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球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醫院 廈門361026)
高血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據統計,50%以上高血壓患者伴有脂質代謝紊亂[1]。高血壓、高脂血癥為獨立的兩種疾病,但二者存在密切聯系,可同時發生。我國趙峰教授團隊通過10年隨訪調查發現,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等的風險要顯著高于單純高血壓患者或高脂血癥患者[2]。相關研究表明,血壓及總膽固醇均下降10%,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會下降45%[3]。因此,積極降壓、調脂對控制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病情、改善預后至關重要。我院針對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應用小劑量辛伐他汀、銀丹心腦通聯合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藥物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6~78歲,平均(61.4±13.5)歲;病程1~10年,平均(5.4±3.6)年。實驗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45~79歲,平均(62.3±13.7)歲,病程1~11年,平均(6.3±3.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4]中高血壓診斷標準;(2)符合《心血管內科疾病診療指南》[5]中高脂血癥診斷標準,經實驗室檢查確診;(3)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1)合并心力衰竭、狼瘡性腎炎、脂肪肝等嚴重器質性疾病;(2)合并造血系統疾病;(3)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4)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5)合并神經系統疾病;(6)近期內使用過調脂、降壓藥;(7)過敏體質。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一般治療,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左旋氨氯地平、厄貝沙坦,囑患者保持良好休息,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戒酒。對照組睡前予以40 mg辛伐他汀片(國藥準字H20103497)口服,1次/d。實驗組睡前予以20 mg辛伐他汀口服,1次/d,同時予以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國藥準字Z20027144)口服,1.6 g/次,3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8周。
1.5 觀察指標(1)血壓及血脂:采用動態血壓測量儀(粵械注準20202071530)檢測舒張壓(DBP)、收縮壓(SBP);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湘械注準20212221134)檢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2)西醫療效:治療8周后TC下降20%以上,LDL-C上升0.260 mmol/L以上,為顯效;TC下 降10%以 上,LDL-C上 升0.104~0.260 mmol/L,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顯效、有效患者占比為總有效率。(3)中醫癥狀積分: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制定癥狀積分評定標準,主癥有頭痛、眩暈、胸悶、心悸,各項評分0~3分,得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次癥有失眠、乏力、痞滿、肢冷、肢麻、盜汗,根據癥狀“有”“無”計為1分、0分。(4)中醫療效:根據治療后中醫癥狀積分下降程度將療效分為臨床控制(下降80%以上)、基本控制(下降40%~80%)、未控制(下降40%以下)3個等級,總控制率為臨床控制、基本控制患者占比。(5)不良反應:統計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視覺模糊、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升高、皮疹)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9.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s)
?
2.2 兩組中醫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控制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血壓及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DBP、SBP、TG、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DBP、SBP、TG、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壓及血脂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血壓及血脂水平比較(±s)
?
2.4 兩組西醫療效比較 實驗組西醫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西醫療效比較[例(%)]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用藥期間發生胃腸道反應5例、視覺模糊2例、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升高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75%;實驗組用藥期間發生胃腸道反應4例、視覺模糊1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2.50%。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90,P=0.374)。
高血壓、高脂血癥為臨床常見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特別是近幾年,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加之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致使這兩種疾病患病率不斷上升[7~9]。多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高血壓、高脂血癥發病相互聯系,二者在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及動脈斑塊形成中有協同效應。因此,在臨床治療上,應致力于探討具有協同降脂、降壓作用的方法。2018年歐洲高血壓指南明確指出,中危以上高血壓合并血脂異常患者應啟動他汀治療。辛伐他汀為他汀類藥物典型代表,能夠選擇性作用于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使其活性降低,從而降低內源性膽固醇生成量,達到調節血脂水平的目的。
中醫學將高血壓病歸于“眩暈、頭痛”范疇,將高脂血癥歸于“痰飲、脂膏”范疇,二者病變部位均發生于脾、腎、肝三臟,歸納二者病因,皆與素體異常、情志郁結、飲食不節等密切相關[10]。中醫理論認為,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為本虛標實之證,臨床治療應以健脾泄濁、活血除濕為主[11]。銀丹心腦通為中成藥,主要成分是銀杏葉、丹參、燈盞細辛、三七、山楂、絞股藍、大蒜、天然冰片等,其中丹參、銀杏葉、燈盞細辛的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三七有行氣補血之功,山楂可健脾調脂,絞股藍有祛痰益氣之效,大蒜可溫中散滯,冰片有散火通竅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銀丹心腦通能夠有效清除血管內代謝廢物,減少動脈內脂質沉積,改善局部血氧循環,對預防心腦血管病變有著重要作用,且主要成分山楂、銀杏葉等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壓變異性,確保血壓穩定在正常范圍[12]。
本研究實驗組治療后血壓、血脂水平及中醫癥狀積分均明顯較對照組低,中西醫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聯合用藥更利于控制病情。兩組用藥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為主,過敏反應、視覺反應程度較輕,另對照組中有出現肝損害表現,但為一過性癥狀,無一例患者出現停藥情況。
綜上所述,小劑量辛伐他汀+銀丹心腦通在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治療中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