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深入貫徹國家三部門《關于“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精神,全力打造糧食產業科技體系,不斷加強科技研發,加快成果轉化,推動糧食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行業呈現出項目投資持續增加、成果創新步伐加快、平臺創建有力推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2020年,全省糧食行業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 億元,同比增長9.20%,獲得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表彰的全國糧食系統唯一的“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注重科技引領。省政府出臺建設糧食產業強省等文件,明確成果轉化等評價指標。與相關部門、各級政府建立協調機制,強化政策扶持,“科技興糧興儲”工作列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省科技廳設立重點研發計劃(現代農業)糧食儲運專項,加強糧食科技研發。“十四五”糧食產業發展規劃設置《構建高動能科技和人才支撐體系》專章,重點實施“科技人才提升行動”。
注重典型示范。蘇州市創建省級糧食科技創新示范市。無錫“智慧糧食”示范工程獲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無錫物聯網應用十大年度優秀案例”。益海嘉里在蘇投資油脂、生物、食品領域產業園,打造科技型企業群,與省糧食集團合作,推進“水稻循環經濟”“國產大豆精深加工”等創新產業模式。
注重人才支撐。主動適應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對人才隊伍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推進人才興糧興儲。與南京財經大學共建“現代糧食工程與營養健康產業學院”,聯手院校、企業打造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實體平臺。積極爭取財政配套支持資金,推動入選全國糧食行業技能拔尖人才的2 個工作室建設。組織開展“向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學習活動”,放大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營造行業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崇尚創新的氛圍。
加強研發投入。發揮國家級研發中心(6 家),國家級龍頭企業(23 家)、省級龍頭企業(137家)作用,推進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2020年,新增入統糧食科研項目150 個、科研投資5 億元、科研成果556 項,同比增加23%、9%、68%。《5G 工 業 互 聯網糧食流通管理平臺》等30 個項目獲得2020“蘇糧硅谷”杯創新成果獎。
加強標準引領。出臺“江蘇大米”全產業鏈標準,做強10 大區域品牌、培育50 家核心企業,評定首批蘇米核心基地180萬畝。南京市“十四五”規劃明確大力推進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優質糧油標準認證體系建設;省農科院指導區域糧食產業融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江蘇農墾水韻蘇米標準化示范基地成功實施。
加強協調創新。發揮4 家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作用,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從技術到產業的通道。省政府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接國家戰略。出臺科技興糧政策,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好糧油項目用于科研、技改項目資金占比40%以上。在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框架下,達成蘇滬糧食和物資儲備一體化戰略合作,促進創新資源共享。推進產業外循環,由單一產品出口貿易向自主創新技術對外投資實業轉型。正昌糧機“一帶一路”農工綜合體項目飼料生產線落成,項目規模、先進性國際領先。
打造服務平臺。建設“蘇糧硅谷”省級行業科普基地,集聚國家糧食大數據采集與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主體,未來拓展成果轉化、創業投資等科技服務。成立“江蘇省水韻蘇米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強對“水韻蘇米”全產業鏈技術研發與推廣。舉辦科技活動周、成果對接會,組織科普視頻拍攝,匯編《蘇糧硅谷》,發布最新科技成果。
提升成果應用。2020年科技專利成果256 項(含發明專利108項),同比增加129%;機械通風、糧情檢測、環流熏蒸和低溫準低溫倉容占比92%、84%、67%和50%。城北庫S-烯蟲酯防蟲技術、張家港購銷公司“保安谷”殺蟲項目、吳淞江庫微波烘干技術、新安庫平倉機器人等項目取得新進展。鎮江榮海生物公司致力于小分子蛋白肽、中長鏈脂肪酸亞麻籽油、真菌毒素降解酶制劑等技術研發,成為細分行業“隱形冠軍”。
深耕“智慧糧食”。建成省市縣三級智慧云管理平臺,實施糧庫智能化升級、安全生產風險源在線監管、“一卡通”建設,政策性收儲庫點信息化率達80%。承擔“國家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專項,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等共同組建全國首個省級糧食大數據實驗室。
推動產業集聚。截至2020年底,培育17 家省級糧食產業物流園,投資313 億元,集聚127 家糧食企業,含省以上龍頭企業23家,實現營業收入590 億元、利潤總額18 億元。匯集布勒、佐竹、豐尚、正昌等知名品牌,形成糧機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帶,工業總產值居全國1/2 強。發揮五大省級科創聯盟平臺作用,發布江蘇糧食產業發展報告,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五優聯動”。引導全省優良食味稻種植面積1200萬畝以上,稻麥優質品率增長30%以上。推廣“滿意蘇糧”APP,提供在線預約等服務。推廣應用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的儲糧新技術、新工藝。引導節糧減損和適度加工。培育“中國好糧油”產品13 個、“江蘇好糧油”產品70 個,“江蘇精品”認證產品3 個。開設“蘇糧科技”科普網站,加強科普宣傳,引導健康節約消費需求。
推動“三鏈協同”。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瞄準“卡脖子”技術,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2020年全省基礎類成果409 項,同比增加95%;應用類成果147 個,同比增加21%。推進創新鏈與價值鏈融合發展。2020年全省糧食行業工業總產值3040 億元、主營業務銷售收入3061 億元、利潤225 億 元,同 比 增 長9%、6%、20%。注重創新鏈與供應鏈協同連接,“優良食味氮高效綠色粳稻新品種選育”等項目通過驗收,建立符合江蘇稻米特點的食味品質評價方法與標準體系,指導水稻種質資源篩選、品種布局和精深加工。