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進行性癡呆。有調查數據顯示,現今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經超過3600萬。按照該病的增長幅度,預計未來4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超過1.15億人。
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后,患者多會喪失正常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與生活自理能力,所以該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是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的第三位致死病因。因此,探究科學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是很有必要的。近年來的臨床探索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單用西醫或者單用中醫效果要好。
根據既往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有β淀粉樣蛋白毒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神經炎癥、膽堿能損傷、興奮性氨基酸毒性、心腦級聯等學說。盡管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病理機制展開廣泛與深入研究,但目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臨床上尚無可治愈或延緩的藥物。
中醫學將阿爾茨海默病納入“癡呆”“健忘”“呆癥”等范疇,認為其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腎虛是本,淤血與痰濁為標。有研究學者指出,腎虛髓衰與腦絡痹阻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基本病機,即髓海不足與腎精氣虧虛是其發生的根本原因,而痰淤互結與腦絡阻滯則是其基本機制與主要因素。也有研究學者認為,血淤、痰淤、毒邪侵犯經絡屬于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核心病機,氣血虧虛屬于疾病誘發的前提條件,而痰濁淤血則是導致疾病發生的病理因素。人體腦部屬于諸陽之會,更是精明之府。人體五臟六腑精氣均上注至腦,若人體氣血充足,則神有所養;若人體氣血不足,神無所養,則會發展為癡呆。所以,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病位是腦,但也涉及到人體其他臟腑,病理性質是本虛標實,主要病機是腎虛痰淤。
現中西醫結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主要體現在中西藥物聯合上——
臨床發現,中藥方劑與鹽酸多奈哌齊片聯合應用,比單用鹽酸多奈哌齊片效果更好。比如,對于腎虛痰淤型患者,聯合應用鹽酸多奈哌齊片和醒智散,可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癥狀,調節患者的神經功能,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于腎虛血淤痰阻型患者,聯合應用卡巴拉汀和補腎益智湯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記憶功能,減輕患者的癡呆程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對于腎虛血淤型患者,聯合應用鹽酸多哌齊片和參蓉益智湯治療,治療有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也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廣泛應用,并經臨床試驗發現具有較好的效果,常用藥物有美金剛等。臨床有學者以阿爾茨海默病4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后,為對照組提供美金剛單一治療,為觀察組提供美金剛、靈芝孢子粉聯合治療,連續用藥6周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的ADAS-cog(阿爾茨海默病評定量表)顯著下降,生命質量評分更高。這意味著,美金剛、靈芝孢子粉聯合應用,可減輕人體炎癥水平,有效抗氧化應激,保護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生活活動能力。
也有研究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40例為對象,為對照組提供吡拉西坦片治療,為觀察組提供吡拉西坦片及醒腦靜治療,持續用藥16周,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更優。
所以,建議早期確診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積極選擇中西醫結合治療,以改善認知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