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娟 王倩 高建
【摘 要】目的:研討超聲在0個月~6個月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間來本院做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的0個月~6個月嬰幼兒1000例(2000個髖關節),分析超聲檢查結果。結果:1000例嬰幼兒經超聲檢查之后,診斷出異常髖關節32例(3.20%),其中Ⅱa型23例(2.30%)、Ⅱb型8例(0.80%)、Ⅱc型0例、D型0例、Ⅲ型1例(0.10%)、IV型0例;月齡分布情況為1月齡14例(1.40%)、2月齡10例(1.00%)、3月齡3例(0.30%)、4月齡3例(0.30%)、5月齡1例(0.10%)、6月齡1例(0.10%)。結論:超聲在0個月~6個月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超聲檢查;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screening of hip dysplasia in infants from 0 to 6 months
LI Huijuan WANG Qian GAO Ji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uanzhoucity,Hebei Tangshan 063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screening of hip dysplasia in infants from 0 to 6 months. Methods:Select1000 infants (2000 hips) from 0-6 month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early screening of hip dysplasia from July 2019 to June 2021,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s.Results:After 1000 infants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und, 32 cases (3.20%) were diagnosed with abnormal hip joints, including 23 cases of type IIa (2.30%), 8 cases of type Ⅱb (0.80%), 0 cases of type Ⅱc,0 cases of type D, 1 case of type III (0.10%) and0 case of type IV;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14 cases (1.40%) at 1 month old, 10 cases at 2 months old (1.00%), 3 cases at 3 months old (0.30%), 3 cases at 4 months old (0.30%), 5 months old 1 case (0.10%), 6 months old 1 case (0.10%).Conclusion:Ultrasou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early screening of hip dysplasia in infants from 0 to 6 months.
【Key?Words】Ultrasonography;Infant;Hipdysplasia;Early screening
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是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脫位的總稱,是一種與出生有關的髖關節發育性病變,也是小兒骨骼系統中最常出現的疾病[1]。若是早期采取準確的方法進行診斷并給予早期治療,能夠使髖關節有一個較長的骨化時期,促進髖關節發育成熟,因此探尋準確的診斷方法極其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為探討超聲在0個月~6個月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中的應用,選擇2019年7月—2021年6月來本院做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的0個月~6個月嬰幼兒1000例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來本院做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的0個月~6個月嬰幼兒1000例,其中女510例,男490例,年齡0個月~6個月,平均年齡(3.12±0.25)個月。其中1月齡263例、2月齡224例、3月齡205例、4月齡125例、5月齡98例、6月齡85例。
1.2 方法
所有受檢兒均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EPIQ5)進行檢查,使用高頻線陣探頭,將頻率設置為5MHz~7.5MHz。受檢兒家屬保持受檢兒處于安靜的狀態,將其側臥在特制的支架內,呈一個標準固定的體位,下肢稍微內旋屈曲,將髖關節暴露出來,將探頭置于大轉子,始終保持探頭和床面垂直的狀態,觀察髖關節結構,應用a角和β角對髖臼的形態進行量化,評價髖關節發育情況。以髖臼頂的中部、髖臼窩深部的髂骨下緣、髖臼盂唇為三個標志點來確定標準髖關節冠狀切面之后,觀察切面中的軟骨性髖臼、外側緣、骨性髖臼的形態。應用超聲診斷儀自帶的髖關節測量軟件標記基線、軟骨頂線、骨頂線,基線與骨頂線相交形成a角,基線與軟骨頂線相交形成β角。超聲Graf法采用當前國際公認的超聲Graf分類法評價標準,詳見表1。
1.3 觀察指標
觀察異常髖關節各型以及各月齡的分布情況。
2.1 超聲Graf法評價標準
國際公認的超聲Graf分類法評價標準,見表1。
2.2 觀察異常髖關節各型以及各月齡的分布情況
1000例嬰幼兒(2000個髖關節)經超聲檢查之后,依照超聲Graf分類法評價標準診斷出異常髖關節32例(3.20%),其中IIa型23例(2.30%)、Ⅱb型8例(0.80%)、Ⅱc型0例、D型0例、Ⅲ型1例(0.10%)、IV型0例;月齡分布情況為1月齡14例(1.40%)、2月齡10例(1.00%)、3月齡3例(0.30%)、4月齡3例(0.30%)、5月齡1例(0.10%)、6月齡1例(0.10%),見表2。
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指的是嬰幼兒股骨頭與髖臼在發育成熟和解剖關系中出現異常情況的一種髖關節病變,當前超聲檢查在該疾病的篩查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3-4]。
本次研究應用超聲Graf法對0月齡~6月齡嬰幼兒進行髖關節的檢查和分析,結果得出異常髖關節發病率為3.20%,各月齡正常髖關節百分比的分布趨勢與髖關節的發育曲線也吻合。表明超聲檢查能夠準確地早期發現和診斷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通過超聲圖像和正確的測量便能夠比較準確地評估該疾病,另外超聲檢查無創、無輻射,可重復性強,嬰幼兒家屬的接受度較高[5]。通過分析各月齡分布特點本研究發現嬰幼兒出生后1個月內髖關節的生長潛力較大,出現假陽性率較高,容易出現過度治療的情況,而嬰幼兒2個月以后進行篩查很易錯失髖關節的最佳生長時期,容易延誤治療,增加治療的困難,降低治愈率。另外早期干預不代表有異常就需要立刻進行治療,對一些輕度發育不良或者在3個月之內的患兒,可以做簡單的鍛煉,在后期隨訪中若持續陽性再進行相應的干預[6]。
綜上所述,超聲在0個月~6個月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煒娟,李鴻斌,王潔.超聲在0個月~6個月嬰幼兒髖關節發育異常早期篩查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20,22(8):1196-1198.
[2] 何燕,劉海霞,饒靜,等.超聲檢查格拉夫法在0個月~6個月嬰幼兒發育性髖關節異常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9,16(7):128-130,135.
[3] 許穎,朱曉改.Graf法超聲對0個月~6個月嬰幼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診斷價值[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0,28(8):928-931.
[4] 尹海霞,岳瑞杰,梁秋然,等.超聲篩查0個月~6個月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診斷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9):1566-1568.
[5] 翟大明,趙奕文,湯衛忠,等.嬰幼兒發育性髖關節異常超聲篩查在基層醫院推廣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9,30(2):165-168.
[6] 區薛宜,吳苑,丘玲,等.超聲Graf法聯合Harcke法、Terjesen法在嬰幼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中的應用價值[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47(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