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旺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各向同性冠狀位重組圖像在成人不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及分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本院收治的75例疑似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給予64層螺旋CT平掃與增強掃描,由3位資歷不同的放射科醫生獨立觀察CT成像的橫斷位圖像以及橫斷位+冠狀位圖像。探討多層螺旋CT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和分型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工作資歷5年者、10年者和15年者在橫斷位+冠狀位掃描對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方面的診斷靈敏性和特異性雖均略高于橫斷位掃描結果,但兩者對比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6例確診患者在參考CT分型和手術病理結果的情況下最終診斷為闌尾結構完整可辨型15例、闌尾結構難辨型10例、闌尾結構不清型7例和團塊型4例。從橫斷位圖像讀片發現,其與病理檢查結果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分型的Kappa值為0.377 5,一致性較差;從橫斷位+冠狀位圖像讀片發現,其與病理檢查結果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分型的Kappa值為0.723 4,一致性良好。結論:無論是多層螺旋CT橫斷位還是橫斷位+冠狀位對成人不典型急性闌尾的診斷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在判斷患者疾病分型方面橫斷位+冠狀位的讀片結果更能獲得與手術病理結果高度一致的答案,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關鍵詞:多層螺旋CT;冠狀位重組圖像;急性闌尾炎;分型;診斷價值;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isotropic cor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in adul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5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64 slice spiral CT plain scan and enhanced scan. Three radiologists with different qualifications independently observed the transverse and transverse+coronal images of CT imaging.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ransverse and coronal scanning in the diagnosis of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ransverse scanning, bu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ith reference to CT classification and surgical pathological results, 36 patients were finally diagnosed as complete and recognizable appendix structure in 15 cases, difficult appendix structure in 10 cases, unclear appendix structure in 7 cases and mass type in 4 cases. The kappa value of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was 0.377 5, which was l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The kappa value of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was 0.723 4, which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atypical acute appendicitis in adults, whether from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r transverse section + coronal sec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However, in judging the disease 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the reading results of transverse section+coronal section can obtain a highly consistent answer with the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er.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l reconstruction image; Acute appendicitis; Typing; Diagnostic value; uniformity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它不僅伴有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痛、闌尾點壓痛和反跳痛等癥狀,病情也復雜多變,伴有不同程度惡心嘔吐、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量增高等表現,而麥氏點壓痛則是該病癥最重要的體征[1]。