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步入,我國老年人口數越來越多,而老年人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由于自身各個器官生理機能都下降,容易患有各種健康問題,壓瘡一直是困擾老年人的重要健康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逐漸增加,由于該患者因疾病原因需要長期臥床,再加上自身存在身體機能減退、血液循環能力不足等問題,所以在住院期間容易出現不同情況的壓瘡問題[3-4]。而壓瘡的發生會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原發疾病的康復[5],并且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6]。因此,在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需要探索出一種合理的壓瘡護理方法。有研究報道[7-9],預防性壓瘡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程度,有效減少壓瘡的病發率。也有研究發現[10-12],對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實施預防性壓瘡護理,對壓瘡的預防取得較好效果。為了驗證這些理論,本研究以在醫院神經內科監護室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預防性壓瘡護理在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從而解決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的壓瘡問題,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以在醫院神經內科監護室接受治療的100 例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在本次實驗中,患者本人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對照組研究方法
對照組結合患者的病情和伴有的臨床癥狀進行常規基礎護理和對應的癥狀護理。并加強病情監測,根據患者的病情動態變化隨時調整治療和護理方案,盡可能預防壓瘡發生,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2.觀察組研究方法
觀察組患者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防性壓瘡護理。護理人員可以結合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的實際應用需求和特點,制定針對老年患者護理的全方位方案,通過與患者、家屬之間及時溝通、交流等形式,提升護理的針對性和水平。其中主要護理方式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壓瘡知識的宣教。在護理工作之前,正確、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判斷壓瘡發生風險,構建個性化護理方案,并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運用可以理解的語言向患者介紹與壓瘡有關的病因病機、發病率、治療、護理方式等。在實際講解過程中,也會發放有關健康知識卡片,增強患者和家屬的記憶力[13]。使其家屬能夠掌握預防性壓瘡護理方法,全面更好的應用在患者護理日常中,提升護理質量。
其次,對患者進行起居護理。在護理中,需要每天開窗透風,按時更換被褥和床單,使床單更加平整干爽。而且護理人員會以氣墊床代替普通床墊,結合患者體質選擇合適的壓力。
每1 小時至2 小時之間幫助患者翻身一次,然后還要對受壓部位進行檢查、適當按摩等,提升良好的預防性壓瘡護理效果[14]。護理期間會應用到簡易水袋,通過簡易水袋,減少壓瘡部位和床之間的直接接觸,避免給患者帶來壓力。一些海綿墊、軟枕頭也會應用在護理工作中,補充患者身體與病床部位之間的空隙,逐漸緩解患者皮膚受壓處的壓力。同時為患者提供正確臥床指導,比如結合患者病情調整床頭高度,在其翻身過程中,避免患者90 度翻身,從而防止對相關部位產生壓力,增強護理質量。為預防壓瘡的發生,護理人員需定時分析和觀察受壓部位皮膚狀態,掌握護理實際情況。如患者因大小便弄臟衣服,需及時清潔身體、更換干凈衣物,保持局部干爽舒適,最大程度的提升護理效果,充分發揮預防性壓瘡護理的優勢和作用。從多方面為患者的護理帶來舒適度、滿意感。為滿足不同患者的護理需求,還會了解患者實際護理要求與情況,從而時效性地強化護理水平,為其疾病防治的需求提供保障。
最后,加強患者飲食護理工作,結合不同患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提升其良好的營養供應效果,保障患者的營養供應,也會結合患者的營養需求,運用一些容易消化、高蛋白、富有維生素的食材,滿足不同患者的飲食需要。如果患者不能經口進食,可將一些食物制作成湯汁,運用鼻飼的方式進食,來保證患者的營養供應,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預防壓瘡的發生。
3.研究時間
研究時間設置為7 天,在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護理7 天后,進行壓瘡指標觀察和結果對比分析。
1.Norton 壓瘡風險評估量表
Norton 量表用來評估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分為4個等級:①低度危險:>14 分;②中度危險:13~14 分;③高度危險:9~12 分;④極度危險:≤8 分。
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APACHE Ⅱ)量表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APACHE Ⅱ)量表用來評估患者病情,分為4 個等級:①病情較輕:0~9 分;②病情較危重:9~21 分;③病情危重:21~36 分;④病情極危重:≥36 分。
3.壓瘡分期
