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書 張潔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發展迅速,各地區建筑工程項目如春筍般涌現。地基基礎是建筑工程建設的核心,也是建筑結構是否安全、穩定的保障,地基基礎關系著整個項目工程質量,是工程初期的重要環節。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因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可能導致地基承載能力減弱,地基出現變形等問題,對于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很大威脅。因此,應加強建筑工程地基基礎的檢測工作,做好保障措施,應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全面掌握建筑物地基基礎情況,提升對地基檢測的重視度,合理應用先進技術,提升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促進建筑工程穩步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檢測:重要性:關鍵技術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速發展,各種建筑工程產能不斷增加。 建筑物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對長期使用狀態中的既有建筑物地基基 礎產生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既有建筑物高負荷的使用情況,極易削弱地基 承載力削。為了有效提高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等級,避免出現安全風險,需要對既有建筑物采取相應的檢測技術,以便通過各種真實的檢測結果與數 據,有序開展后續的相關工作。由此可見,要想保證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出現重大事故,就應積極開展地基基礎檢測。
1基礎測試的重要性
1.1建筑安全目前建筑施工技術不斷發展,地基質量對建筑物的整體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地基不僅承受著整個建筑物的重量,而且還會影響建筑物建成后的整體外觀和安全性。在實際工程項目中,建筑安全問題頻發,由于地基質量造成的工程問題廣受社會關注。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過程中,人們對建筑物的要求越來越高。地基基礎是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關鍵影響因素,科學的基礎測試技術對保證建筑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1.2完善設計要求基礎的質量不僅與工程施工的技術有關,工程設計對基礎質量也具有較大影響。為確保基礎質量,必須進行必要的測試工作,確保基礎的承載力滿足設計與規范的要求。施工與驗收環節都必須進行檢測以保證其安全性。只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測,才能更好地發揮基 礎的工程價值,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實施 [2]。
2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新技術
2.1超聲波層析成像技術
超聲波層析成像技術是基于 CT 技術原理,利用超聲波射線對檢測物體進行掃描,獲得物體的各項信息,再通過反演來對各項參數進行計算,從而獲得相關的分布規律。這項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使用專門的設備進行操作,常用的設備有超聲儀、接收換能器、發射換能器和計算機等。地基基礎檢測過程中,首先要將聲波換能器檢測管放人灌注樁內部,再使用混 凝土進行澆筑處理,一般會沉降到灌注樁底部。待混凝土凝結后來確定具體的檢測位置,要盡量提高網格的密集程度,這對提高檢測結果的精準性 有著積極影響。利用超聲透射法對樁基進行檢測,要對測量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如果發現異常部位,則需要使用 CT 技術進一步掃描,通過計算機中編制的層析成像程序可對樁基內部結構模擬,實現對地基基礎結構的充分檢測 [3]。
2.2低應變檢測方式低應變檢測方式
主要針對復合型豎向增強體和基樁的樁身檢測,通過利用反射波科學檢測地基基礎樁身結構,于建筑基樁的頂部進行豎向激振,樁基結構會四 處傳播彈性波,如傳播過程中樁身存在離析或端莊問題,則反射波波形和 幅度差異明顯,傳播時間也不同,有效識別反射信息之后,按照數據信息斷定地基樁身的缺陷程度,從而查找地基基礎問題。此種技術以反射波為媒介,結合地質資料以及工作人員專業經驗,來確定樁身是否完整。低應 變檢測方式對于地基基礎檢測,具有較強便捷性,檢測結果穩定,受到建筑工程人員的廣泛青睞。結合樁身波速值的不同,觀察應力波反應,判斷 地基建設實際情況。在保障檢測儀器運營正常情況下,模擬化應用檢測技術,選擇不同樁身開展檢測工作,為數據準確性提供數據支撐。在應用低 應變法過程中,需關注地基平均值,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不同樁型所應用的工藝不同,反射波反應也不盡相同,確定反射信號之后,應至少選擇五根樁身,測定波速值,計算平均值,綜合考慮并分析成樁工藝、樁型實測數據以及混凝土強度值等信息 [4]。
2.3探地雷達測試技術
這一技術主要是對既有建筑的建筑樁基礎進行檢測,技術人員可通過相應的檢測參數,準確判斷出基樁的位置信息,以及基樁的埋深情況。為 了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技術人員應根據雷達的埋深情況,科學選擇天 線。例如,處在小于2.5m 的雷達埋深情況下,技術人員在選擇天線時,應選擇405MHz 類別;處在2.5~5.5之間的雷達埋深情況時,技術人員在選擇天線時,應選擇275MHz 類別。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既有建筑物地基存在地下水情況,則會影響探地雷達的檢測結果。鑒于此種情況,技術人 員在采取探地雷達檢測技術時,可根據既有建筑物的地下水水位情況,及 時調整其他更加有效、更切合實際的檢測方法 [1]。
3運用地基基礎檢測的策略方向
3.1需制定完整的地基基礎檢測方案,結合建筑工程實際情況,明確地基基礎檢測任務,細化檢測內容,開展檢測工作前,需對項目進行全面 的調查,按照建筑施工標準以及設計要求,整理相關資料,并制定完整的 檢測方案,保障方案可落實、能夠有效實施。確定檢測人員配置,結合工作需求,配備相應檢測人員,應盡量做到術業有專攻,不同檢測技術選擇 專項檢測人員。在實際檢測工作中,選擇適合的檢測技術,全面做好檢測前相關準備工作 [2]。
3.2嚴格要求檢測工作人員,定期組織檢測技術培訓,更新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加強人員管理,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考核工作人員對知識及設備操作的掌握情況,使其可以熟練掌握地基基礎檢測方法,熟知原理,操作規范性、標準性,從而保障檢測結果準確無誤。構建實時檢測系統,全面管理檢測設備信息,保障檢測各項工作可以順利開展,且檢測數據和基礎情況保持一致。
3.3加強安全防護措施,因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相對比較復雜、危險,在開展現場檢測工作時,應加強人員安全防護工作,嚴密布控檢測現場,并成立安全部門輔助檢測工作,提升工作人員安全意識,做好安全操作相 關培訓,采取必要性防護措施,制定安全管理責任制度,督促制度落實,形成安全保護體系,保障檢測工作安全開展 [3]。
3.4精準分析地基基礎
檢測結果。為了降低檢測結果的差別率,技術人員應對建筑物地基進 行多次檢測,并對檢測數據進行全方位的系統分析,針對出現誤差的數據,進行多次判定,以此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技術人員應根據建筑物實際 情況,結合檢測相關數據,對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礎性能進行探究,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與支持,以便為業務提供準確建議 [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基結構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建設項目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性。 因此,需要采取合適的地基基礎檢測技術。對樁基礎檢測時,可根據實際 情況選擇多個檢測方法,以便比對不同的檢測結果提高結論的科學性和準 確性。采取適合工程具體情況的檢測方法確定樁體的承載能力和完整性,并采取必要的糾偏措施,確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民杰.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檢測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No.539(30):72-73.
[2]董躍. 探究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檢測技術的運用[J].建筑.建材.裝飾,2020,000(007):1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