經調查發現[2],66%左右的急性闌尾炎無需依靠影像學診斷即可確診,但仍有33%左右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因癥狀并不典型,導致早期診斷難度較大。目前,病理檢查是不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的金標準,但隨著影像學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CT檢查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日益突出。據統計,CT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檢出率已從原來的18%升至93%[3],而多層螺旋CT的應用更可以為臨床提供如病理級診斷靈敏性和特異性,但其對于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是否具有相同的應用價值仍需進一步研究。此外,更有研究發現,單純從橫斷面根據管徑粗細診斷闌尾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發現闌尾形態發生改變,但卻無法展現闌尾的全貌,加之位置的多變性,通常要到闌尾出現膿腫或者盲腸周圍并發炎癥時才可進行準確診斷,從而延誤治療,增加闌尾穿孔的發生風險;相比之下冠狀位重組圖像則可以整體觀察患者的闌尾情況[4]。因此,本研究選取75例疑似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多層螺旋CT各向同性冠狀位重組圖像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及分型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收治的75例疑似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患者展開研究,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齡18-70歲,平均(42.59±6.78)歲;體重指數(BMI)18.5-24.5kg/m2,平均(21.85±1.66)kg/m2。患者均以轉移性右下腹疼痛為主要典型癥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惡心嘔吐等表現。經手術病理檢查最終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的患者36例,具體包括單純性急性闌尾炎16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3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7例;其余39例為非急性闌尾炎患者,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為腸炎11例、輸尿管結石9例、急性膽囊炎7例、腎盂腎炎5例、膀胱炎4例、腸梗阻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飛利浦64排CT,掃描范圍由患者膈頂至其盆腔處,掃描前部分患者需口服稀釋的碘劑液體,以此達到充盈患者腸道的目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平掃加增強掃描的模式,采用碘海醇注射液(生產企業: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68; 規格:每100ml含碘海醇75.5g)為對比劑進行增強掃描,具體包括實質期和動脈期。各參數值設定如下:120kV、60-175As、螺距1.0、準直64*0.6mm、橫斷面厚度6mm、重組層厚0.6mm、視野280-330mm,檢查所得數據均傳輸至工作站處理。由工作資歷分別為5年、10年和15年的放射科醫生對所有患者CT影像的橫斷位以及冠狀位進行獨立讀片。以闌尾膿腫為例,從橫斷位動脈期增強掃描可見其闌尾壁明顯增厚,厚度>2mm,且顯示不均勻強化,腔內充滿液體,管徑直徑>6mm;而從冠狀位重組圖像來看可見闌尾內側出現囊狀低密度影,囊壁環狀強化,且清晰可見增粗闌尾與囊狀影的空間關系。
1.3 觀察指標
首先統計3位放射科醫生從CT橫斷位圖像的讀片結果,然后再統計冠狀位圖像的讀片結果,并將兩份讀片結果相結合,以手術病理檢查為金標準,比較3位放射科醫生的讀片結果。另外,根據闌尾炎的CT表現,將不典型急性闌尾炎分為四種類型,即闌尾結構完整可辨型、闌尾結構難辨型、闌尾結構不清型和團塊型,與手術病理結果進行最終確認;然后由三位放射科醫生分別從CT橫斷位圖像以及橫斷位+冠狀位圖像確認患者的分型情況,同樣以手術病理檢查為金標準,比較不同圖像對分型診斷的一致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一致性檢驗驗證患者的檢測結果,當Kappa值在0.75以上表示陽性和陰性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良好;當Kappa值在0.4-0.74之間表示檢測結果的一致性一般;當Kappa值不足0.4時則表示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差。
2 結果
2.1 三位放射科醫生診斷不典型急性闌尾炎的特異性和靈敏性
工作資歷5年者、10年者和15年者在橫斷位+冠狀位掃描對不典型急性闌尾炎的診斷靈敏性和特異性雖均略高于橫斷位掃描結果,但兩者對比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6例確診患者的分型情況
36例確診患者在參考CT分型和手術病理結果的情況下最終診斷為闌尾結構完整可辨型15例、闌尾結構難辨型10例、闌尾結構不清型7例和團塊型4例,其具體表現見表2。
2.3 橫斷位圖像以及橫斷位+冠狀位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的一致性
