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楊安幫
(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 鄭州450004)
腰椎滑脫癥(LSL)屬于腰椎退變性疾病,多伴有頑固性腰痛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影響較大。手術為治療LSL的首選方案,開放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OTLIF)中需要對骶棘肌進行廣泛剝離與牽拉,創傷大,且術后并發癥多[1]。近年來隨著醫學設備及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MIS-TLIF)在LSL治療中不斷應用,與OTLIF相比,MIS-TLIF損傷小,能夠減少對椎管的干擾及對中線部位的韌帶組織、骨性結構的破壞[2]。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MIS-TLIF治療重度LSL的臨床效果,并與OTLIF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以優化重度LSL治療方案的選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治療的84例重度LSL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OTLIF組和MIS-TLIF組,各42例。OTLIF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1.82±10.30)歲;Meyerding分度:Ⅲ度、Ⅳ度各有25例、17例;腰椎滑脫節段:L3、L4、L5各有7例、16例、19例。MIS-TLIF組男17例,女25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51.75±10.36)歲;Meyerding分度:Ⅲ度、Ⅳ度各有24例、18例;腰椎滑脫節段:L3、L4、L5各有7例、15例、20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LSL,且為單節段腰椎滑脫;Meyerding分度:Ⅲ~Ⅳ度;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夠耐受OTLIF、MIS-TLIF治療。(2)排除標準:合并骨質疏松癥或腫瘤;有腰椎手術史;發育性椎管狹窄;存在腰椎感染;患有精神疾病,無法積極配合臨床診治。
1.3 治療方法
1.3.1 OTLIF組 采用OTLIF治療。患者取俯臥位,采用全麻,取后正中切口,自棘突、椎板剝離骶棘肌,牽開顯露椎后方結構;椎弓根螺釘于滑脫節段上下腰椎置入,切除雙側關節突,松解神經根,處理椎間隙,放置椎間融合器1枚,復位滑脫椎體。
1.3.2 MIS-TLIF組 采用MIS-TLIF治療。患者取俯臥位,采用全麻,于C型臂機下對病變椎間隙進行定位,適度墊高患者髖部及胸部;取后正中切口將脊椎顯露,切開皮膚、皮下及腰背筋膜,沿多裂肌、最長肌間隙鈍性分離;于C型臂機下,將椎弓根螺釘放入,從患側上位椎體棘突、椎板交界部位,將黃韌帶咬除至關節突內緣,敲除下關節突,咬除上關節突1/3;暴露患側椎管,清除峽部瘢痕組織,依據椎管狹窄程度對上下椎板邊緣進行適當咬除,并對其椎管背側黃韌帶進行潛行咬除;充分減壓已暴露的硬膜囊外側緣及同側同一、上一節段神經,摘除突出的髓核組織,將椎體軟骨終板刮除,通過椎間撐開器適度撐開,預彎豎棒并適當提拉復位,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1.4 評價指標(1)圍術期指標: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2)疼痛程度:術前、術后14 d時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評估,疼痛程度與評分呈正相關,其中評分最高分10分代表劇烈疼痛,最低分0分代表無痛。(3)功能障礙程度:術前、術后14 d時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4]評估,主要包括社會生活、性生活、睡眠、站立、旅行、坐立、提舉、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及疼痛方面,各項評分0~5分,評分越高則功能障礙越明顯。(4)并發癥:神經根損害、淺表感染、硬膜囊撕裂。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MIS-TLIF組術中出血量少于OTLIF組,住院時間短于OTLIF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
2.2 兩組VAS評分及ODI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VAS評分及OD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MIS-TLIF組VAS評分及ODI評分均低于OTLIF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及ODI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VAS評分及ODI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LSL作為常見的腰椎疾病,多數LSL患者經保守治療后癥狀得到緩解,但少數患者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需要考慮手術治療。OTLIF作為治療LSL的重要術式,于1982年被Harms等提出,術中無需將椎管打開,能夠重建患者脊柱穩定性,恢復椎間隙高度,解除神經壓迫,緩解患者癥狀,促使腰椎功能得以恢復[5]。但OTLIF治療LSL時會存在廣泛的肌肉損傷,導致椎旁肌缺血性壞死,患者術后疼痛較重,同時術后腰背部瘢痕愈合極易導致腰背疼痛,對短期或長期療效影響較大。
近年來隨著微創理念的滲入,MIS-TLIF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MIS-TLIF中沿多裂肌、最長肌間隙鈍性分離,顯露簡便,避免對血管及神經造成損傷,并能夠避開腰神經后支的內側支,有利于維持該神經支對多裂肌的神經營養支配[6]。MIS-TLIF手術視野暴露方便,無須廣泛剝離骶棘肌,能夠減輕多裂肌局部血運的影響,MIS-TLIF能夠在充分椎管減壓基礎上,將大部分后柱骨性、韌帶符合結構保留,維持脊柱穩定性,經椎間孔外側進入椎間隙則能夠減輕對局部組織的損傷,有利于術后恢復,避免術后遺留腰背部疼痛[7]。本研究結果顯示,MIS-TLIF組術中出血量少于OTLIF組,住院時間短于OTLIF組,術后VAS評分、ODI評分低于OTLIF組;兩組手術時間、并發癥總發生率對比無顯著差異。可見與OTLIF相比,MIS-TLIF治療重度LSL損傷小、術后疼痛程度較輕、住院時間短,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早期恢復,且術后并發癥少,臨床應用安全可靠。但本研究中僅納入84例重度LSL患者,且術后僅觀察14 d,故為進一步證實MIS-TLIF治療重度LSL的臨床效果,仍需后續臨床深入探討,以期為重度LSL患者的治療提供確切指導。
綜上所述,MIS-TLIF治療重度LSL是安全可行的,手術損傷小、并發癥少,能夠緩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加快患者腰椎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