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儀征市棗林灣旅游度假區堅持自然、綠色、和諧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不斷引進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產業,做到度假區農、林、牧、副、漁業協調發展,度假區現代農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1.1高效設施農業建成
現代農業發展一個主要特征是高效設施農業的發展水平。自棗林灣度假區成立以來,設施農業從單一蔬菜向林、果、茶、花、水產產業不斷延伸。度假區高效設施農業面積1146 hm2,其中蔬菜面積439 hm2、果品面積456 hm2、茶葉面積108 hm2、花卉苗木面積85 hm2、水產畜禽面積77 hm2。與真州鎮共同建成了儀征市北郊“菜籃子”設施蔬菜基地,其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6個,無公害種植業面積1 266 hm2,縣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個,建成揚州首個鱘魚養殖標準化示范場。
1.2產業化水平初現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過去十年來,棗林灣度假區先后引進了20多個注冊資本在1 000萬以上的生態旅游、生態農業項目落戶。度假區已初步形成沿胥浦河一線的“菜籃子”基地;沿星河生態園、青春園林、青山花木公司等苗木基地;以紫馨葡萄園、葡霞園為代表的葡萄基地;以藍蘊、和順藍莓為代表的藍莓基地,不僅可以鮮果采摘,還開發出了藍莓酒、飲料等;以聚源春茶和頭王產業園桃為代表的無公害茶葉、桃生產基地;以康泉農業、中華文學園為代表的休閑觀光、果品采摘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基地;另外,棗林灣成功舉辦了十屆中國芍藥節、2018年江蘇省第十屆園藝博覽會,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即將開幕,文旅產業初現規模。
1.3現代農業裝備逐漸完善
2010年以來度假區先后實施了丘陵地區農業開發項目、國家農業開發項目、萬頃良田整治項目、水利重點縣工程和現代農業發展項目,配套了大量的農橋、道路、渠道、排灌電站等農田建筑物。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棗林灣新建改造農橋18座、電灌站7座、鋪設硬質路35 km、砂石路近50 km,不同規格U型渠達60 km。截止2020年底,全區擁有大拖拉機57臺、農用車22臺、收割機14臺、大型插秧機22臺、大型植保機18臺,新增糧食烘干中心3個,農用機械化水平達95%。
2.1農業企業運行質態不高
多數入園企業未按度假區總體規劃布局落戶,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又不按照原招商規劃方案實施,入園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無個性、無特色、無產品檔次,多為個體式經營、傳統式生產,有的企業多年未能上繳租金,欠租金兩年以上企業有10多家,有的企業無力投入,更無法進行擴大生產、現代化生產及高水平管理,土地長期荒廢,生產經營凄慘。
2.2農業園區建設有待加強
棗林灣度假區雖然已被命名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但度假區硬件設施、基礎設施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園區產業化生產水平較低,產業雷同現象嚴重,特色園區、核心示范功能未能顯現,與先進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2.3品牌效應有待提高
棗林灣度假區雖有8家農業龍頭企業,但規模與輻射帶動效應不強。支柱性農業龍頭企業少,龍頭企業科技含量低,缺少先進的農產品加工、包裝、營銷技術,葡萄、茶葉、草莓、蔬菜產業缺少省級品牌,農業龍頭企業品牌影響力在棗林灣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性作用未能彰顯。
3.1突出規劃,實現產業轉型
針對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一園一鎮一項目”規劃的新定位,認真做好度假區規劃的修編調整工作,以規劃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嚴格按照度假區總體規劃,做好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工作。建議進行全面的入園企業經營狀況調查評估,對運行質態較差的企業、產業雷同弱小的企業、圈地無投入的項目及早進行整合,直至勸其退出,收回的土地使用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按產業布局發展村級經濟,豐富度假區的旅游資源業態,打造棗林灣菜籽油品牌,帶動百姓致富。與此同時借助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平臺,與國內外現代產業園區交流經驗,建立交流機制,獲取新型花卉生產技術及園藝生產機械,生產高端的園藝產品,以此不斷推動棗林灣現代農業的發展。
3.2突出特色,形成地方產業
通過“一園一鎮一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度假區現代農業規劃,以世博園文旅產業為中心,建成多彩花卉產業園、星河生態園芍藥產業園,形成區域特色品牌,促進區域內產業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3.3突出融合,提升綜合效益
一是扶植領軍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3~5個領軍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形成長期扶植體制。目前棗林灣文體旅公司實行的“1+X”聯建模式發展勢頭看好。二是舉辦節慶活動,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以門票收入、農產品銷售收入、餐飲、住宿收入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三是借助“一園一鎮一項目”建設,發展與現代農業相配套的農產品流通平臺。
3.4突出園區產業服務功能
農業企業是現代農業的承載主體。在對農業企業服務方面,一是做好項目前期流轉土地、通電、通水、通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定期召開入園企業座談會,清除企業發展后顧之憂;二是為入園企業輸送生產技術工人,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主動與入園企業開展服務對話,掌握企業服務需求和用工意向,開展入園工人崗前培訓;三是為入園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信息服務。利用或成立相應的服務組織,開展種苗、物資、農機、銷售等社會化服務;四是幫助企業確立產業發展方向,確立企業產品品牌,合力打造品牌,從而實現度假區現代農業的同步發展。
(江蘇省儀征市棗林灣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李成平,徐德庚,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