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凱凱

19世紀40年代,詹姆斯和同伴離開自己出生的小鎮,來到城里的中學讀書。初到這里,他們有很多習慣都與同學們不一樣,這讓他們很不適應。當他們得知學校的圖書館每天晚上9點開門時,更是吃了一驚,要知道在小鎮里,這個時間他們都已經上床睡覺了。
“為什么會有這種規定?”同伴不可思議地說。“確實難以理解。”詹姆斯表示認同。同伴一邊搖頭,一邊憤憤地說:“他們是不合理的,甚至完全錯誤!我要證明他們不對。”“算了吧,也許我們該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作息。”詹姆斯勸道。但是很顯然,同伴沒有把詹姆斯的話聽進去。
之后,詹姆斯試著去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好適應晚上9點后去圖書館看書、學習。同伴卻沒有絲毫妥協,他特意回了一趟小鎮,請小鎮上的人證明這個時間他們都已經休息了。他還找來其他一些資料,表明晚上9點更適合休息,而不是學習。
一段時間后,同伴收集了自認為足夠的證據,并把它拿給學校負責人看。“也許,你說的是對的,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勇于挑戰自己……而且,有很多同學證明,這個時間段的學習效果非常好。你為什么不嘗試一下呢?”學校負責人對詹姆斯的同伴說。同伴并沒有被說服,他堅持自己是對的,所以從未去過圖書館。而詹姆斯早已適應了新的作息,能夠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學習。畢業后,詹姆斯以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最終成為有名的數學家,證明了勾股定理,還曾于188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是的,他就是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爾德。至于詹姆斯的同伴,他一直試圖證明學校的規定是錯誤的,以致畢業時幾乎一無所獲。
“有一種人,始終覺得別人是錯誤的,并想證明這一點。但很多時候,自己正確比別人不對更重要。因為別人錯誤與否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大,而確保自己正確才能夠有所收獲并保持進步。”詹姆斯這樣說道。
(摘自《第二課堂》2021年第1期,Bonnie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