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持,王晴晴,廖 蕊,楊 春,羅小佩,吳 戀
(貴州師范學院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青年前往城市工作的現象已成為常態,以至于農村人口逐漸減少,閑置土地日益增多,逐漸荒廢。因此,搭建農村土地資源管理及利用平臺,對荒地進行有效利用,帶動該地的經濟發展迫在眉睫。設計的互聯網+農村土地資源管理平臺能夠將租戶、農戶與政府緊密聯系,由農戶將土地信息上傳登記,租戶根據需求查看,自行與農戶協商,然后通過平臺達成合作協議,使得荒廢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國外在土地管理、合理化利用及研究領域的領軍者杜能,通過對德國地區合理利用土地的探究,提出了土地合理化利用的觀點。從最開始的運用與種植,到以滿足城市為目的。20世紀中期,土地的合理化利用在各國普及。1970年,隨著資源的調查、研究和土地合理化利用活動的開展,標志著世界上的土地管理和合理化運用與研究趨向成熟。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方面的問題有著更深入、更明確、更合理的發展,其中還涉及城鎮化發展、旅游業發展等多方面的規劃。
國內平臺Tanikawa(土地資源云平臺)是圍繞土地招、拍、掛的全生命周期,依托數據分析,利用互聯網實現土地資源運營與管控一體化的智能平臺,具有土地管理、成交管理等功能。但該平臺目前只覆蓋了國內的14個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其中大多為一線或二線城市,覆蓋率不高,而本平臺可應用于國內任何城市。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大批勞動力陸續外出打工,導致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由于農民缺乏完備的知識結構,對土地使用過多的化肥,導致土地質量下降,收成隨之降低,進一步挫傷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土地成為荒地。
大多數農民對農業知識了解不夠,會出現盲目使用有機化肥的情況,導致土地氯化銨、硫酸銨等超標,致使生產效益下降。按照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民都會根據就近原則使用土地,而路程較遠的土地因為無人耕種,最終荒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針對發現的問題,考慮建立農村土地資源利用平臺,將農民和租戶聯系在一起,讓有經驗且懂得科學開發土地的租戶統一租賃土地,帶動當地農民科學合理的利用土地。在租戶完成收益目標的同時,農戶也獲得了工作機會,增加了收入來源,最終實現共贏。
我國幅員遼闊,擁有超900萬公頃的城鎮土地,在這些城鎮土地中,城市面積約占46.8%,農村土地面積約占53.2%。我國部分地區閑置土地的信息見表1、表2所列。

表1 因企業原因閑置土地情況

表2 因政府原因閑置土地情況
通過使用該互聯網+農村土地資源管理平臺,既可以解決土地荒廢問題,也可以為當地引進外界投資,不僅推動了就業,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用戶在該平臺上進行實名注冊,登錄成功后,即可進入首頁(包括導航欄分類、關于我們、輪播圖、土地信息的展示);土地資源信息會根據不同的地區進行不同的顯示。用戶在瀏覽土地信息時可點擊收藏,便于下一次查看。用戶還可上傳土地信息(在刊登信息時用戶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和土地所有權證明,提交的所有信息由管理員審核)或者修改個人信息(登錄密碼、昵稱、頭像、電話等);在個人中心,用戶可以查看個人收藏和刊登過的所有土地信息。為避免土地糾紛,管理員在后臺會對用戶上傳的信息(包括個人信息、刊登的土地信息)進行審核,確保信息真實有效。
租戶可以快速、有效地尋找合適的土地,雙方通過簽訂協議確定租賃關系。租戶在租賃期間不能破壞土壤結構或污染環境。
用戶注冊登錄后可進入首頁,根據關鍵詞搜索土地資源,并收藏符合要求的土地信息。此外,用戶還可以發布土地信息,但必須上傳持有該土地的證明材料。用戶未注冊也可以瀏覽并搜索土地資源信息,但只有注冊、登錄后才能收藏相關信息。用戶上傳的信息由管理員審核、管理。系統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設計流程
(1)使用Java Web搭建網頁平臺[1],編寫HTML[2]和CSS[3]代碼,設計交互界面,提高用戶體驗。
(2)使用Photoshop修整需展示的圖片。
(3)使用MySQL[4]數據庫[5]存儲平臺數據。
系統功能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功能框架
本平臺以農村閑置土地的合理化利用和有效管理為目標,通過設計相關平臺,幫助租戶快速找到合適的土地資源,從而更好地利用閑置土地。在減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同時,不斷完善農村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不斷改良農村閑置土地結構,提高農村閑置土地的合理利用率,實現農戶能租出地、租戶能租到地的農租關系,解決土地大面積閑置的難題[6-8]。
緊跟信息化時代前進的步伐,本平臺利用科技改善農村土地大量閑置的狀況,方便農戶與租戶,不僅為當地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