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長

十八歲時喜歡一個人,有話不好好說,擰巴又別扭,非要對方去猜;那時年紀小,抓著一個小細節就要懷疑對方是不是不喜歡自己,極度沒有安全感;那時的自己在愛情里極度患得患失,會因為一條沒被及時回復的消息而影響情緒,會對未來充滿懷疑,哪怕此刻在一起好好的,依舊會止不住一次次想“如果有一天他喜歡上別人怎么辦”。
十八歲的我們喜歡上一個人,很赤誠,但也很手忙腳亂。那時年少,我們經常愛得不知輕重,要么愛得太卑微,傷了自己;要么愛得太驕傲,傷了對方,傷了感情。
十八歲的喜歡的確很飽滿,但慢慢長大,以一個大人的姿態愛一個人,也被一個人以大人的方式愛過,才發覺大人的世界未必都不好,比如,大人世界里的戀愛方式,濃烈且穩定,讓人著迷。
年少時喜歡一個人,喜歡讓對方去猜。比如,明明看到對方消息了,非要等一會兒再回,害怕對方知道我們太喜歡他;明明對方讓自己心情不好,非憋在心里,想讓對方心有靈犀猜出來;明明對方做的一些事、說的一些話,讓我們誤以為對方是不是沒那么喜歡我們了,但就是不肯跟對方講,寧愿默默猜測,甚至是默默在心里疏遠這段關系。
等長大一點,慢慢活得舒展,就不會再如此談戀愛了。成年人戀愛的方式是,我們有話直接說,我不想委屈了自己,也不想委屈了你。
在我想你的時候,我會大大方方告訴你“我現在還蠻想你的”,說完還會補一句“我希望你能像我想你一樣也想我”;在希望和對方建立一種更良性的關系時,會直接告訴對方我想要的戀愛關系是怎樣的。
比如,男孩跟我表白那天,我直接跟他說:“我想要能讓彼此都安心的感情,想要甜甜的愛情,但我更希望愛情是人生的錦上添花,是互相信任、彼此真誠的,是我真的很喜歡你,你也真的很喜歡我,但這份喜歡不會成為消耗我們人生的存在,不需要占用我們過多不必要的情緒和精力,我希望我們能好好相愛,與此同時也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學習。”
有次鬧小情緒,男孩也直接跟我說:“如果以后我有哪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希望你直接告訴我,我可以調整一下,不讓你那么難過?!?/p>
成年人談戀愛講究的是舒服的感覺。我希望在這段感情里,你我都是舒服的狀態。這份相互舒服的狀態,需要溝通,需要我們告訴彼此想要的舒服狀態是怎樣的。
我們都喜歡有回應的東西,感情也不例外。
年少時,我們對待感情的態度是酣暢淋漓的,有時即便這段感情沒有回應,我們也會選擇留在對方身邊,那是一種不求回報的喜歡。
進入成人社會后,雖然我們也還會真心喜歡一個人,但這份真心喜歡里帶著點利弊權衡,我們喜歡有回應的感情。成年人對待愛情的態度是真誠而功利、要求回報的。
就像男孩經常給我買東西,但我從不只享受他對我的這種好,也會經常給他買一些東西。剛相處時,有次聊天他說他喜歡吃薯片,說上次我給他帶的那個薯片好好吃,于是后來每次去便利店,我都會拿一包那個牌子的不同口味的薯片。等到差不多把這個牌子一年出的所有新口味攢齊,就一起寄給男孩。男孩給了我甜甜的喜歡,我也想給男孩甜甜的喜歡。
年少時看偶像劇,都是一方絕對地寵溺另一方,我們都以為這是愛情的模樣。但長大后才知道,一個人主動久了,是會累的。沒人愿意自己在一段關系里一直是付出方,我們都希望能成為被愛的那一方。
“我對你好”的潛臺詞,不是讓你理直氣壯地享受這份好,而是“我希望你也能好好對我”。
年輕人談戀愛,可能更加注重當下的快樂,只要當下彼此喜歡即可。但是,成年人談戀愛不一樣,成年人的戀愛得落到現實。
我們看重對方的現在,也看重對方以后的發展。這句話是很現實。但買個基金,我們都需要預測一下它未來的發展趨勢,更何況是入戀愛股呢?
我們會跟對方講自己的人生規劃,也需要了解對方的人生規劃,遇到分歧的地方,會商量能不能為了共同的未來互相調整一下。當然,這份“調整”背后肯定是有自己底線的,不能一方完全為另一方放棄什么。但在愛情中,也要學會某些時刻的偶爾妥協。
我們會把對方規劃進自己的未來,不僅只是暢想未來的生活里有對方,在實際行動里,也會為兩個人長久地在一起而努力。
成年人談戀愛,是奔著喜歡去的,也是奔著結婚去的。“奔著結婚談戀愛”,這句話聽起來有點俗,但也挺浪漫的。成年人談戀愛的實質,就是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人生合作伙伴,他要情緒穩定,要成熟,要有責任有擔當,要夠聰明,要有能力,要在未來漫長的人生中彼此支撐。
成年人的戀愛方式是多樣的,但底層邏輯只有一條: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愛著一個人,只為了換取同一個美好的結果。
祝你愛得干脆且熱烈、理性而浪漫、功利但真誠。
(摘自“ONE·一個”,Aine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