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婕
2021年5月3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中華全國總工會對在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120個集體和120名個人通報表揚。其中,幫助4495戶家庭全部解困脫困的丹東市總工會赫然在列,成為遼寧省3個受到表彰的集體之一。
短短兩年之間,丹東市總工會不僅在全市市直部門和單位工作實績考核中達到“好”,而且工會工作成效顯著。在全市開設103家勞動者服務站,為網絡送餐員、護工護理員等行業成立工會……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佇立在鴨綠江畔的丹東市,被譽為“英雄城市”。丹東市總工會傳沿著紅色基因,不斷創新工會工作理念,推開了工會改革創新的新局。
“初心變沒變?使命擔沒擔?”
這個振聾發聵的提問,來自丹東市總工會主席牛莉開講的第一堂黨課。“工會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從根源上說都是思想問題。”從任職第一天起,牛莉就以提振精神、凝聚人心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創新提出“思想立會”理念。
黨課,成為教育丹東工會干部、推進丹東工會改革的第一步。
丹東市總工會一支部黨員周子園至今都記得,2019年4月1日,整整一個上午,坐在黨課現場的她和幾十位機關干部,沒有一人翻看手機或中途離場,大家都被黨課主講人的真誠和熱情感染。

“這堂黨課從國家、家庭、個人三個維度直擊生活的本真本源,對我觸動很深”。周子園在總結中寫道:我應該學會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要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堅守初心、堅定信念。
此后連續兩個月,以上率下講起來,一堂堂“干貨滿滿”的黨課,持續深入到丹東市總工會機關干部的頭腦中、心靈里。工會干部們的學習熱情也被充分激發和調動,從潛心鉆研的兩彈元勛錢三強等國之脊梁,到為民服務的公安之花任長霞等英雄模范,工會干部們采用音視頻交互的形式講述榜樣力量,為堅守共產黨員初心、工會干部使命注入強心劑。
點滴匯聚磅礴力量,當愛國的熱情開始激蕩,踐行初心使命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丹東市總工會將“思想立會”理念不斷向下輸送,向基層延伸,開啟了工會工作改革的序幕。
2019年五一前夕,《咱們工人有力量》《我和我的祖國》等紅色歌曲接連在丹東港、曙光集團、孔雀表業、“五一八”廠唱響。數千名穿著工裝的職工手搖紅旗邊走邊唱,從四面八方走到工廠,匯成一首首美妙的交響曲。由丹東市總工會主辦的歡慶節日大型快閃活動—“勞動贊歌”走進企業、深入一線,激發起數萬職工的愛國熱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丹東市總工會抽調政治素養高、綜合能力強的工會干部,組建工會系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理論宣講團,深入企業、社區(村)等基層單位,講述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詮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
從激發內生動力再到匯聚職工力量,思想提升引領丹東市總工會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困難是檢驗年輕干部的試金石。2020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丹東市啟動了“戰”時狀態,社區工作瞬間處于“高壓線”狀態,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
危急時刻,丹東市總工會派出17名素質過硬的工會干部深入社區,拉開了“關愛社區,同心抗疫”行動的序幕。
從入戶排查、消毒隔離到測量登記,一個月的時間,工會干部與社區工作者并肩前行,共同抗疫,合力登記外來人員508人,檢查出入車輛215臺,發放出入登記卡1416張。了解到社區干部的奉獻和付出,丹東市總工會及時向市委匯報后,第一時間把105萬元的慰問金送到全市一線防控社區干部手中。除此之外,一封封感謝信也送到了每一位社區工作者手中。“謝謝你,用腳步丈量大街小巷;謝謝你,用汗水筑牢戰疫防線……”每一封信不僅表達出感謝,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撐與鼓舞。
派駐任務結束后,丹東市元寶區興東街道辦事處將寫有“抗擊疫情沖鋒一線 品德高尚為國為民”大字的錦旗送到丹東市總工會,向真情關心全市社區干部并在卡點值守、在崗位執勤和化身“擺渡人”的工會干部表示由衷感謝。
抗擊疫情,對工會干部來說既是一次艱難的考驗,也是一次成長的歷練。其間,涌現出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年輕干部,為丹東市工會改革工作蓄力賦能。
2020年以來,丹東市總工會瞄準“八大群體”服務工作持續發力。
在“我當一天快遞小哥”等“八大群體”系列體驗活動中,平時大多待在辦公室的工會干部們,結識了一路向前的貨車司機、風雨兼程的快遞員、雙手黝黑的保潔員……用實際行動走近職工。“他們渴了到哪里喝水”“他們熱了到哪里乘涼”“他們冷了到哪里取暖”等一系列問題縈繞在工會干部心中。
返回崗位后,丹東市總工會迅速聚焦快遞員、貨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群體,以解決他們喝水難、歇腳難、如廁難的現實需求,聯合臨街銀行、電信等網點在全市范圍內陸續建設了103家“勞動者服務站”,飲水機、充電器、雨具、紙巾等一應俱全,讓流動中的勞動者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思想立會”提升精神,“實干興會”提振士氣。而要讓“職工在哪里,工會干部的身影就在哪里”,需要持續深化工會工作改革創新。
為此,丹東市總工會大膽突破舊有的選人用人制度,選樹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年輕工會干部,其中選拔為正科級的就有8人。為提高年輕骨干的綜合素質,丹東市總工會還制定了“導師帶徒”制度,“以老帶新”的師徒結對之風日盛。今天,走進丹東市總工會辦公大樓,時常可見年輕人圍坐在經驗豐富的老工會人身邊,學習寶貴的工作經驗。
工會干部的素質強起來了,工會服務職工的成效越發顯著。隨著《職工服務幫扶體系建設工作指南》《全市工會職工職業技能提升三年工作方案》《丹東市總工會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強市總機關工作作風建設的實施方案》等19份政策制度相繼出臺,工會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制度體系的完善,催生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丹東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聚焦康復、母嬰領域護理,為大齡失業人群開展就業培訓;勞動和經濟工作部舉辦“振興杯”職工技能大賽,涉及鐘表、餐飲、郵政、護理等7個行業技能大賽,促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女職工部細化“兩癌”篩查方案,并制定“九步走”工作路線圖,至今已為近3萬女職工提供了免費篩查;財務部返還小微企業工會經費181萬余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發展;組織和基層工作部聚焦“八大群體”和中小科技企業,細致排查精準服務,依靠各行業部門的支持,建立5家行業工會,目前全市共有會員431202人……
作為工會“送溫暖”工作的發祥地,竭誠服務職工的基因深深印刻在丹東市總工會發展的脈絡里。當《中國工人》記者向丹東市總工會主席牛莉探尋創新服務做法的來源時,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向上有對黨的忠誠和信仰,向下扎根于職工群眾,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