橫斷位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分型的Kappa值為0.377 5,一致性較差;而橫斷位+冠狀位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在不典型急性闌尾炎分型的Kappa值為0.723 4,一致性良好,詳情見表3和表4。
3 討論
經臨床研究發現[5],采用CT檢查診斷闌尾炎需對人體正常的闌尾結構圖像和闌尾炎的結構圖像有清楚的認知。其中正常的闌尾結構呈彎曲細管狀,長度為5-7cm、管徑在6mm左右,從CT檢查的橫斷面來看,其蜷曲、纖細的形狀與人體血管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但當其發生炎癥時,其管徑會明顯增粗,又與腸管有著較高的相似度[6]。也正因如此,單純從橫斷面根據管徑粗細診斷闌尾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發現闌尾形態發生改變,也無法展現闌尾的全貌,加之位置的多變性,通常要到闌尾出現膿腫或者盲腸周圍并發炎癥時才可進行準確的診斷,進而延誤了治療,增加闌尾穿孔的發生風險,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7]。
目前已有研究發現,及時給予多層螺旋CT診斷可以有效減少闌尾穿孔現象的發生;在CT圖像中,冠狀位的圖像可以清楚提示患者闌尾周圍是否發生水腫、腫脹情況,這是造成闌尾穿孔的危險因素。相比之下,橫斷位的圖像則難以展現闌尾早期的變化,因此冠狀位結合橫斷位形成冠狀位重組圖像可以在展現闌尾解剖結構的基礎上繼續顯示其細微的變化[8]。本研究發現,工作資歷5年、10年及15年的放射科醫生從橫斷位+冠狀位對不典型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特異性和靈敏性均高于單純從橫斷位進行診斷的結果,兩者之間的差異雖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但仍可突出同性冠狀位重組圖像在疾病診斷方面的細末優勢。究其原因,冠狀位重組圖像不僅可以整體觀察患者的闌尾情況,還可以連續、完整地觀察其周圍改變情況,清晰展現闌尾粗細、走向、長度和周圍炎癥的改變,其中近七成以上的急性闌尾炎患者伴有闌尾周圍炎,通過橫斷位結合冠狀位圖像進行診斷可以顯著提高診斷的敏感性[9]。對急性闌尾患者而言,其最直接的CT征象是闌尾腫大增粗及闌尾壁增厚、邊界模糊,同時闌尾腔內充斥著液體、氣體,其密度幾乎達到或超過鄰近軟組織;CT間接征象顯示可見明顯的盲腸受累,局部腸壁增厚,被稱為“箭頭征”;對此從橫斷面圖像來看,雖然可以發現闌尾形態的改變,單曲無法展示其全貌,故而局限性較大;從冠狀位圖像來看,則可以完整觀察到闌尾整體的變化,包括走向、粗細、長度以及周圍組織病變等,因此兩者聯合進行診斷?,F階段,臨床對于急性闌尾炎的分型雖無統一的標準和指南,但本研究參考患者CT表現的嚴重程度,并經手術病理最終確認將36例不典型急性闌尾炎患者分為闌尾結構完整可辨型、闌尾結構難辨型、闌尾結構不清型和團塊型四種類型。從橫斷位和橫斷位+冠狀位分別進行確認分型時發現,橫斷位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的Kappa值為0.377 5,一致性較差;而橫斷位+冠狀位圖像與病理檢查結果的Kappa值為0.723 4,一致性良好。由此可見,冠狀位重組圖像在確定患者疾病分型和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優勢。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冠狀位的圖像可以清楚展現患者闌尾的膿腫大小和位置,分辨其闌尾形態,繼而為患者病情的確診和治療方案的確立提供可靠的依據[10]。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無論是從橫斷位還是橫斷位+冠狀位對成人不典型急性闌尾的診斷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在判斷患者疾病分型中橫斷位+冠狀位的讀片結果更能獲得與手術病理結果高度一致的答案,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 1 ] 李曉鵬. 多層螺旋CT與超聲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比較[J]. 河南醫學研究,2021,30(4): 740-742.
[ 2 ] 王秋穎. 多層螺旋CT平掃及重建技術在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6):140-141.
[ 3 ] 周驍虎. 多層螺旋CT減薄及重建技術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20,29(3): 474-476.
[ 4 ] 何琨. 多層螺旋CT在急性闌尾炎中的診斷意義[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3):52-54.
[ 5 ] 廖煥元,林盛義,程啟彬. 多層螺旋CT征象診斷急性闌尾炎病理類型的價值分析[J]. 黑龍江醫藥,2019,32(4):985-986.
[ 6 ] 楊家輝,毛巨江,崔冬冰,等. 多層螺旋CT對急性闌尾炎及其并發癥的診斷價值[J]. 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 42(11):1349-1352.
[ 7 ] 劉曉軍,王保海,王東平,等. 多層螺旋CT及血清炎性標志物檢測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3):28-30,34.
[ 8 ] 虞慧靈. 重建相位對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圖像質量的影響[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1):368-369,372.
[ 9 ] 崔鵬. 64層CT多平面重組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6):167-169.
[10] 邱小琴,吳召周,鄒國杰. 98例不典型急性闌尾炎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現分析[J]. 廣東醫科大學學報,2017, 35(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