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群 張曉鵬

顧執中,九三學社上海分社早期領導人之一,1898年7月14日出生于上海南匯縣(今浦東新區)周浦鎮,中國現代知名記者、新聞教育家,從事新聞教育工作近60年,1928年在上海創辦民治新聞學院(后改稱民治新聞??茖W校)[1],歷任上海、重慶、仰光、加爾各答、香港、北京等地民治新聞??茖W校校長,培養了大批新聞專業人才。顧執中于1947年加入九三學社,1948年12月任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二屆理事會由常務理事集體領導,顧執中為三位常務理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在九三學社上海分社1950年6月產生的第三屆理事會及1952年11月3日產生的第三屆理事會擴大委員會中,顧執中任副主任委員。在新中國成立前,顧執中在從事新聞和新聞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為民族獨立、上海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一、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工人、學生等紛紛舉行罷工、罷課,通過向國民黨政府請愿和示威游行等方式,反對不抵抗政策,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顧執中也積極投身其中。1935年,顧執中結束了長達一年半時間的海外考察回國后,繼續回到《新聞報》工作,當時,日本侵略華北,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在全國范圍內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在上海救國會組織的動員下,顧執中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救國會工作中[2]。在當時的蔣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變成了一個秘密的“地下工作”。為躲避特務監視,顧執中等為順利召開救國會小組會議,不得不常常變換開會時間、地點和形式,常常在聚餐中完成組織領導工作。在比較重要的上層會議中,除了顧執中外,參加會議的還有沈鈞儒、史良、鄒韜奮、李公樸、沙千里、王造時、章乃器、胡子嬰等。顧執中在救國會中擔任執行部總干事,負責抗日救亡運動革命斗爭宣傳工作,由于蔣介石政府對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新聞采取封鎖措施,顧執中只好借助于外國媒體,每當一個大運動要發生之前,便提前將消息透露給《字林西報》等外國報紙的英美記者[3],借助他們將消息傳播開來,有力地擴大了救亡運動的影響力。
顧執中還經常利用自己記者的身份,到公共租界總巡捕房打探在斗爭中被捕同志的情況,并設法營救。1936年6月,顧執中代表救國會領導了上海北火車站的群眾請愿運動,從此暴露了政治身份,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此外,他還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星二聚餐會”等抗日救亡組織。通過參加共產黨領導的一系列抗日救亡運動,顧執中在思想上不斷貼近進步力量,更將對共產黨的追隨和合作體現在行動中。
二、擔任上海民眾慰勞團團長,支援新四軍
1938年,正值抗戰全面爆發之際,中共上海地下黨決定對處于第三戰區的新四軍給予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是年11月,中共江蘇省委通過公開合法的上海地方協會,組織了上海各界民眾慰勞團,慰勞第三戰區。在決定慰勞團團長人選時,地方協會力推顧執中為團長,但顧執中考慮到自身公開記者身份以及此行的復雜兇險,開始時并不想參加,但考慮到共產黨組織的支持和此行的意義,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顧執中毅然決然地擔當起了慰勞團團長的重任,作為文化界代表,帶領慰勞團支援新四軍。慰勞團中還有職業界代表王紀華(中共黨員,任副團長)、婦女界代表姜平(中共黨員)和朱立波(民盟盟員)、海關代表陳瓊瓚、農民代表姚慧滋,及美國進步記者杰克·貝爾登和新四軍軍部印刷廠廠長兼交通員陳昌吉等人[4]。慰勞團雖然在形式上對國民黨的部隊和新四軍都分別進行了慰問,但實際上主要任務是支援新四軍。顧執中帶領慰勞團到達皖南云嶺章家渡新四軍駐地時,受到了新四軍副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等領導人的熱情接待。慰勞團還向新四軍獻了“變敵人后方為前線”的錦旗。
在慰勞團赴新四軍駐地路途中,顧執中憑借豐富的采訪和旅行經驗,要求慰勞團成員注意言行,避免暴露政治身份,同時要求大家行動迅速,每到一地不做過多逗留,最大限度保證安全[5]。正是有了這些務實果斷的措施,慰勞團成員才得以在復雜險惡的形勢下順利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上海民眾慰勞團慰問新四軍,加強了上海各界與新四軍溝通聯系,使更多民眾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持久抗戰的主張和新四軍英勇抗戰的事跡,有力推動了上海當時的愛國抗日救亡運動。但顧執中卻因此更受敵偽特務關注,被列入暗殺黑名單,1940年8月,遭到敵偽特務狙擊,身負重傷,不得不離開上海躲避[6]。
三、積極參加“反美扶日”運動
