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惠欽 李金福 駱芳茗 劉金玲 廖慧敏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 深圳518100)
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是一種全身代謝性骨病,屬于相對隱匿的疾病[1]。該病特征為骨量丟失,骨密度降低,骨組織結構發生改變。骨質疏松癥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疼痛,以腰痛、骨痛常見,久坐及運動均會加劇疼痛[2~3]。據國外相關報道顯示,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約為46%,女性發病率約為22%[4]。而我國骨質疏松癥總發病率約為15.7%,男性發病率為14.4%,女性發病率為20.7%。因此,骨質疏松癥已成為全球性所關注的話題。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鈣制劑、降鈣素、雙膦酸鹽、合成類固醇等,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5]。本研究觀察并比較鮭魚降鈣素聯合唑來膦酸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對25羥基維生素D[25(OH)D]水平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接診的75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38例和對照組37例。對照組女25例,男12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6.5±10.5)歲;病程4~7年,平均病程(6.9±1.7)年。研究組女26例,男12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6.5±11.5)歲;病程5~9年,平均病程(7.5±1.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l)確診為骨質疏松癥[6];(2)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嚴重系統性疾病、精神類的患者;(2)近期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的患者。本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給予基礎治療,口服碳酸鈣D3片(Ⅱ)(國藥準字H20093675)3 500 mg/d與骨化三醇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30491)0.25 μg/d。對照組患者給予鮭降鈣素治療。鮭降鈣素注射液(注冊證號H20170203)50 IU,肌肉注射,每隔1 d注射1次,持續治療1個月。1個月后改用鮭降鈣素鼻用噴霧劑(注冊證號H20140632),200 IU/d,鼻噴,持續2個月。研究組患者采用鮭降鈣素聯合唑來膦酸注射液治療。治療前1 d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70209),降低頭痛、關節痛風險;接受基礎治療及鮭降鈣素治療;唑來膦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13138)5 mg,靜脈滴注,滴注時間>15 min,且滴注前后用0.9%氯化鈉溶液500 ml水化治療,每年1次。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嚴格按照醫院營養醫師制定的膳食方案進行膳食,且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及光照時間,每天不低于1 h。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視覺模擬評分(VAS)及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VAS評分標準[7]:分數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骨轉化指標25(OH)D檢測方法: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利用化學發光法檢測,由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由專人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患者臨床癥狀及骨密度變化進行評價,顯效為腰背等疼痛癥狀消失;有效為腰背等疼痛癥狀得到緩解;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與骨密度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采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2.97%,顯著低于研究組的92.1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3 兩組治療前后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比較(ng/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比較(ng/ml,±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
骨質疏松癥是由多種因素造成骨微結構破壞、骨密度降低,導致極易出現骨折的全身性疾病[8]。其中老年骨質疏松癥屬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發病人群年齡多在60歲以上,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多認為由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白血病等疾病引起,主要臨床癥狀為疼痛,常發生腰痛、骨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9~10]。
唑來膦酸是近年來應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種雙膦酸鹽,其治療效果已被臨床認可,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有效、安全的抗骨質疏松癥藥物之一[11]。作用機制為對破骨細胞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并促進骨細胞的形成,療效具有延續性,與骨骼羥基磷灰石結合,可長時間存留于骨表面,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每年僅需進行一次靜脈輸注[12]。相關研究發現,唑來膦酸鹽對骨質疏松具有預防與治療作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風險,且患者無明顯不良并發癥[13]。
鮭降鈣素屬于一種含肽激素,能對甲狀旁腺素產生一定抑制作用,從而進一步調節磷、鈣的代謝及骨轉化指標。鮭降鈣素可抑制破骨細胞發育并促進成骨細胞增殖,還能抑制腎小管對鈣、磷等離子的吸收,從而降低骨轉化率,提高骨密度,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鮭降鈣素還具有止痛效果,可對疼痛介質的釋放產生抑制作用,阻礙其受體,進而加快釋放β-內啡肽,從而達到止痛效果[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鮭降鈣素聯合唑來膦酸注射液治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11%,明顯高于采用鮭降鈣素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72.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骨轉化指標25(OH)D水平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鮭降鈣素聯合唑來膦酸注射液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且能明顯改善骨轉換指標25(OH)D水平,臨床意義大,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