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關梅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出門旅游的機會越來越多,旅游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在旅游中人們對于美食提出了高要求。美食不僅要味道好,還要有特色、有文化,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在四川發展旅游過程中則應該積極發揮其吸引力,因此應該將川菜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
在川菜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幾十年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一批耳熟能詳的川菜品牌,這些川菜品牌在傳播川菜,弘揚川菜文化、吸引旅游者來四川旅游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排在靠前的著名川菜品牌包括:松云澤,蜀九香,皇城老媽,錦江賓館錦軒川菜廳,南匯57,軒軒小院,芙蓉凰花園酒樓,許家菜,馬旺子·川小館,大蓉和酒樓,紅杏酒家,雞毛店,陳麻婆豆腐,饕林餐廳,卞氏菜根香,等等。其中,許多品牌在除成都以外的其他城市都有分店,這些分店在營銷宣傳的時候會結合當地特色,并且善于抓住大家對于川菜的普遍認識“麻,辣,鮮,香”重點宣傳,以吸引消費者消費,從而進一步勾起大家對于去四川旅游的興趣。
隨著政府對于川菜文化的重視,推動川菜文化走向國際,成都從2004年開始,在每年的12月份會在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舉辦“中國國際美食旅游節”,通過美食節的舉辦,既弘揚了美食文化,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提高了川菜的知名度,甚至會有許多游客來成都旅游就是為了來參加美食節。川菜與旅游融合舉辦的重點節慶活動還有川菜文化旅游節、成都美食節等,依托這些節慶活動,成都市還會開展川菜文化與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這些節慶及論壇的舉辦有利于弘揚川菜文化,打開川菜旅游市場,促進川菜與旅游的融合。
5G時代的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極大地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提出“互聯網+”的發展戰略,在此背景下,餐飲業,旅游業深受新媒體帶來的消費方式、管理方式和生產方式變化的影響。因此,在川菜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融入互聯網思維,成都市政府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積極創新“互聯網+餐飲”的形式,運用電子商務等信息化工具建成智能餐盤等快速結賬系統,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進行營銷宣傳,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不斷拓寬川菜旅游市場,促進川菜旅游發展。
中國唯一的川菜文化主題旅游景區——中國·川菜體驗園景區。以川菜為題,以豆瓣為魂,集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于一體,融合了川菜三千年的文化歷史,全面展現川菜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這一景區的創立,標志著川菜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川菜可以上升到吸引游客的主要吸引物的高度。
2016年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成都市川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政府對于川菜產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同時,政府充分利用四川豐富且獨特的飲食資源,開展了一系列以美食為主題的活動,例如借助“品味川菜,感知古蜀文化”活動,推動川菜文化與三星堆、金沙等景區的聯動發展,在錦里的一些茶館里,我們可以看到川菜與川茶、川劇的融合發展。同時,政府還通過打造一些促進川菜走出去的宣傳平臺,將川菜與旅游相結合,使川菜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許多商家把經營川菜純粹當作一種盈利手段,并沒有嚴格遵守川菜傳統的制作工藝,挖掘每一道川菜背后的獨特文化,這導致許多傳統川菜無論是從原材料選擇,還是加工工藝都開始“變味”。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大家更多地關注川菜地“色、香、味”,對于這道菜背后蘊含的文化知之甚少或者漠不關心,甚至對于嚴格堅持傳統工藝烹調的川菜不買單,如此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商家迎合消費者的喜好,肆意對菜品進行改良,消費者很少接收到正確的關于傳統川菜文化的宣傳,最終使得川菜文化的傳承不樂觀,傳統川菜文化的魅力不復存在。
川菜資源與其他產業融合較少,雖然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川菜與農業有一定的融合,但是融合度依然不夠,許多鄉村旅游地的川菜僅僅是游客出門在外填飽肚子的一種選擇,并沒有什么特色,有一種明顯的現象,就是成都周邊的古鎮中,絕大部分賣的吃的東西都大同小異,毫無特色,川菜也面臨這個問題,沒有真正與農業進行融合。其次,工業旅游盛行,但與川菜有關的少之又少,可見,川菜與工業方面融合也較少。另外,川菜與第三產業中的其他產業幾乎沒有太多交集。隨著大眾對飲食口味及旅游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追求時尚化及品質化,川菜也需拓展新領域,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既能保證傳統的烹飪技法,又能傳承川菜文化,并進一步促進文化旅游的發展。
缺乏創新主要是從川菜本身和川菜的營銷宣傳兩個方面來看。川菜本身首先是菜式缺乏創新,現在叫得上名的那些川菜基本上還是以前留下來的;其次是川菜工藝缺乏創新,雖然說需要保護傳統工藝,弘揚川菜蘊含的傳統文化,但其實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在不破壞核心工藝或者關鍵文化的基礎上,調整烹調工藝,讓川菜更適合當下社會。另外,在新媒體營銷盛行的當下,川菜企業也需要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思維,采用當下流行的一些媒介進行營銷宣傳,而不能還局限在發傳單,或者在電視上做廣告這些傳統的方式。
提高認識,可從政府、商家、從業人員三個維度展開。首先,政府必須充分發揮行政職能,做好川菜旅游資源發展的規劃,制定完善的制度規范,聯合各單位積極貫徹落實有關規范。同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平的川菜旅游市場考核機制,創建健康的市場環境,約束大家公平競爭。其次,商家要明確自己經營川菜除了盈利,還承擔著傳承川菜的使命,注重挖掘川菜的文化價值,同時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在營銷宣傳的時候,多宣傳川菜的文化內涵,爭取將文化做成賣點,以此弘揚川菜文化。最后,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餐飲從業人員中的服務人員是直接與顧客接觸的對象,他們自身必須對于川菜文化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向客人推薦和宣傳;從業人員中的廚師則需要加強川菜的原材料選擇知識、川菜文化內涵、川菜烹飪技能地學習,盡可能地將傳統工藝傳承下去,保證川菜獨特地風味和其中蘊含的獨特飲食文化。
川菜屬于旅游六要素中“食”的部分,是旅游者非常看重的一部分,因此需提高川菜的旅游吸引力,爭取讓川菜成為吸引游客的主要吸引物。首先,可打造一批以川菜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其次,增加旅游景區中以川菜文化為主題的體驗式旅游項目,比如自己采摘食材,自己動手制作,川菜廚藝大比拼,等等;再次,旅游景區可開發一些以川菜為主題的特色旅游紀念品,通過紀念品的買賣流通,宣傳川菜文化;最后,景區與景區之間實現聯動,打造一些以川菜為主題的旅游帶,旅游帶中的各大旅游景區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從而實現功能互補、互相宣傳,產生聚合效應。
創新從菜式上,可結合當下消費者的偏好,在不改變川菜核心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在原材料、烹調工藝、顏色、擺盤、味道等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甚至是可賦予川菜在新時代特殊的文化內涵,比如“中國夢”“美麗鄉村”等。從營銷上,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社群等進行宣傳推廣,可讓川菜的營銷更加的及時、準確、形象、輻射面更廣,不受時空的限制,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川菜旅游資源的開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需要認識到川菜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是開展文化旅游中獨特珍貴的吸引物,因此應注重提高川菜的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