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如何讓城市閃光,閃耀獨特的風采,已然是一道不可繞過的課題。放眼世界,各國在城市形態、城市管理方面可能逐漸趨同,但文化的差別,賦予了城市獨特的面貌。獨特的城市文化,讓我們能夠一眼認出其獨特魅力。那么上海呢?是不是一座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城市呢?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將于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所謂卓越的全球城市,不僅是全球資源戰略性配置的地方,同時也應該是全球各類優秀文化產品被廣泛提供與消費、充滿文化吸引力的人文之城。如何能夠達成這個愿景呢?需要有識之士貢獻智慧。于是,“卓越城市的文化賦能”之命題,便成為學者們探討的焦點。
在探討卓越城市的獨特性之前,首先要探討其全球性。有位著名的海外電影學者從某部電影(斯派克·瓊斯的《她》)入手,闡述了“跨功能全球城市”的概念。這部電影將平淡無奇的功能型城市洛杉磯,與上海之間進行了平滑的變形與融合,無縫編織了一個合成的“全球城市”。《她》在將浦東作為“洛杉磯”使用時,通常避免使用標志性建筑,讓浦東提供“紋理”,而非足以識別的場所。這可能是理解《她》片所設想的全球城市的關鍵:這部影片將浦東作為一個全球城市——所謂“全球城市”,是指由于一些明顯的因素,成為全球經濟體系重要節點的城市,這些城市的觸角和參照體系超越了單個國家。《她》是電影對上海現在已經成為終極的跨功能“全球城市”進行暗示與表現的一個完美案例。用電影來暗示和佐證上海這座城市的“全球性”,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上海的“文化賦能”。
當然在“全球性”之外,如何讓上海更具獨特性,是學者們重點關注的話題。有學者從“史與遠方”的角度切入,闡述“強化上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認為一個城市要有未來,首先要搞清楚城市的過去,一座城市如果有深遠的歷史,極有可能擁有更廣袤的未來發展空間。1986年上海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個命名,不是空穴來風,根據考古,上海的文明史源遠流長,上海這座城市從青龍鎮開始,就可以跟現代化一詞相連接。今天講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不能不講上海的歷史。只有把歷史講透了,捋清了,才能更好地把我們的目光伸向遠方。這是很有見地的觀點。
也有學者從“加強全球傳播力”的角度論及“卓越城市之文化賦能”,并提出解決“三個發力點”的問題:一是現代語境,二是國際表達,三是市場博弈。以往我們往往不是通過文化消費來實現文化交流,因此我們的文化產品往往在國際上走不深、走不遠、走不久。如果沒有消費,生產是無意義的。文化消費既是文化產業的起點,又是它的終點;既是它的起始動力,又是它的終極目標。一座城市它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消費,是城市文化生存的兩翼,比翼雙飛才能使這座城市的文化生態保持平衡,才能使這座城市真正展翅翱翔。文化消費水平成為衡量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成為衡量一座城市市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標桿。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城市硬件的建造是容易的,而城市軟件的鑄就,卻是極其不易的,它需要積累、沉淀、謀劃、創新,釀就文化賦能。
此外,“全球城市的鄰里街區”命題的探討也受到關注,因為這關乎城市軟實力。鄰里街區、鄰里社區是城市的細枝末節,可能不如地標建筑顯眼,但是它對國際游客或外籍居住者而言,卻傳遞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東西,那就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獨特氛圍,這種氛圍展現出來的效果更勝于全球性的地標建筑物。這樣的社區是“有機”的,也就是說自然生長的,即便有所規劃,也是在城市原有的街道街區當中長出來的。這樣的鄰里社區能夠提供更多的文化資源,是可以傳播投射到世界舞臺上面的。
凡此種種對“卓越城市之文化賦能”的探討,都是極具價值的。這樣的有益探討,本身也佐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無論她是否已經完美,但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