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 吟 路正輝 胡美桂 楊 燕
毛毯是大家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種紡織產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毛毯已經不僅是蓋在身上保暖用的毯子了,按照其功能性的不同,出現了很多新的款式與名稱,比如兒童毯,嬰兒車用毯,嬰兒床用毯,抱枕兩用毯,空調毯等等。雖然這些毛毯的名稱、款式各不相同,但是其成分主要是腈綸纖維或者聚酯纖維,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化纖仿毛毛毯。
FZ/T 61002—2006《化纖仿毛毛毯》的標準已經發布實施10多年,隨著紡織、化纖行業的變化,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提升,該標準已經不能滿足新的市場需求。FZ/T 61002—2019 《化纖仿毛毛毯》(以下簡稱新標準)于2019年12月24日發布,代替FZ/T 61002—2006 《化纖仿毛毛毯》(以下簡稱舊標準),于2020年7月1日起實施。
新標準將適用范圍更改為:本標準適用于機織、簇絨純化纖及化纖混紡毛毯。與舊標準相比,把“簇絨純腈綸、純粘纖”改為“簇絨純化纖”,擴大了適用的范圍,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合理化。
新標準在規范性引用文件章節做了較大的更新和變化。新標準引用標準GB/T 8427—2008、GB/T 8629—2017、GB/T 12490—2014均是有年號的,因此只有該版本的方法標準適用于新標準。新標準刪除了不需要引用到的方法標準GB 250、GB/T 2911、GB/T 3923.1、GB 6529、GB 9994、GB/T 9995。增加了方法標準GB/T 3922、GB/T 4841.3、GB/T 5296.4、GB/T 5711、GB/T 5713、GB/T 19981.2、GB/T 29862、GB 31701、FZ/T 01026、FZ/T 01057、FZ/T 60007。
1.3.1 安全性能要求
新標準中加入嬰幼兒及兒童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要求應符合GB 31701的相關規定,GB 31701是2015年發布的強制性標準,將其納入其中,使其新標準更加嚴謹、完整。
1.3.2 分等規定
新標準中增加優等品等級,取消了二等品,改為合格品。
1.3.3 內在質量的評等
新標準在物理指標方面修改了纖維含量允差的規定,指標改為按GB/T 29862執行,與更新的標準相統一,有利于企業與檢測行業的規范。修改了水洗尺寸變化率的考核指標,取消了“機織”與“簇絨”的產品分類。增加了干洗尺寸變化率的考核指標。對比詳見表1。

表1 新舊標準物理指標對比

表2 新舊標準染色牢度指標對比
在染色牢度方面,新標準中增加了干洗色牢度的考核,耐光、耐洗、耐摩擦色牢度增加了優等品考核指標。耐干摩擦與耐洗色牢度變色的備注內容由“純粘纖毛毯、含粘纖50%及以上的化纖混紡毛毯降低半級”改為“純再生纖維素纖維或再生纖維素纖維含量高于50%的產品,考核指標降低半級”,這一改變擴大了指標適用范圍,使其更加合理化。
耐水、耐汗漬色牢度由原來的按GB 18401的要求變更為分等級考核,同時還補充了純再生纖維素纖維或再生纖維素纖維含量高于50%的產品,變色考核指標降低半級的備注。可以看出新標準對色牢度的要求比舊標準更加細致與嚴格,這一改變會促使生產企業參照新標準加強對產品色牢度的品控。對比詳見表2。
1.3.4 外觀質量的評等
新標準對外觀質量的考核指標更加嚴格與細化,均增加了優等品的考核指標,其中外觀疵點評定中增加了考核項目:破洞;長寬不齊項目一等品指標由原來的不大于4cm改成了不大于2.0%,合格品指標由原來的長不大于6cm改成了不大于3.0%,使得指標更加合理化。
新標準在試驗方法上,采用了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增加了新增項目的試驗方法;斷裂強力從GB/T 3923.1改為FZ/T 60007執行;條重偏差率從舊標準的附錄B改為FZ/T 60007執行;長度、寬度試驗從舊標準的附錄B改為FZ/T 60007執行。
新標準增加了嬰幼兒及兒童產品如不符合GB 31701的要求,均判定為不合格。
新標準的產品使用說明更改按GB/T 5296.4和GB 31701執行,因為GB 31701要求的標注方式與GB 18401不同,所以嬰幼兒及兒童產品必須按照GB 31701的規定執行。產品規格應標注其幾何尺寸(cm)及單條重量(g/條)。
本文根據新舊兩個版本有存在差異標準值的項目,選取同一批產品5條纖維成分為萊賽爾纖維65%、聚酯纖維35%,等級為一等品的墨綠色毛毯,分別用新舊兩個版本的標準做了兩組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試樣根據FZ/T 61002—2006要求考核
從表3可知,產品按照舊標準考核要求進行檢測,所檢項目符合FZ/T 61002—2006標準,而按照新標準考核要求進行檢測,則部分項目將不符合FZ/T 61002—2019標準,因此需要生產企業注意產品質量升級。
通過以上對比,不難發現,相對于舊標準,新標準對化纖仿毛毛毯的產品質量增加了更多的技術要求,新標準中的檢測方法規定也更加合理,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新標準的實施更加有利于指導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對產品質量的監測和提升,也有利于質檢機構更好地評價產品的質量,促進產業進一步發展,使得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最大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