓百里菜花皆無頭”是安旭每把造劍視頻底下必有的熱評。
劍,是安旭自學木匠的第一個作品。隨著雕刻、打磨的手法越來越純熟,他開始在短視頻平臺展示更多木制品的創造過程,比如,水杯、木馬、羽毛球套裝等。
木頭在他手里,似乎可以變成一切生活里需要的東西。從網上買個家電郵寄到村里大概要5天,但把幾塊木頭搭成高級烤火桌,只需要2到3天。一個肉渣分離全手動榨汁機,他砍幾條竹子花一天就能做出來。
而所有這些巧妙神奇的手工活,全是安旭在網上自學來的。
10年前,安旭高一退學,那時他還是個對未來感到迷茫、自卑的男生,做著一些跟畫畫多少搭邊的工作。直到2019年,他才在短視頻平臺找到自己內心的“火花”,并在哥哥“說不定還能賺點小錢”的建議下,把自己倒騰木頭的全過程發到網上。
安旭的作品特色非常明顯,結合彩繪,在小設計方面更加用心、精巧。跟流水線般的工作相比,安旭始終喜歡創作。小時候,他曾在課本上給名人穿點衣服、畫把劍,深得美術老師歡心。
“可惜當時家里沒錢,畫畫也是自學的。”
安旭表示,畫畫至少幫助了他60%以上。比如,送給女朋友的古風圓形包包上畫的龍就是整個包的點睛之筆。一個普普通通的充電器保護頭,在安旭手里就成了可愛賣萌的放電皮卡丘。
家里被木屑堆滿的大院,就是安旭平時倒騰木頭的地方。每當有了想法,安旭就起個大早,到村子旁邊的林地里收集合適的木頭,開始刨木。
“在我們農村里”是安旭的口頭禪。
“我們村里,×××很麻煩嘛,于是就做了這個。”讓家人們生活得更方便一些,是安旭的創作動力。
在短視頻平臺,木匠的流量密碼顯而易見,就是得往大了搞,比如,飛機、奔馳、加特林機槍。但安旭的作品里,很少有這樣的東西。“我也看過那些作品,不太想做,一是費時間,二是對我來說沒啥用。”
安旭的出發點跟別人不太一樣,他是純粹為了滿足家里那兩個愛美的姑娘:媽媽、女朋友。
別的主播一天就能出一雙的木質高跟鞋,在他手里卻成了打磨得最久、最得意的作品。
“做一雙高跟鞋的擺件不難,但要做到跟真高跟鞋一樣的厚薄程度,而且挖空后能穿又合腳,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費了不少腦子。”
安旭之前做過一雙,但女朋友穿不上,喊他再做一雙,于是有了網上流傳很廣的一版黃金鉆石高跟鞋。
安旭還做過純手工的美妝產品,從砍樹、打板、提煉色素,到采集蜂蜜,全都親自完成。“我們農村啥都沒有,但我也想媽媽像公主一樣,化化妝,穿高跟鞋,背好看的包。”
安旭另一個有名的作品,是在后院搭的“鳥巢”。
“夏天老爸就是愛喝喝茶聊聊天啥的,老坐在院子看風景有點膩,就突然想到可以坐在高點的地方,看看村子外面,看看春天。”安旭常和爸爸到鳥巢里喝茶,他喜歡把自己想象成小鳥。
“如果我是小鳥,一定是會搭窩的那只。”這是屬于他倆老爺們的浪漫。
安旭的產品設計,目標用戶永遠是家人。
他給老爸倒騰出一臺3D環繞立體音響;媽媽有黑燈瞎火也能縫衣服的天鵝燈;抗疫回來的護士姐姐收到過安旭做的木制百合花和相冊;連他們家的小貓、小狗、小鳥,都有屬于自己的大房子;給女朋友的禮物也有玫瑰和木制的戒指。
也許在我們看來是5塊錢就能買到的東西,但這種手工的溫度顯得特別珍貴。
在短視頻平臺的手藝人中,有人想要把非遺的手藝傳播出去,也有人單純為了收割流量。而安旭則說,自己希望看視頻的人,可以感受他們家的氣氛,把對家人的關心傳遞出去。“希望能用自己的手藝,結合一些演繹,讓更多人看到、體會到讓父母開心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這很符合木匠的氣質:懂得珍惜好東西,家人和木頭都是。
對很多人來說,木工聽起來是個鋸砍削刨的粗活,但真正懂得門道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精細。
木頭是活的,就算被定制成了桌子椅子,它們還會繼續生長。所以做木工,第一就是要學會跟木頭打交道。
安旭說自己才自學半年多,長滿老繭的手還不能摸透木頭的生命力。但他給人的感覺,就像木頭一樣溫潤、平和。
安旭說,做了木工以后,能自己做的東西基本上都不會買。“花幾十個小時打磨出來的東西,帶著你的感情,有不一樣的意義。”
很多粉絲想買安旭的手工制品,這讓他生活的重心逐漸從手工發明向賣貨轉移,但這種工廠批量生產的流水線作業,顯然跟安旭要用有溫度木制品的出發點相違背。
安旭也為此苦惱過。“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想賣,但他們說支持手藝人,只要是我設計的,他們都想要。我當然很開心。只能努力地設計出更多、更漂亮的木制品,不能讓老鐵們失望。”
安旭喜歡木匠的工作,每一件受肯定的作品,對他而言都會帶來分量特別重的成就感。
我們常說“千萬別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但這話在安旭看來,非常不可思議。在他心里,手藝始終只是個工具,他感興趣的是把腦子里的想法一點點變成現實。
對于正在掌握和傳承木匠手藝的安旭來說,木頭的工作讓人幸福。但帶來幸福的并不是掌握了古老神秘的手藝,而是創造。
在這個工業解放雙手、什么事都得高速的時代,手藝人實際是在放大自己感受,放慢時間。就像安旭說的,傳承或許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創造很難,也很讓人期待。
(摘自“跳海大院”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