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傳統的教師全批全改作文的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教師工作需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語文老師應該把作文的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對作文批改課要有學期或學年的計劃,并能長期堅持。“互批互改”不僅能從本質上激活學生的潛能,還是教育改革先行者成功的經驗總結,更是新課標、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培養的需要。因而,“互批互改”的作文評閱方式一定要堅持并推廣。
關鍵詞: 全批全改? ? 互批互改? ? ?意義影響
多年來,經常聽到高中語文老師抱怨道:哎!現在的高中學生連一句話都說不通,提筆忘字的現象屢見不鮮;或曰:最難當的就是語文老師,兩個班的作文本堆在辦公桌上,猶如兩座大山,望著就頭疼;致而甚者曰:我下輩子再也不當語文老師了……諸如如此類的哀嘆,無不道出了語文老師難當,批改作文更難的辛酸。這番話著實發人深思,更催人去銳意改革,探尋作文批閱的創新之路。筆者認為,能讓廣大語文老師從繁重、苦惱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嘗試著將批改作文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將批改作文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表面看來,似乎是語文老師想“偷懶”,把本該屬于自己的責任全部推給學生,這種做法有礙于教師的尊嚴,也有失于職業道德。其實,從實際效果來看,并非如此。假設你是一位極端負責任的語文老師,每次作文都給學生“全批全改”“精批細改”,兩個班的作文至少需用一個星期才能看完。一星期后,你帶著沉重的心情走進教室,語重心長地幫學生分析存在的各種問題,滿懷熱情地希望他們接受,誰知他們拿到各自的作文本后,對上次寫作的內容有的同學都可能忘了,寫作欲望消失殆盡,可能只對老師“精批細改”的批語有一點點關注,也不過漫不經心地瀏覽幾眼,還沒來得及思考就匆匆合上了,至于老師的修改意見根本懶得去想。試想,學生這樣的隨便態度能有蠻大的提高嗎?這種作文批改模式如果還維持下去,豈不是費力不討好嗎?由此看來,與其事倍功半,還不如大膽改革,從本質上激活學生的潛能。
將批改作文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的做法,其實早有仁人志士探索過,實踐過,總結過不少成功的經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我想作文的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凡為教育必期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惟在啟發導引,俾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而“互批互改”這種實踐活動,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老師的導引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進行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學活動。這種活動如果開展得好,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多種基本素質。不僅如此,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就曾放手讓學生“互批互改”,而且一貫讓學生“互批互改”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魏書生把作文批改分成10個部分,每個部分給5分,一篇作文滿分為50分。經過“互批互改”的作文改革后,學生批閱作文的興趣及看別人批語的新鮮感始終不減,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心理應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換能力,還有利于教師比較思考,將節省了的大量批改學生作文的時間,用于研究學生心理,研究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教書育人的效率。“互批互改”它既能把教師從費時費力、收效低下的批改活動中解脫出來,增加作文寫作數量,同時又能走出一條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何樂而不為呢?
將批改作文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的做法,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初中七-九年級必須“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要重視對作文的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對初中學生尚有這樣的要求,高中學生自不必說。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近幾年又提出了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要求。且看湖南師大附中2021屆高三月考試卷(六)的22題:這是某報“慶祝改革開放40年·數說”系列報道的開欄語,在標點、字形、數字規范使用、語言得體等方面存在六處問題,請找出并作修改。(6分)從這一道的設計,我們不難看出,現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培養刻不容緩,如果平時注重了讓學生修改別人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等等,做這樣的題就會輕而易舉,否則,就難上加難了。所以,讓學生修改作文不僅僅關系到作文的事,也關系到閱讀·理解·語言知識運用的,可以收到一舉多得的奇效。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從教師批改作文轉向引導學生互相批閱,并驚喜地發現引導學生互相批閱作文是作文教學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文章不厭百回改”。名人大家為了把文章改得更好,他們有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有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還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實踐證明,在學生中開展互評互改作文活動,能夠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教師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改革探索之中。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能力。在互評互改作文中,無論是作文評改過程,還是作文評改后的教師再評改,還是評改后的點評,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進而提高了寫作教學的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因而,“互批互改”的作文教學改革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鄧有名.我教學生互批互改作文[J].湖南教育(中),2014(03):41.
[2]張平.淺談學生作文“互改互評”[J].中學時代,2013(23):76.
[3]萬婷. 探討讀寫交互理念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下), 2016, 000(012):151-151.
[4]劉繼剛. 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未來英才, 2016, 000(004):82-82.
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第四中學 黃永紅 18773093352? huangyonghong54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