1940年離開上海后,顧執中輾轉多地開展新聞、辦學等工作, 1946年1月從重慶回到上海,不久后,便加入了九三學社組織,并積極投身于轟轟烈烈的“反美扶日”運動。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之時,美國則開始扶植日本,為此,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發起“對日問題座談會”,將“反美扶日”作為分社工作重心。九三學社上海分社主任理事褚輔成召集孫蓀荃、笪移今、吳藻溪、孟憲章等九三學社成員,并聯合各方面民主進步人士共同開展“反美扶日”。顧執中于1947年加入九三學社組織后,曾數次在“對日問題座談會”于《大公報》上發表的意見中公開具名。1947年12月28日,中共黨員及各黨派民主人士等進步力量發表《我們對召開對日和約預備會議的意見》,簽名的有52人,由褚輔成、顧執中等領銜簽名。1948年4月1日發表《針對美國積極助日中國應有的對日政策》,有137人簽名,顧執中在簽名者中名列首位。1948年6月11日發表《對美國積極助日復興的抗議》,此次參與規模最大,抗議書末具名的有282人[7],署名者既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等進步民主人士,也有中國共產黨員,為避免引起敵人注意,署名按姓氏筆畫排序。九三學社聯合各民主黨派及民主進步人士通過“對日問題座談會”連續發表宣言,不斷地揭露美國扶植日本侵略勢力復活的罪惡,提高了人們對美國扶植日本的警覺性。
在“反美扶日”運動中,顧執中充分憑借其在新聞、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影響力,不僅在聯合宣言中簽名,更是積極支持學生運動。顧執中于1928年在上海開辦民治新聞??茖W校。“反美扶日”運動讓“民治新專跟九三結成了幾乎是血肉相連的關系”[8]。民治新聞??茖W校的同學們積極參加,他們有的游行中手持大旗,走在游行隊伍前列,奮力鼓呼;有的印發傳單、散發標語,與特務和便衣警察周旋;有的示威游行中受傷、被捕。1948年6月,民治新聞??茖W校先后有孟慶銑、陳康德、徐益等3位同學因參與“反美扶日”運動被捕[9],顧執中作為學校的負責人,一方面積極支持學生的行動,另一方面也想方設法地保證學生們的安全。
在“反美扶日”運動中,中國共產黨組織對九三學社及各民主黨派給予了大力指導和支持,作為主要的推動和領導力量將此項運動推向全國更大范圍,除了提供組織、人力、物力支持外,還在黨的根據地甚至蘇聯,通過電臺、報紙等對“反美扶日”運動進行宣傳報道,更將“反美扶日”運動作為學生運動的重要內容。隨著運動規模逐步擴大,成為國統區人民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聯合各民主黨派在國統區實際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統一戰線,不僅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也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
因為顧執中積極參加黨領導的反蔣活動,在上海解放前夕他又上了國民黨黑名單。1949年2月,由中共地下黨員(也是九三學社社員)武劍西通知他,逃離上海去了香港,后北上到已經解放了的北平,比留在上海的人們更早感受到了人民勝利的喜悅。
顧執中作為九三學社上海分社早期領導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前積極投身歷次革命運動,無論是參加救國會、擔任上海民眾慰勞團團長支援新四軍,還是參與轟轟烈烈的“反美扶日”運動等,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的,體現了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團結奮斗的光榮歷史,體現了老一輩九三人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守合作初心的理想信念,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和追隨。
注釋:
[1]顧執中:《上海民治新聞專科學校的誕生與成長》,《新聞研究資料》,1981年10月15日,第192-221頁。
[2] 救國會后又稱為“人民救國會”。
[3]顧執中:《報人生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78頁。
[4]項英與上海民眾慰勞團合影,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網站,http://www.zgyd1921.com/zgyd/node3/n17/n21/ulai214.html。
[5]顧執中:《報人生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43-644頁。
[6]顧執中:《報人生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660頁。
[7]孟憲章:《中國反美扶日運動斗爭史》,中華書局,1951年,第109-113頁。
[8]顧執中:《報人生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864頁。
[9]陳康得、張惠卿:《歷史最悠久的民辦新聞學?!罚缎侣剳鹁€》,2007年第11期。
(張越群為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研究室一級主任科員,張曉鵬為復旦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尚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