在分析兩組的實際護理效果中,主要結合臨床癥狀,將壓瘡分為四期:第一期為壓瘡表皮沒有破損,并出現紅腫、脹痛等癥狀;第二期患者不僅出現表皮破損,還會伴有硬結和疼痛;若皮膚出現淺層破損潰爛等情況,且創面疼痛劇烈伴黃色液體滲出是第三期;第四期皮膚組織全部壞死,出現一系列焦痂,容易造成全身感染[19]。通過記錄兩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發生率等形式,了解實際預防和護理情況,將其當作觀察的指標。
以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壓瘡發生率為4%,在分析的過程中也可得知與對照組(18%)相比明顯較低,說明預防性壓瘡護理對減少患者壓瘡風險具有積極影響和價值,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兩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滿意情況的對比中,觀察組滿意度(100%)高于對照組(92%),說明預防性壓瘡護理可以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壓瘡一直是困擾老年患者的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壓瘡的發生在老年患者范疇里可以說是比較普遍的。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此種疾病本身的痛苦,還會阻礙原發疾病康復,增加醫療費用,甚至可能會使患者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一直以來,探索壓瘡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困擾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重要難題。由于壓瘡一旦發生,徹底治愈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和醫藥資源,并且在這個治療過程中也會為患者帶來痛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在壓瘡發生后用努力進行治療,想方設法從根源上直接阻止壓瘡的產生更為重要。
在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因為病情較為嚴重,患者往往需要長期臥床,再加上年齡偏高、身體機能退化,在治療的過程中更可能發生壓瘡風險。雖然壓瘡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但是任何壓瘡問題的出現都會給患者康復和治療效果帶來不利影響。當前,壓瘡是臨床護理中較為普遍的問題之一,應該運用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降低其發病率。因此本研究以在醫院神經內科監護室接受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預防性壓瘡護理在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從而探索預防神經系統老年患者壓瘡問題的有效方法,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
在本次研究中,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其壓瘡發生的概率較小,兩組對比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揭示出在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臨床護理中,預防性壓瘡護理可以減少壓瘡發生率。這與梁翠、劉如英、向春梅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合。究其原因,在實際護理中預防性壓瘡護理具有評估患者發生風險的作用,還能結合患者風險等級來采取相應措施,從而提升預防性護理的效果。在研究過程中,護理人員將壓瘡知識宣教等各種預防壓瘡的方法運用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可不斷減少壓瘡發生的概率,提高護理質量。由此可見,預防性壓瘡護理可通過多種護理方式預防肌肉萎縮、提升皮膚彈性,強化皮膚和機體的抵抗力,最大程度地防范壓瘡發生。總之,在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期間,應該運用預防性壓瘡護理,發揮其護理的優勢和作用,減少壓瘡發生率,為患者帶來不一樣的護理體驗,減少其住院時間,為推動患者早日康復提供基礎和保障。
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比較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這也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符合。由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取決于自己本身的護理體驗,因此滿意度的評價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護患關系的和諧與否[24-25]。觀察組患者明顯對護理工作更為滿意,這說明加預防性壓瘡護理措施相較于常規護理措施,不僅能夠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體驗,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使患者對護理工作有很高的滿意度,可促進護患和諧。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預防性壓瘡護理包含的護理內容較多,結合神經系統老年患者護理的實際需求和特征,具有針對性的運用可以預防老年患者的壓瘡問題,強化老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推動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創新發展。護理人員可以堅持對預防性壓瘡護理方式的應用,最大化地解決神經系統疾病老年患者在醫院護理和治療期間的壓瘡問題,為實現患者的有效康復和治療提供基礎,最大程度地激發預防性壓瘡護理的作用和優勢,讓預防性壓瘡護理在臨床護理中有效推廣、應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