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常見病蟲害為腐爛病、白粉病、落葉病、花葉病,蟲害有卷葉蟲、金紋細蛾、蘋果綿蚜、美國白蛾等,其中蘋果綿蚜和美國白蛾還被納為中國植物質檢對象,蘋果綿蚜主要發生在中國山東、陜西等省份,美國白蛾主要發生在遼寧、山東等省份,具有一定的地理差異。
蘋果病蟲害疾病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蟲源、氣候、濕度等,果農應從果園全年各個時期果樹病蟲害發生特點入手,及時制定治理方案。首先應致力于培養強壯的果樹,通過調節光照、枝葉修剪、灌溉等措施增強果樹的病蟲害抵抗力,構建良好的果園結構形態,提升果園生態環境;對果樹土壤定期施加有機肥、灌溉,培養果樹根系,根據果樹實際生長情況為果樹增加土壤營養,促進果樹的健康生長。其次是重視果園的病蟲害預測預報,根據往年不同時期果樹病蟲害情況做好監測,對病蟲害的病蟲越冬基數及當年氣候數據進行準確記錄,便于后續做好防治工作。一般情況下,一些特殊的病害和蟲害會大規模擴散和蔓延,果農必須對相關病蟲害進行全面的認知,避免病蟲害泛濫。果樹主要受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影響,這與果樹密度及果園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當果樹受到真菌性病害感染時,果樹就會表現為腐爛病、落葉病、輪紋病等,尤其是在降水量較多的年份,果樹更容易受到真菌性病害感染,而受到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感染時,果樹多表現為花葉病、銹果病、黃葉病等癥狀,病害發生量較小,多呈點狀分布。最后,當果樹發生病蟲害時,應首先考慮發揮天敵控制病蟲害的作用,使用病蟲害天敵來防止果樹疾病的蔓延與擴散,必要時使用毒性較低、殘留性低的有機農藥進行治療,靈活使用各種類型的農藥。
2.1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指對在市場上流通或調運的國內種子、苗木、農產品進行的檢疫工作,防止國外的新型病蟲害或已經局部發生的病蟲害危險性輸入、輸出。果農應該遵循一堵、二控、三測、四防的措施,尤其重視蘋果綿蚜的檢疫防治。
2.2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指運用一系列的先進農業技術改變生態條件進行病蟲害防治,農業防治具有一定的優勢,有助于保護天敵、節省成本、維護經濟安全等,是現如今果園病蟲害防治的首選措施。在使用農業防治治理方案時,首先應注意做好果園清潔工作,修剪果樹病枝殘枝,清掃地上的果樹落葉、爛果、雜草等,刮掉果樹樹干上的老皮、翹皮。果樹病蟲的越冬場所通常是樹下土壤,果農可對樹下土壤進行搗毀,降低病蟲數量。另一方面,果農應配制10份水、生石灰3份、石硫合劑原液1份、食鹽0.5份,將這些物質混合涂在樹干上,避免日燒。最后通過提高果樹土壤肥力,培育優質品種,栽植無毒矮化苗木,增強果樹抵抗力。
2.3物理防治
蘋果樹病蟲通常具有趨光性、趨味性及假死性,果農可以有效利用害蟲特點進行人工捕殺,例如利用燈光吸引害蟲、利用糖醋液吸引害蟲,這些方式簡單便捷,無需耗費大量的資金就可以進行防治。
害蟲具有趨光性,果農可每1~2 hm2設置1臺太陽能殺蟲燈進行害蟲誘殺,其中,蘋果綿蚜具有趨黃色性,果農可在5月將粘有粘液的黃色板放置于園中誘殺蘋果綿蚜,每公頃蘋果樹設置300~450片黃色板,當黃色板上的蚜蟲達到一定數量時,及時更換,避免由于蚜蟲數量過多使得誘殺效果不佳。害蟲還有越冬性,通常會在8月末沿著樹干向下爬,果農可在樹干上捆綁瓦楞紙誘殺害蟲。
2.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害蟲天敵對害蟲進行防治。果農可在果樹上懸掛誘劑、釋放捕食螨和有益瓢蟲等對害蟲進行誘殺。首先應保護好果樹害蟲的天敵,使其能夠充分捕殺害蟲,選擇5月的傍晚釋放捕食螨,沿捕食螨袋虛線剪開掛在樹枝上,每株樹掛1袋。
2.5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也稱農藥防治,是指運用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方式,也是如今果農最常用的防治方式,這種方法具有見效快、簡潔專一等特點,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使用農藥防治技術會在果樹上殘留一定的農藥,對于害蟲天敵也具有傷害,一定程度上會使害蟲繁殖更加嚴重,農藥對人畜也具有傷害性,影響健康;另一方面,如果長期使用農藥防治,會使果樹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影響防治效果。果農在采取化學防治時應首先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盡量采用毒性較低、農藥殘留時間短的生物酶和無機類農藥,使果樹種植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果農在蘋果樹種植過程中應遵循“安全經濟、環保實用”的原則,立足于實際情況及時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用藥適量、一藥多用,樹立正確的病蟲害防治觀念,學習先進的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及用藥方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提升果樹種植經濟效益,為果樹種植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河南省農藥檢定站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