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儲智勇

“嘻哈”就是朋克音樂。和最早的朋克一樣,“嘻哈”也來自街頭文化。
首先,“Hip-Hop”這個詞如果真的按照其來源翻譯,不應該翻譯成“嘻哈”這樣一個我們沒有概念的詞,而應該翻譯成“左右”,也就是軍訓時教官說“左右左”的那個左右。
教官在喊“左右左”的時候,不可能真的喊“leftrightleft”,太啰唆了,所以一般會用一個特別利索的音節搞定,“hip”和“hop”就代表了喊號時的“左右左”。如果你仔細聽我們教官的口號,就會發現他們在說“左右”的時候,其實發音也不是十分標準,而是由一個更加短促有力的音來代替。
這個詞之所以后來和嘻哈扯上關系,主要是因為在最早一批嘻哈從業者當中,有一個名字特別長的組合,叫“特級大師閃電俠和激情五人組”,其中一個成員就是最早用這個生造出來的詞開玩笑的人。
從聽覺上來講,嘻哈是早已存在的音樂形式,只是“嘻哈”這個詞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漸漸流行的新概念。嘻哈音樂此前被叫作“放克”(Funk),是節奏藍調和爵士樂融合產生的音樂,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是那個年代的黑人樂隊音樂,和搖滾樂一樣,都是用來給舞會伴奏的。“放克”唱得比較不拘一格,有時候甚至連說帶唱,于是一不小心形成了最早的說唱。
這種音樂誕生的時候,正好趕上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即興演講走紅,他就此成了底層黑人的偶像,黑人向他學習如何張嘴就來。這個張嘴就來的本事,就是后來我們常說的“freestyle”(即興說唱)。所以今天黑人會把馬丁·路德·金當作freestyle的老祖宗。
后來,人們把另外兩項當時黑人喜歡的事物也融入其中,一個是涂鴉,另一個是街舞,它們和說唱、混音一起組成“嘻哈四大元素”。
(摘自《如何假裝懂音樂》,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維寶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