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要∶后澆帶施工時建筑工程建設活動中的重要一項內容,后澆帶的主要作用是處理地基沉降差、減小溫縮裂縫等問題,進而優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創造出更多的效益,故而工程建設方、施工方給予后澆帶技術應用情況較高的重視,結合工程實況不斷優化后澆帶工藝方案內容。首先闡述后澆帶定義、類型:其次,探究后澆帶的主要作用,包括解決沉降差、降低溫度收縮對結構碎形成的影響:最后,較為詳細的探究后澆帶工藝技術、施工控制要點,以供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技術要點:工藝研究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全面推進,城市建設速度加快。為了更快,更 有效地提高施工質量,確保施工安全,施工技術也在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 展。通過創新和良好的科學技術應用,可以有效地保證建筑物的質量和安全性。建筑涉及許多學科,其中,后澆帶構造技術是最重要的一類,在建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后澆帶技術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房屋建筑質量。
1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
1.1減小溫度收縮
新澆筑碎在硬化、固結時會出現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會膨脹,有 冷條件作用時會收縮。通常在在施工后1~2個月內碎會完成硬結收縮,溫度波動會時常影響結構狀態。若結構變形受到一定約束時,結構內部把便會形成溫度應力,情節嚴重時會產生裂縫。施工階段布置后澆帶,即在相 對較長的建筑物內,每間隔30~40m 布置寬700~1000mm 的縫,縫中搭接或直通加彎處理鋼筋。留置后澆帶后,施工階段碎能自由收縮,進而明顯 減少了收縮應力。碎的大部分抗拉強度可以用來抵制溫度應力,增強結構抵抗溫度波動的能力。多數情況下,后澆帶保留時間≥1個月,在以上過程中,收縮變形的完成量占比約30%~40%。建議在氣溫較低的條件下澆筑后澆帶,后澆帶碎應用比設計強度等級高出一級的微膨脹碎澆灌密實,并做好養護工作,以防新老碎之間形成裂縫,出現薄弱部位。
1.2解決沉降差
澆筑混凝土后,隨著水自身蒸發和收縮將經歷相對清晰的沉降。定期或在特定位置進行的后澆筑帶設計會分裂混凝土砌塊結構,從而使整個組件的找平不一致,因此不會出現諸如壓碎之類的質量問題。通常當主體結構建筑混凝土的下沉量超過50%時,可以考慮使用后澆帶施工。在最初保留的位置,通過一系列措施(例如模板放置,皮帶預處理,混凝土澆筑和固化后脫模),后澆筑帶可以將兩個相鄰位置的混凝土結構緊密粘合在一 起。這樣可以避免沉降不良造成的破壞,并可以保證施工質量的安全性。
1.3房屋更美觀
施工完成后,建筑物之間可能出現裂縫。為了確保不漏水有必要修復不同部位的裂縫。使用后澆帶技術可以讓每個部分都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這樣建筑將更加完美。技術人員在設計之前需要計算房間的基本結構,檢查有效強度,計算準確的壓力,并使用適當的抗應力手段修理每個部件,以確保房屋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后澆帶在施工工藝中的技術要點分析
2.1后澆帶材料上的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后澆帶本身的質量對其將來能發揮的作用 的影響非常之大,進而對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也有著重大的影響,故而后澆帶的材料的選擇必須有著嚴謹的考量與完善的準備,這需要施工團隊付 出足夠的重視。在材料的選取上,應首先以質量為最基本的要求,而后在考慮成本問題。在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工程之前,應首先做好建筑主體結構 中的預留縫隙的清潔工作,使后澆帶的澆灌位置保持高度的清潔度。施工 團隊在選擇后澆帶混凝土的材料選擇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材,重視材料的特性和長處。通常情況下,應選擇膨脹能力強,無收縮性的混凝土。 在之后的具體振搗過程之中,施工團隊還需要向其中添加一定量的減水劑,以抑制其中的含水量,使混凝土的緊密型得到進一步提高。這一步驟能夠 有效防范施工前后混凝土發生的膨脹與收縮效應,使得整體建筑結構的總 體質量得到保證。
2.2預設后澆帶模板施工技術
建筑工程在進行后澆帶的建筑之時,必須要利用好模板。工程中的相關人員需要做好匹配工作,確保后澆帶模板施工與施工設計圖的內容保持一致,并且將施工設計圖作為指導性的文件來指揮后澆帶的澆筑施工。施工方需要將鋼絲網模板做好設計與鋪陳的工作,并且要確保好其規格與參數的一致,嚴禁出現鋼絲網的鋼絲粗細程度不一的情況。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做好性能方面的檢測,以使模板的穩定性與物理性質能夠與現實情況貼合,滿足施工過程的具體需求。施工團隊要在對預設模板施工時增加后澆帶的墊層,并且需要將施工的位置進行一定的防水處理,以使得其盡量減少受到從外界而來的影響。
2.3碎的澆筑
收縮后澆帶應在兩側主體碎澆筑≥60d,以及相應的地下室頂板施工結束,獲得設計方批準后方可補澆;而對于沉降后澆帶,建議在主體結構頂板澆筑14d 后,提供精準、可靠的沉降觀測數據,得到設計方準許后才可以澆筑。碎澆筑施工大體上是由如下三部分構成:(1)鑿毛處理:對接樓表面進行鑿毛,主要是剔除浮石頭及浮漿,清除干凈后利用清水反復清洗;剔除鋼筋表面上殘留的殘渣,依照設計圖紙重新復核鋼筋構件的具體數目、規格大小、品種、綁扎形式及接頭等,并進行隱蔽工程的檢測驗收。 (2)澆筑振搗:振搗操作時要均勻、密實,嚴禁出現漏、欠、過振等情況。 由施工縫開始持續澆筑階段,要規避出現直接靠近縫邊下料的情況。振搗工序中建議朝向施工縫位置逐漸推進,但一定要做好對施工縫接縫位置的振搗工作,確保其能緊密結合。(2)養護:碎澆筑結束后,應參照氣候條件進行養護,定時灑水養護,確保碎外露表層能始終維持濕潤狀態,養護時間要≥28d。
2.4澆筑振搗
在施工后模板區域連接中,由于模板寬度和材料總量較小,降低了相 關的質量要求,從而對后期的施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振搗不足是后澆帶結構不穩定和防水性能差的主要問題。根據后澆帶的特性應進行多層澆筑和適當振動,以防止出現氣孔,并控制模板的濕度。不合理澆筑振搗會導 致鋼筋在振搗壓實過程中損壞和脫落,以損害結構的完整性。
2.5對于后澆帶的保護以及保養工作
后澆帶的施工時間雖然處于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后段部分,但其后續的保護工作與保養工作同樣也需要給予很高的重視。在后澆帶的工程施工完畢以后,施工團隊要及時地做好對后澆帶的保養工作。對于后澆帶可能受到水的影響這一因素,施工方可以在后澆帶的其中一邊安裝好防水用的墻體。若施工團隊未雨綢繆,在進行后澆帶的施工時便可以將抗滲砂添加到后澆帶的兩側。這都是后澆帶的防水措施。
結束語
總之,后澆帶施工是建筑工程內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其在優化建筑質量、提升其牢固性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合理應用該項技術,能大大提高碎結構施工縫的防水性能,能對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發展提供強大的 推動力。在具體實踐中,要明確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合理選定施工時間,就安全施工材料質量的控制、規范碎澆筑過程等,使后澆帶技術規范應用,更好的滿足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創造出更多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王俊.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36):124-125.
[2]鄒月.王科.劉強.陽小剛.房屋施工中建筑后澆帶技術應用探討[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2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