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 陽
棉花是國民經濟的戰略資源和人民的生計,是纖維紡織業的重要原材料。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口罩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棉花的重要性再一次彰顯出來。當前“新疆棉”事件致使我國棉花種植業前景堪憂,國際上的有色眼鏡是我國棉花貿易量及交易額也呈斷崖式下跌,相應的棉花專業檢驗檢測機構和棉花紡織企業以及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的檢驗業務也受到巨大挑戰。這就需要棉花檢驗方法及棉花種植技術不斷革新,棉花檢測設備和相應的配套設施不斷改進,以適應當今國際形勢下的棉花纖維檢驗技術及質量技術監督發展的需要。
目前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所依據的檢驗檢測方法、檢測儀器都較為先進,隨著實驗室自動化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逐步發展和柔性生產系統的廣泛應用,自動化立體倉庫理念的提出,從數字化實驗室到智能化實驗室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實驗室發展方向。
今年我單位棉花實驗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積極探索和嘗試棉花檢驗智能化,更加科學化的智能化檢驗設備更加有利于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開展。例如實驗室纖維檢驗系統都是與國際棉花檢測系統看齊,我單位實驗室現有21臺HVI棉花大容量檢測儀,屬當前纖檢系統使用的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棉花檢測儀器,單位每年的7—9月邀請生產廠家和組織單位內技術骨干等對機器維保和檢定,通過這種日常的保養和年度保養,使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的纖維檢驗工作足以穩步有序開展。然而,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質量監督工作,也為了充分體現出新時代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單位實驗室棉花檢驗的配套裝置也在不斷升級改造,一改以往的如實驗室密閉不通風、棉花短絨及粉塵滿天飛、人工手卷棉花留樣、驗余樣品完全依靠人工塞裝、廢棄樣品堆放存在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
通過總結歷年的檢驗經驗,不斷地升級優化改造,極大地提高了棉花檢驗整體工作效率,改善了棉花檢驗工作高峰期時樣品擠壓,造成檢驗工作進度滯后的問題。誠然,棉花公證檢驗工作整體水平及安全衛生意識通過升級改造和流程優化,既提高了實驗室棉花檢驗工作和行業質量技術監督要求,也符合新時代以人為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
棉花纖維檢測技術在我國質量監督領域是一個相對“新”的技術學科。它的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纖檢現行的棉花標準,對棉花的品質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是一項技術性、政策性、客觀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棉花的質量決定了棉花的經濟價值和使用,而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棉花檢驗的質量,需要從專業技術人員的質量教育著手,豐富他們的政治素養、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讓從事質量技術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認識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質量管理為抓手,著力于全面建設成為質量管理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想持之以恒地抓好此項工作,必須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指導下,緊密結合我單位實際,不斷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通過不斷地業務學習和實際操作,掌握棉花纖維檢驗技術, 進而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榮譽感,這樣才能充分地使從事質量技術行業積極主動地自覺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和提出富有創造性的意見和思路,以達到提高檢驗檢測的質量水平和加強棉檢質量監督管理的目的。
作為塔城地區唯一一家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實驗室,我單位自2015年以來不斷地在向儀器化、現代化邁進的同時,也在兼顧棉花檢驗相關配套設施及裝置的同步升級,同時也不斷強調實驗室防火和安全衛生意識。在這個階段,我們單位的實驗室繼續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為了科學有序地開展棉花檢驗工作,規范棉花檢驗樣品交接秩序,有效杜絕人工交接及運輸中的差錯率,我實驗室對現有的格局進行重新規劃,將棉花送檢流程更加模塊化地劃分,進而將實驗室存在的其他不利因素也進行糾正,改善棉花分級室通風和循環系統,有效改善分級室內空氣質量,對于新改造的棉花檢驗分級室,在滿足GB/T 13786《棉花分級室的模擬晝光照明》標準規定的相關環境的色彩、照度、光照高度等技術要求的同時,著重升級房間通風循環系統,該系統對循環時的送風風量和速度有了顯著提高,避免了系統風速過大將棉纖維和灰塵吹起,影響分級室檢驗工作及結果的準確性和分級室內空氣質量,確保檢驗人員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樣品交接采用傳統人工推送和裝卸方式,運輸工具為手推板車和電瓶車,此方式存在弊端。有實驗室裝修基本都是玻璃隔斷和干掛瓷磚,人工運輸小車不能直線行駛,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碰撞。歷年實驗室檢驗中玻璃、瓷磚破損;檢驗間及平衡間的門框、門邊被推車碰撞破損事故頻發,存在人員安全隱患問題。依據現有的加快運輸效率的理念來說,手推板車和電瓶車已不能滿足實驗室的需求理念。智能轉移軌道物流作為鏈路和調整離散物流管理系統,可以連續自動運輸和處理所需的操作,其廣泛的應用范圍和技術水平均處于飛速發展階段。智能軌道平車具備安全系數較高、適合檢驗流水線作業效率高、運輸平車速率可調且噪音低、降低人力成本等優點,進而也可降低實驗室安全隱患問題。
纖維檢驗承擔著纖維質量技術監督的主體工作,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要注重探索、認識和把握規律性。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更要做好新形勢下的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后,在塔城地區推出了棉花質量監測試點,力爭通過棉花質量提升采取“全過程監測”的方法,研究監測棉花品種選擇、種植采摘方式和收購加工工藝對棉花纖維質量的影響;對棉花品種、種植管理模式、收購模式、軋花工藝等進行實時監測;督促種植戶做好棉花種植環節管理模式數據監測錄入、試點地塊棉花樣品跟蹤;指導企業做好軋花車間的軋花工藝監測錄入、棉花樣品的抽取及籽棉試軋等工作;完成對棉花收購加工大垛、籽清后軋花前、軋花后皮清前、氣流皮清后鋸齒皮清前4個環節取樣、HVI全項監測、統計分析。這一舉措也充分體現出確立棉花標準在棉花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地位,也表明國家對棉花質量的重視和關注。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棉花市場一片大好,各地棉花市場爭先搶購棉花資源,致使收購、加工多頭進行,行業亂象叢生,籽棉加工水平參差不齊,棉花國家標準及管理辦法受到嚴峻挑戰。
在新形勢下加強棉花質量監督管理,對現行的棉花收購、加工、經營的各個環節監督管理,進而確立棉花質量監督的重要地位。著重在棉花收購和加工環節的質量管理,嚴控棉花加工產能總量。鼓勵棉花加工企業更新改造加工設備設施,提高棉花加工質量和效率。加強棉花加工企業標準化管理,引導機采棉生產線設備升級和改進工藝,建立和改善棉花質量可追溯性系統,努力確保棉花質量穩定。積極做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推進工作。穩固地開展“監管護棉”專項行動,強化棉花行業相關計量器具、棉檢專用儀器的計量監督。強化公證檢驗監管,繼續發揮“專業倉儲監管+在庫公證 檢驗”制度優勢,組織開展質量與補貼試點,不斷完善棉花質量追溯體系。重點對國旗、學生校服、床上用品、絮用纖維制品、旅游特色服飾等產品實施監督抽查,開展紗線、布料等紡織工業原材料風險監測。

在針對棉花、纖維及紡織行業摻雜使假、虛開發票套取棉花價格補貼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予以堅決取締和銷毀,做到零容忍的態度。通過對纖維檢驗機構的建設,進一步確立纖檢行業在棉花質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明確纖檢機構的監督管理地位。各纖檢機構也要不斷提高人員素質,積極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掌握最新的行業標準和專業技術知識。練就一支技術過硬、作風正派的隊伍,樹立質量監督部門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