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山
近日,東京奧運會落下大幕。中國體育代表團以38枚金牌、32枚銀牌、18枚銅牌的優異成績圓滿收官。17天的拼搏,許多瞬間定格為我們心中難忘的記憶。圍繞奧運會和運動員的討論仍在繼續,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備受關注的全紅嬋。
全紅嬋的故事,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天才少女”橫空出世的故事。第一次出國比賽、第一次世界大賽、五個動作有三個滿分、奧運跳水比賽歷史最高分、中國代表團第33金、本屆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奧運冠軍……一系列身份標簽,配合“下餃子都比她的水花大”“水花消失術”等贊美,讓全紅嬋“一跳成名天下知”。
不過,雖然人們不吝將“天才”等溢美之詞送給全紅嬋,但全紅嬋的故事,本質上仍然是一個關于拼搏奮斗的故事。被問到“把水花壓得這么好的秘訣是什么”,全紅嬋回應,“練的,自己慢慢去練唄”。體校硬件設施沒有那么好,訓練很苦,她從來沒有退縮;有的動作不標準,她主動給自己加碼;為了在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她將體重精準地控制在34.5公斤到35公斤之間,偶爾漲了一兩斤,就自覺加大訓練量減下去……“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這在成年人耳中頗有些“凡爾賽”的回答,顯然只是一種純真表達,但這背后,卻是每天陸上、水上一共要跳300多次的刻苦訓練。
賽場上霸氣奪金,賽場外“想去玩抓娃娃”“特別想吃辣條”,這樣的“反差萌”已足夠打動人。而一句“我的媽媽生病了,我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我只想賺錢給她治病,因為家里需要很多錢才能治好她的病”,更是戳中了無數人的心。賽場上有多驚艷,賽場外就讓人多感動。人們記住了勇敢堅毅的全紅嬋,也給了她十足的支持、鼓勵與關愛。全紅嬋的故事,無疑也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讓這個溫暖的故事繼續下去,需要我們的共同守護。
這幾天,伴隨著前所未有的關注,巨大的流量涌向全紅嬋的老家。善意的暖流中,也夾雜了一些出格越線的舉動:有媒體報道,有人直接堵在了全紅嬋家的大門口,就差要翻墻進去;有的主播一邊直播一邊帶貨,甚至揚言要把全紅嬋家里的菠蘿蜜摘走;有人在門口大聲喧嘩,“已經騷擾到老人家兩天沒有睡了”……守護好全紅嬋的純真和質樸,就要對種種唯流量是圖的行為說不。從拒收慰問金只留下鮮花,到表示不能消費全紅嬋的榮譽,再到希望女兒努力讀書考上大學、繼續為國家爭光,全紅嬋家人身處熱度之中的冷靜和清醒,也讓我們看到她未來健康成長的堅強后盾。
“希望這幾天所有贊美過妹妹的人,在未來她如果未能滿足各位的期待時,也能抱有同等善意,鼓勵保護她?!币晃痪W友這樣寫道。的確,奧運賽場一跳成名,但對于全紅嬋來說,“除了要消化榮譽之外,她還有很多坎需要去面對”。除了給予她贊美與鼓勵,我們還需要給她一個安靜的空間,讓她在翻騰跳躍中繼續成長、自信成長。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全紅嬋的身后,還有很多沒有拿到奧運冠軍、沒有獲得巨大關注的人在像她一樣默默努力。正如鞏立姣在奪得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后所說:希望我的熱情把這個項目帶火。希望我們的關注,不只是在奧運周期,而是在他們乘風破浪的道路上,持續關注、遙遙祝福。
希望更多的暖意、善意和關注,支撐起更多小紅嬋們實現人生夢想的舞臺。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知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